叶形
形态特征
叶形是指叶片的外形或基本轮廓。叶形主要根据叶片的长度与宽度的比例以及最宽处的位置来确定。常见的叶形有针形(acicular)、披针形(lanceolate)、倒披针形(oblanceolate)、条形(linear)、剑形(ensiform)、圆形(orbicular)、矩圆形(oblong)、椭圆形(elliptical)、卵形(ovate)、倒卵形(obovate)、匙形(spoon-shaped)、扇形(fan-shaped)、镰形(falcate)、心形(cordate)、倒心形(obcordate)、肾形(reniform)、提琴形(pandurate)、盾形(peltate)、箭头形(sagittate)、戟形(hastate)、菱形(rhombic)、三角形(triangular)、鳞形(scale-like 或squamiform)等。
常见的叶形
定义 | 举例 | |
---|---|---|
鳞形 | 柏科植物 | |
条形 | 水杉、麦冬、冷杉等 | |
刺形 | 似条形,但先端渐窄并具刺手尖头。 | |
针形 | 雪松、松属植物 | |
锥形 | 柳杉[1] | |
匙形 | 金盏菊[1] | |
长为宽的1.5~2倍,中部以下最宽,向上渐狭,基部圆阔,称卵形。 (如果最宽处在中部以上称倒卵形。) | 女贞、腊梅等[1] | |
构骨[1] | ||
不同的植物,叶形的变化很大,往往不完全像上述的那么典型。有的叶形是两种形状的综合,例如它既像卵形,又像披针形,称为卵状披针形;既像匙形,又像倒披针形,则称为匙状倒披针形。
通常每种植物具有一定形状的叶。但是有些植物,同一株植株上具有不同叶形的叶,称为异形叶性(heterophylly)。异形叶性的出现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枝的老幼不同而发生叶形各异。例如薜荔的营养枝上着生的叶片小而薄,心状卵形,而花枝上的叶大且呈厚革质,卵状椭圆形,两者大小相差数倍。益母草的基生叶略呈圆形,中部叶为椭圆形并掌状分裂,顶生叶线形无柄而不分裂。二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例如水生植物菱浮于水面的叶呈菱状三角形,沉在水中的叶则为羽毛状细裂,两者相差悬殊。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