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三尖瓣畸形

三尖瓣畸是很少见的畸,很少孤立出现,多与其他畸并存在。三尖瓣畸可分为以下几类:三尖瓣的瓣移位;三尖瓣发育异常;三尖瓣锁;三尖瓣骑跨;三尖瓣瓣裂;三尖瓣继发性畸。少数病人在出生后1周即可呈现呼吸困难发绀力衰竭。但大多数病人进入童年期后才逐渐出现劳累后气急、乏力、心悸发绀力衰竭。三尖瓣畸流动力改变决定于三尖瓣不全的轻重程度,是否并有房间隔缺损以及缺损的......
目录

病因

三尖瓣畸流动力改变决定于三尖瓣不全的轻重程度,是否并有房间隔缺损以及缺损的大小和室功能受影响的程度。由于房室环和室扩大以及瓣等不同程度的三尖瓣不全很常见。在房收缩时室舒张,房化室部分也舒张扩大致使液未能全部进入室。房舒张时室收缩,房化的室也收缩,于是房同时接收来自腔静房化室和三尖瓣反流的液,致使容量增多,使房腔扩大,房压力升高,终于力衰竭。

临床表现

1.症状

少数病人在出生后1周即可呈现呼吸困难发绀力衰竭。但大多数病人进入童年期后才逐渐出现劳累后气急乏力、心悸发绀力衰竭。各个年龄组病人均可呈现室上性动过速,一部分病人则有预激综征。

2.体征

多数病人生长发育差,体格瘦小,约1/3病人颧颊潮红类似二尖瓣面容,常有不同程度的发绀心脏扩大的病例左前胸隆起,浊音界扩大,胸骨左缘可扪到三尖瓣不全产生的收缩期震颤尖区下部和尖区搏动正常或减弱。由于房和房化室高度扩大,颈静搏动不明显。心脏听诊,音轻,胸骨左缘可听到三尖瓣不全产生的收缩期杂音,有时还可听到三尖瓣狭窄产生的舒张期杂音,吸时杂音响度增强。由于增大的三尖瓣前延迟,第1音分裂,且延迟出现的成分增强。第2音亦常分裂而动脉音较轻,有的病例可呈现奔马律。部检查可能扪到肿大的肝脏但极少出现搏动。发绀严重者可出现杵状指)。

检查

1.X线检查表现

典型病例可见房增大和室流出道移向上外,上纵隔变窄,管纹理正常或减少。少数病例影可无异常征象。

2.电图检查

典型表现为房肥大,P波高尖,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电轴右偏,胸导联R波电压变低,P~R间隔延长,常有室上性律紊乱,约5%病人显示B型预激综征。

3.切面超声动图和多普勒检查

显示三尖瓣前瓣增大,活动幅度大。隔瓣和后瓣明显下移,发育不良,活动度差。三尖瓣延迟,瓣膜位置左移,室间隔动作反常。房及房化室共同显示巨大的房腔,功能性室腔纵径缩短。多普勒检查可显示房水平右向左分流和三尖瓣反流。

4.右导管和选择性造影

房腔巨大,压力增高,压力线a波和V波均高大。房化室呈房性压力线,腔电图则为室型,并有房间隔缺损导管可从房进入房。房水平可呈现右至左分流,室收缩压正常舒张末压升高,有的病例可测到三尖瓣跨瓣压差。右造影显示房明显扩大占据室位置,功能室位于右室流出道。瓣膜移至柱左缘,室下缘可显示三尖瓣瓣环切迹和房化室与功能室之间的另一个切迹。动脉总干及分支细小,房水平有右至左分流者则房提前显影。

Ebstein畸病理改变颇多差异,基本病变是三尖瓣瓣发育异常并伴有和后瓣室下移,通过索乳头附着于三尖瓣瓣环下室壁上。三尖瓣瓣增大或缩小,往往增厚变缩短。病变最常累及,次之为后瓣和后瓣可部分缺失。病变累及前瓣者则很少见。三尖瓣下移病例由于三尖瓣瓣环和室高度扩大以及瓣往往呈现不全。如若瓣游离缘部分粘着,则增大的前瓣可在房化室与功能室之间造成流梗阻产生不同程度的三尖瓣狭窄房室结房室束解剖位置正常,但右束支可能被增厚的膜压迫产生右束支传导阻滞,约5%病例有异常Kent传导束呈现预激综征。三尖瓣下移病例中50%~60%伴有卵孔未房间隔缺损房水平呈现右至左分流,动脉氧饱和度降低,临床上出现发绀。其他并畸尚有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法洛四联症动脉错位、动脉缩窄和先天性二尖瓣狭窄等。

