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桑耳

2.黄木耳子实体状或状,不规则皱卷,基部狭窄,从树皮缝隙间生出,宽1-3cm,高0.5-2cm。鲜橙黄色金黄色至橙红色质,干后缩小变为软质,但基本保持原状和原色。菌肉柔软多汁,金黄色,半透明。子实层同色,厚100-150μm,成熟时表面出现霜状的担孢子或分生孢子。担子球,(16-25)μm×(14-20)μm。孢子至洋,无色,直径4-5μm。 3.木耳子实体丛生,常覆瓦状叠生......
目录

植物形态

2.黄木耳子实体状或状,不规则皱卷,基部狭窄,从树皮缝隙间生出,宽1-3cm,高0.5-2cm。鲜橙黄色金黄色至橙红色质,干后缩小变为软质,但基本保持原状和原色。菌肉柔软多汁,金黄色,半透明。子实层同色,厚100-150μm,成熟时表面出现霜状的担孢子或分生孢子。担子球,(16-25)μm×(14-20)μm。孢子至洋,无色,直径4-5μm。

3.木耳子实体丛生,常覆瓦状叠生。状。状或近林状,边缘波状,薄,宽2-6cm,最大者可达12cm,厚2mm左右,以侧生的短柄或狭细的基部固着于基质上。初期为柔软的质,粘而富弹性,以后稍带软质,干后强烈收缩,变为黑色硬而脆的角质至近革质。面外面呈弧,紫褐色至暗青灰色,疏生短绒毛。绒毛基部褐色,向上渐尖,尖端几无色,(115-135)μm×(5-6)μm。里面凹入,平滑或稍有状皱纹,黑褐色至褐色。菌肉由有锁状联的菌丝组成,粗约2-3.5μm。子实层生于里面,由担子、担孢子及侧丝组成。担子长60-70μm,粗约6μm,横隔明显。孢子,无色,(9-15)μm×(4-7)μm;分生孢子近球卵形,(11-15)μm×(4-7)μm,无色,常生于子实层表面。

4.木耳子实体初期杯状,渐变为状至状,质、韧,干后软质,大部平滑,基部常有皱褶,直径10-15cm,干后强烈收缩。不孕面灰褐色至红褐色,有绒毛,(500-600)μm×(4.5-6.5)μm,无色,仅基部带褐色。子实层面紫褐色至近黑色,平滑并稍有皱纹,成熟时上面有白色粉状物即孢子孢子无色,,(13-18)μm×(5-6)μm。

5.皱木耳子实体群生,质,干后软质。幼时杯状,后期盘状至状,(2-7)cm×(1-4)cm,厚5-10mm,边缘平坦或波状。子实层面凹陷,厚85-100μm,有明显的皱褶并成网格。不孕面乳黄色至红褐色,平滑,疏生无色绒毛;绒毛(35-185)μm×(4.5-9)μm。孢子,稍弯,无色,光滑,(10-13)μm×(5-5.5)μm。

生态环境

资源分布

分布于西南及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黑龙江、吉林、山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各地有人工栽培

生长

生于栎、榆、柳杨、桑槐等阔树腐木上。

功用主治

性味:甘,平。

①《录》:“味甘,有毒。”

②《药性论》:“平。”

③孟诜:“无毒。”

治:肠风,衄崩漏,带下,妇人腹痛

①《本》:“黑者女子漏下赤白汁,病,癥瘕积聚,阴痛,阴阳热,无子。”

②《录》:“疗月水不调,其黄熟陈白者止久泄,益不饥。其金色者治癖饮,积聚腹痛金疮。”

③《药性论》:“能治,破,益力。”

④《日华子本草》:“止肠风妇人腹痛。”

食疗保健

凉拌桑耳一、有助减肥

桑耳(黑木耳)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一种特殊的植物质,这两种物质能促进肠蠕动,促使肠道脂肪食物的排泄,减少食物中脂肪的吸收,从而起到防止肥胖和减肥作用。

