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

室扑动(ventricular flutter,简称室扑)和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简称室颤)分快而微弱的收缩或不协调的快速乱颤,其结果是心脏无排音和搏消失,器官和周围组织液灌注停止,阿-斯综征发作和猝死。室颤是导致源性猝死的严重律失常,也是临终前环衰竭的律改变;而室扑则为室颤的前奏。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他疾病起的缺......
目录

病因

发病原因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他疾病起的缺氧、缺、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及理化因素等均可导致室扑动和室颤动。常是这些患者临终前的一种律失常。但也可见于心脏病并不很严重、或原来并无明显心脏病,甚至心脏无器质性病变依据者,突然发生室扑动或室颤动导致心脏停搏者。常见的病因如下:

1、冠病 尤其在急性梗死时、不稳定型绞痛、室壁急性梗死溶栓治疗后发生的再灌注时等。急性梗死并发的室颤动,在室颤动前无压、休克力衰竭者可称为原发性室颤动:如在室颤动前曾有压、休克力衰竭者称为继发性室颤动。急性梗死住院期间发生的原发性和继发性室颤动的发生率分为2、7%和2、8%。原发性室颤动71%发生在急性梗死后24h,在起病后的第1个小时发病率最高,在随后的数小时迅速下降。未发现原发性室颤动发生在梗死48h后。继发性室颤动41%于梗死发病2周后发生。原发性室颤动多发生于前壁梗死。当急性梗死动过缓、传导阻滞或再次梗死,均会增加室颤动的发生率。原发性室颤动在梗死急性期存活率为57%,继发性室颤动存活率仅为18%。

2、由其他律失常转化为室颤动

(1)完全性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2)长Q-T间期征伴尖端扭转性室性动过速:Brugada综征。

(3)Q-T间期正常型多室性动过速和极短联律间期型多室性动过速。

(4)也见于病理性阵发性持续性室性动过速。

(5)预激综房颤动时:若旁路不应期270ms,则快速的房激动可旁路1∶1下传,导致室颤动发生。

(6)致律失常性发育不良性室性动过速等。

3、其他心脏

(1)肌病:包括扩张型肌病肥厚型肌病等,它们的室性动过速发生率很高。其猝死病例在持续性室性动过速组分为56%、19%;非持续性室性动过速组为5、4%,均发生于扩张性肌病猝死患者电图检查实,室颤动占66%。

(2)瓣膜病:如动脉瓣狭窄和不全绞痛或功能不全者。

(3)炎、急性栓塞、某些二尖瓣垂综征、动脉破裂、心脏压塞、心脏破裂。

(4)其他各种严重心脏病或其他疾病患者临终前的表现。

4、各种药物的毒性作用所致 如洋地黄奎尼丁普鲁卡因胺、锑、酚噻嗪类等药物中毒

5、电解质紊乱 要为低钾血症,或偶见于钾过高时。严重酸中毒

6、心脏手术 尤其在低温麻醉阻断环下进心脏直视手术过程中:在深低温体外环诱导心脏停搏时常可出现室颤动。气管插管、心脏外伤导管或左导管、二尖瓣球囊扩张导管失灵等也可出现。

7、电击或溺水 电击时当300mA的直流电或70~80mA的交流电通过心脏时可室颤动。淡水淹溺者较常室颤动。

8、其他 、缺氧、肥大、交感神经兴奋、代谢性酸中毒动过缓、管意外等可促使室颤动的发生。

病机

有两种说:

1、自律性增高,成在室有单个或多个快速异位兴奋性所致。

2、微折返激动 当、缺氧,坏死及严重动过缓时,导致细胞复极速度与不应期长短、高度不一致,而一处或多处微折返,过大小和向不同的传播途径传向室各个部分,使各部分的收缩与舒张失去一致性。

体征

室扑动及室颤动可为持久性或阵发性的。在短时间反复发作,持续几秒钟至1~2min或更长。

室颤动时室已无有效的收缩,量极少或无排,可迅速发生,表现为阿-斯综征,患者突然抽搐,常为全身的抽搐,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可达数分钟,多发生在室颤动后10s意识丧失昏迷常发生在室颤动30s后。随几次缓慢的叹息状呼吸后,呼吸逐渐变浅而停止,此常发生在室颤动后20~30s。面色由苍白变暗紫音、搏、压均消失。瞳孔大多在室颤动30~60s出现。

并发症

室扑动和室颤动是最严重的律失常,心脏已失去排的功能,临床出现抽搐晕厥,阿-斯综征,心脏猝死

检查

要依靠电图诊断。

1、室扑动典型的电图特点 连续而规则、宽大、畸的QRS波,即室扑动波。QRS波的时限长,在0、12s以

上,QRS波呈向上向下的波幅似正弦样线与T波无法分,QRS波之间无等电线。QRS波频率多在180~250次/min,有时可低达150次/min或高达300次/min。P波消失。

2、室颤动典型的电图特点 QRS-T波群完全消失,代之以态不同、大小各异、间极不匀齐的颤动波(f波),频率为250~500次/min,颤动波之间无等电线。室颤动电图特点可分为如下型

(1)据f波粗细分型:

①粗颤波:f振幅0、5mV者。多见于室颤动早期。体外环、心脏直视手术或压时,可见到收缩功能相对较好,张力大,蠕动相对粗大而有力,心脏色较鲜红。此型使用电击除颤的效果较好。

②细颤波:f振幅0、5mV,又称无力室颤动。多见于临终前病例,f波纤细而无力心脏张力差,肤色暗紫。对电击除颤的反应较差。

(2)据f波的频率分型:

①f波频率在100~500次/min时:预后相对较好,电击除颤可能使部分病例复律成功。

②f波频率100次/min:即很慢的颤动波,预后恶劣,多迅速转为室停搏。

室扑动与室颤动时,房独立地进激动,但往往由于粗大而畸的扑动或颤动波的存在,而不易将P波辨认出来。

鉴别

1、需与其他多室性动过速相鉴 下列两点有助于鉴诊断:①室性动过速发作之前或刚终止之后的电图上,如有Q-T间期延长和U波的存在,相对长的联律间期,或典型的诱发顺序(长-短周长)等,则支持TDP;②室性动过速发生时的临床情况对鉴诊断有帮助。

2、本类型律失常应与发作性晕厥猝死的疾病鉴 例如应与间歇依赖性TDP、预激综征伴极速性房颤动、特发性室颤动、Brugada综征、病态窦房结征及癫痫等相鉴。应除外继发性Q-T间期延长。

治疗

室扑动和室颤动一旦发生即有效环停止,应立即进复苏术。其抢救基本步骤如下:

1、立即实施基础生命支持 采用ABC法。A:道,清除呼吸道异物,维持呼吸道通畅;B:进人工呼吸,16~20次/min,建立有效呼吸;C:进前区拳击,心脏100次/min,建立有效环。ABC应在室扑动、室颤动发生后1~4min始,如5min后才实施,则复苏的可能性很小。

2、尽早进进一步生命支持 如在8min始,其复苏成功率可达40%左右。法如下:

(1)非同步直流电击除颤复律:每延迟1min除颤,复苏的生存率即下降7%~10%。初次复律采用200J,争取一次成功。如未能复律,重复电击可增至300~360J,两次间隔一般为30~60s。但也有张连续3次电击200J,300J, 360J。

(2)尽早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维持呼吸。

(3)通静通路:进电监护。

(4)药物复律:对电击复律疗效不佳者,或室颤动为细颤波型,应用以上腺素为的复苏药物。上腺素以1mg静推注始(必须要以弹式推注),必要时每3~5分钟重复1次,量可逐渐加大。其他常用复苏药物有利多卡因胺碘酮、托西溴苄铵(溴苄胺)、硫酸镁普鲁卡因胺等。对于急性梗死、力衰竭、休克室肥大而发生的室扑动或室颤动的患者宜首选胺碘酮和早期补钾、补镁,使钾维持在4、5mmol/L,镁维持在1、2mmol/L左右,以提高复律成功率。复苏药常与直流电复律交替使用,如电击(360J)→药物→电击→药物  3、继续延长生命支持 又称三期复苏(或后期复苏)治疗。多年来许多者致力于室颤动的先兆,以期做好预防或心脏复苏的准备,但到前为止,尚未找到公认的有效措施,有以下一些比较一致的看法。

(1)预激综房颤动者:应及时采用射频消融术等法阻断房室旁路,使快速房颤动(或房扑动)不能下传室,消除了产生室颤动的病理基础。

(2)β受体阻滞药:急性梗死患者在发病后4~28天,用索他洛尔普萘洛尔等β受体阻滞药,可以明显减少猝死的发生率。

(3)R-on-T型室性期前收缩:在急性梗死时由R-on-T室性期前收缩促发为室性动过速与室颤动分仅占11%和6%,但亦应高度重视,及早用药物消除。此外,在病理阵发性室性动过速、长Q-T间期征、极短联律间期型多室性动过速、Brugada综征等恶性律失常时均系R-on-T室性期前收缩所促发,在发作间歇期时亦可见到,应及早消除。

(4)美国的CAST试验:实用氟卡尼、恩卡尼(英卡胺)、莫雷西嗪(乙吗噻嗪)治疗急性梗死后的恶性律失常的结果是,用上述药物的治疗组的最终病死率高于安慰组。说明这些药物并不能降低病死率,对室性动过速、室颤动无预防作用。

预防

预防包括两个面:

①一期预防:即在有危险因素的患者中预防室扑动和颤动的发生;

②二期预防:即在室扑动和颤动的幸存者中预防再发生室扑动和颤动。

1、一期预防 第一步是危险性评定,首先是用相对简单的检查法,排除低危险性的患者,流资料是最为有价值的区分低危和高危患者的法,如冠病患者有梗死史是室扑动和室颤动最常见的病因,要对该患者发生室扑和室颤的危险性进评估,的易损性取决于三个面的相互作用,即①残留的;②左室功能受损;③电不稳定,每个因素间的系是相互依存的系,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双向的,改变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可改变另二因素,用不同的检查法发现这三面的危险性,一旦完成危险性评定,被区分出的高危患者必须接受进一步的治疗,如β受体阻滞药,阿司匹林和介入性治疗,必须强调,进一步治疗的并不能特异地针对室扑动和颤动的预防,但能降低总体心脏性死亡率。

2、二期预防 有20%~25%的室扑动和颤动的患者能存活,对存活者的临床处理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包括多面的临床评定和处理。

(1)诊断措施:

①首先确定心脏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②评定左室功能。

③在不同药物治疗的情况下,用动脉电图和运动试验来确定自发性室性律失常的类型,发生频度和可重复性。

④在药物治疗下,用电生理检查测定室性律失常的诱发性。

(2)治疗措施:

①若有可能停用药物,尤其是律失常药。

②纠正代谢和电解质紊乱。

③评定诱发因素。

④改善左室功能。

⑤控制

⑥评定神经精神状态。

⑦系统的评定律失常药物(无创性和有创性检查)。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桑沥

下一篇 叶形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