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瓣膜疾病进,临床上最需要进的是三尖瓣发育不全与三尖半瓣缺如:

1.三尖瓣下移畸多数伴有大量三尖瓣反流,而其他疾病如三尖瓣发育不全、三尖瓣垂、外伤、右室发育不全、膜炎、三尖瓣环扩张均可起三尖瓣大量反流,但这些疾病均有各自特点,容易鉴。但三尖瓣缺如及三尖瓣发育不全与三尖瓣下移畸具有很多相似之处。要鉴点是缺如时右室腔扩张而不是发育不全,右室的隔膜无瓣叶形态及瓣效应,有助于鉴

2.三尖瓣发育不全,在一些病例中,严重扩大的右房及瓣及右室壁粘连造成瓣环或瓣下移的假象,但多切面仔细辨认无瓣下移、右室不狭小反而扩大且无房化右室的矛盾运动可与下移畸。X线检查多数患者表现为少、右房及右室明显增大。少数患者正常、右轻度增大。但X线与导管均不能显示瓣,因而对Ebstein畸的诊断准确性受限。

治疗

三尖瓣畸病例预后也有较大差异,临床上呈现重度发绀者约80%在10岁左右死亡,而轻度发绀者则仅5%在10岁左右死亡。呈现力衰竭后大多在2年死亡,约3%的病例发生猝死。常见的死亡原因为力衰竭、律失常、缺氧或部感染。成年病人则常死于反复栓管意外和脓肿

1.手术治疗适应

患者有乏力、心悸气急律失常、发绀力衰竭等症状。在房水平没有右向左分流的病例,其衰竭尤其严重和顽固。相反,在并有卵孔未房间隔缺损的病例中,则因右向左分流而出现明显发绀衰竭症状较轻,活动能力仍显著受限。上述有衰竭或发绀的病人,诊断明确后应施手术治疗。

2.术前准备与术后处理

(1)术前应用强利尿治疗,减轻肿大、腔积液等衰竭症状

(2)患者肝脏肿大,淤功能损害,酶原时间延长。术前需用维生素K和酶原复物等加以治疗。

3.手术

(1)Glenn手术 即上腔静-右动脉术。可减轻右负荷,减少右至左的分流,增加动脉氧含量,改善症状,减轻发绀,为姑息性手术,并没有解决畸,常应用于有严重发绀,不宜施治手术的幼儿。此手术近期效果尚好,但远期疗效不佳,患者常因律失常而死亡。

(2)瓣膜替换术 体外环下切房,剪除三尖瓣和索及乳头。选用适当的人造瓣膜。为了避免损伤心脏传导系统,把人工瓣膜在前面缝在房室环上,而后侧缝在离冠状窦头侧数毫米的房间隔上,使冠状窦移至室腔。并的房间隔缺损同期缝。三尖瓣下移的病员,由于房极度扩大,流缓慢,容易栓。在替换三尖瓣时,生物瓣有中央流通道,流动力功能优于机械瓣。且室收缩期压力不高,置于三尖瓣位置生物瓣膜寿命明显高于左生物瓣膜,可作为瓣膜替换术的首选瓣膜。

(3)瓣膜成术 用多褥式穿有Teflon毡将下移的隔瓣和后瓣部附着区固定到三尖瓣环上,从而缩小扩大的瓣环,消除房化的室。为了避免发生传导束阻滞,可用后瓣作成术,以带垫双头针线,自后瓣交界至后前瓣交界处作两排平,相3~4mm加垫收缩缝结扎,缩小三尖瓣瓣环,以两指宽为客观标准。利用发育正常的前瓣恢复三尖瓣的功能。这种手术保留自然瓣膜,消除人工瓣膜潜在危险,但只能用于三尖瓣前瓣发育正常的病例中,术后仍有一定程度不全。

由于死亡率高,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尽量避免对儿童进换瓣术。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