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桑蠹虫

桑蠹虫 桑蠹(dù)虫(拉丁:Apriona germari,英文:Larva of Long-horned beetle),蝤蛴、蝎等,为天牛科动物星天牛、桑天牛或其近缘昆虫的幼虫。桑蠹虫呈长筒状,略扁,色白带黄,胸部3部10。活动于苹果、红、榆树等附近,会蛀食树干和树,破坏树木生长。具有化瘀、止痛、止、解毒之功效。常用于胸痹痛、崩漏、瘀膜遮睛、痘疮毒盛不起等。中国......
目录

形态特征

(1)星天牛:又天牛牯牛、钻虫、盘虫、红兜虫、缘虫、蛤虫、钻木虫、水牛郎、生牯牛、锯木虫、脚虫。全体黑色,有金属光泽。具有小白斑点。触角第3-11的每基部有淡蓝色毛环。前胸明显,两侧另有状突起,侧刺突粗壮。鞘翅基部颗粒大小不等,鞘翅每侧约有20个小白色毛斑,排成不整齐的5横

(2)桑天牛:又:水天牛。体黑色,全身密被绒毛。雄虫触角超出体长2-3,雌虫由仅较身体略长。狭,复眼下大而横阔。前胸宽大于长,两侧中央具细尖刺突,前后横沟之产有不规则的横线。鞘翅中缝、侧缘及端缘通常有一条灰色窄边,其部有黑色状颗粒,翅端的外端角均呈刺状突起。足细长,被灰白色短毛腿大,侧有纵沟。

生长习性

活动于苹果、樱桃红、柳、白杨、桑及榆树附近。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主要价值

入药部位

幼虫。

性味归经

味苦,性温。归肝经

功效

化瘀,止痛,止,解毒。用于胸痹痛,崩漏,瘀膜遮睛,痘疮毒盛不起,脓成难溃。

配伍

1、治崩中漏下赤白:桑蝎烧灰,温匕,日二。(《千金》)

2、治胎漏不止:桑木中蝎虫,烧末,匕,日二。(《普济》)

3、治痘疮不发及不溃:桑蠹虫1~2条,捣,黄冲服。(《本草推陈》)

用法用量

服:汤,3~6 g;或入

使用注意

孕妇服。

炮制

一采集加工

冬季于桑、柳、等树干中捕取,用醉死,晒干或干。

炮制

拣净杂质,和糯米入锅,至米焦黑为度,取出,筛去米,放凉。

药材性状

呈长筒状而略扁,乳白色淡黄色。嘴部色较深,黄褐色至黑褐色。胸部3,前胸较膨大,无足。部10,虫体外表常较粗糙,折断面为黄白色。以粗壮、干、完整者为佳。

论述

桑蠹虫始载于《录》,《纲》列入卷四十一虫部化生类。释:桑蝎。据蛴螬与木蠹虫两项记载:“似蚕而在木中食木者为蝎,今朽木中蠹虫,通谓之蝎,莫知其疗,惟桑树中者,近用之。”“似蚕而在木中食木者为蝎”的记述,蝎,当为天牛科动物之幼虫,为害桑树之天牛,则为本种。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