二、有助于治疗便秘

丰富的纤维素和植物质还能促进肠蠕动而防止便秘,有利于体大便中有毒有害物质及时清除和排出,从而起到预防直肠癌等癌症的作用。

中老年人,特是有便秘习惯者,常食用黑木耳,或用黑木耳粥,对防治多种老年疾病,抗癌、防癌、延缓衰老,都有很好的效果。黑木耳除有降低固醇及脂的作用外,对无意吃下的难以消化的头发、谷壳、木渣、砂子、金属屑等异物还具有溶解与软化的作用。

三、有助于化结石

木耳中含有发酵素和植物碱,能促进消化道与泌尿道各种腺体分泌并协助这些分泌物质催化结石,润滑管道,使结石排出。黑木耳还含有多种矿物质,也能与各种结石产生强烈的化反应,剥分化、浸蚀结石,所以对结石结石膀胱结石、粪石等流性异物也有比较显著的化解功能。

初发结石者,坚持每天吃30~50克黑木耳,疼痛症状可以在2~4天缓解(对于慢性坚固结石,其效果较差)。此外,常吃黑木耳还能预防栓等症的发生。

中药选方

银耳

①治留饮宿食:桑耳二两,巴豆一两(去皮)。五升米下过,和枣膏捣,麻子大。每服一、二,取利止。(《范汪》)

②治下急痛:桑耳烧存性,热服二钱。(《濒湖集简万》)

③治少小鼻衄,小劳辄出:桑耳焦捣末,每发时,以杏仁大塞中。(《肘后》)

④治遗尿且涩:桑耳为末,每巴,日三服。(《圣济总录》)

⑤治五桑耳二两。捣细罗为,每于食前,以粥钦调下二钱。(《圣惠》)

⑥治崩中、带下:桑耳烧令黑,为末,巴,日二服。(《千金》)

⑦治崩:桑耳(缎存性,研细)、香附(童便黑,研纲)。每用桑耳灰二分,香附末三分,泼汤空调服。(《本草疏》)

⑧治咽喉痹痛:五月收桑上木耳,白如鳞者,临时捣碎,绵包弹子大,蜜汤浸含之。(《便民图纂》)

忌:孕妇不宜食用。

说明:桑耳不但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还有滋补健身,治病抗癌作用。

据美国医界研究表明:桑耳能减低液凝块,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冠病的作用。木耳中的质,可把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的灰尘,杂质吸附集中起来排出体外,从而起到清,涤肠的作用。

民间药方

一、桑耳

  药物组成:   桑耳(微)1两,牡蛎粉1两,龙骨1两,当归(锉,微)1两,白芍药1两,黄芩半两,甘草半两(微赤,锉)。   来源: 《圣惠》卷七十二。   治:妇人大便下,小中切痛不止。   制备法:上为细。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粥饮调下。

二、桑耳

  治:痔疮   绿豆60克,糯米30克,猪肠一段。   用法:先将猪肠洗净,然后将已浸水的绿豆糯米放人猪肠,两端用线扎紧,一起放人沙锅中加水文2小时,即成。   功效:补中益,暖。   治:痔疮肛。

三、黑木耳

  原料:木耳20克,菜80克,盐、味葱花生油、湿淀粉 、素鲜汤各适量。   制法: (1)将木耳放入温水中发,去杂洗净,撕成小菜用冷水泡发,去杂洗净,挤去水分,切成小段。   (2)锅中放生油烧热,放入葱花煸香,放入菜段、木耳、煸,加入素鲜汤、盐、味木耳菜熟而入味,用湿淀粉勾芡,出锅即成。    滑润清淡,咸香适

注意

  菜要用干品,鲜菜含有秋水仙碱素,食后能在体被氧化,产生一种剧毒,一般食后30分钟至7小时出现中毒症状,轻者恶心呕吐,重者腹痛腹泻,严重时会出现血尿便。    菜又金针菜。 《本草图说》载菜能“安五脏,补志,明”。可明,治爆眼、红眼病等症,可推迟老年人的老花眼的出现。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内稃

下一篇 中生植物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