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性动过速(AVRT)的发生率仅次于房室结折返性动过速(AVNRT),约占全部室上性动过速的30%。患者可有心悸前区不适或绞痛、眩晕,严重时可有压降低、休克功能不全。隐匿性旁路参与的AVRT的发病率尚不明确。隐匿性旁路参与的AVRT患者从儿童到老年人均有发生,年轻者更多一些。年轻患者常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年长患者可伴有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大部分预激综征伴发AVRT患者临床无......
目录

病因

隐匿性旁路参与的AVRT的发病率尚不明确。隐匿性旁路参与的AVRT患者从儿童到老年人均有发生,年轻者更多一些。年轻患者常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年长患者可伴有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大部分预激综征伴发AVRT患者临床无器质性心脏病依据,小部分患者可伴有肥厚性肌病湿心脏病等。

临床表现

1.前传型房室折返性动过速

AVRT发病较早,发作时可有心悸前区不适或绞痛、眩晕,严重时可有压降低、休克功能不全。AVRT发作时率可稍快于AVNRT,但以同一范围者居多。律绝对规则,音强弱均等。动过速时由于房扩张及抗利尿钠排泄因子分泌增多,在动过速终止后可出现多尿。一般率超过160次/分钟,即感心悸胸闷,超过200次/分钟时可有压下降、头晕甚至晕厥

2.逆传房室折返性动过速

临床症状及临床过均比前传型房室折返性动过速要重,也较危险。发作时率为140~250次/分钟,常在200次/分钟左右。率在150次/分钟以上时,即可产生明显的症状流动力障碍。常并发有绞痛、源性休克晕厥。严重者可导致室性律失常,甚至猝死

检查

1.电图检查

(1)前传型房室折返性动过速的检查 ①率150~240次/分钟,大多≥200次/分钟,突发突止。②P′波起始的房性P′波与动过速期间的P′波态不同。也肯定不同于窦性P波。③适时的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自发或电刺激可诱发及终止发作。④部分患者可出现QRS波电交替现象。⑤诱发动过速发作起始的搏(房性期前收缩),其P′-R间期无突然延长现象,表明AVRT无需房室结双通道的参与。⑥兴奋迷走神经(如使用颈动脉压术)可终止动过速。⑦动过速发作起始时易出现功能性束支阻滞,如束支阻滞发生在旁路同侧,则R-R间期延长30ms以上;如束支阻滞发生在旁路对侧,则R-R间期不变。⑧在同次发作中可出现正常QRS波,也可出现束支阻滞的QRS波。⑨房、室、房室传导系统及旁路是构成折返环的必需部分动过速发作时始终保持1∶1房室系。如出现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当有漏搏时即可肯定应排除AVRT。⑩显性预激旁路所致前传型AVRT者当动过速发作时δ波消失,不发作时呈现典型预激综征,P-R间期短、宽QRS波,有δ波。

(2)逆传房室折返性动过速的检查 ①率为150~250次/分钟,多为200次/分左右。绝对整齐。②逆P′波出现在QRS波后,位于R-R间期的前半部分。③QRS波宽大畸呈完全性预激图,时间>0.12s,多为0.14s左右。呈宽QRS波动过速。④适时的电刺激可诱发及终止发作。⑤使用兴奋迷走神经法如颈动脉压可终止动过速。

(3)多条房室旁路折返性动过速的检查 ①窦性律时房激动不同旁路下传起电轴改变,图各异。②多条房室旁路的病例:发作前传与逆传房室折返性动过速交替出现时,因折返途径变动,动周期呈现不一致性。

2.电生理检查

(1)前向型房室折返性动过速检查 ①诱发的房性期前刺激无SR的跳跃式延长(房室结双径路者例外),只要SR临界延长使冲动到达旁路的室端时适逢后者已离了逆传有效不应期,便可成折返。②阵发性发作频率快:ST-T或T波上可见明显逆P′波,R-P-记录到房激动A波,其次是希氏束上记录到A波,最后为冠状窦记录到A波。

(2)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动过速的检查 ①室激动呈偏性QRS波态与房起搏导致最大程度的预激时的QRS态相同。②房和室波呈1∶1传导。③室期前刺激不能激动希氏束或房时可终止动过速。④室起搏和动过速时房激动顺序相同。⑤一般单旁路与正常房室传导系统之间的临界离在4cm以上时:才易逆传型折返性动过速。⑥逆向激动房顺序:激动从房室结逆传对称地传导至右和房。⑦典型逆传房室折返性动过速,希氏束总是先除极,然后继续逆传激动房。故H波总是在A波之前。⑧动过速可被一个适当的期前电刺激诱发也可被一个期前电刺激所终止。⑨AAVRT通常也可因房室传导阻滞而被终止。⑩AAVRT的电生理基础是旁路的顺传有效不应期和房室传导系统的逆传有效不应期都比较短,加上适时的期前收缩在房室系统延迟传导造成AAVRT的发生。

(3)多条房室旁路折返性动过速的检查①旁路与旁路之间的折返;②Kent束与Mahaim束之间的折返;③Mahaim束的结束或结室旁路与房束旁路间的折返。

诊断

要依靠电图和心脏电生理检查。

并发症

房室折返性动过速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或为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动过速患者,由于室率较快、持续时间长者可晕厥绞痛、源性休克压、并可诱发力衰竭,严重者可发生猝死

治疗

对发作频繁,持续时间较长出现明显症状者,终止后需预防发作。

1.药物预防

凡能控制急性发作的药物,原则上均能预防复发,但预防复发远不如控制急性发作有效。常用药物有地高辛维拉帕米、β受体阻滞药、胺碘酮普罗帕酮律平)等。

2.导管消融

导管消融术治疗本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是其治的法,应作为首选治疗。

预后

本病与器质性心脏病无明确系,常在体力或精神劳累、紧张后突然发作,只要持续时间不长,率<200次/分钟,一般不出现严重流动力障碍,适当用药能控制其发作,射频消融术治疗能治,预后良好。但如原有心脏器质性疾病,发作时率200次/分钟,发作持续时间过长的,亦可出现压下降、晕厥以致力衰竭症状,预后较差,应积极治疗,控制复发,尽早射频消融术。

预防

1.慢性患者治疗期间

药物治疗可能通过直接作用于折返环,或通过抑制触发因素,如自发性期前收缩而控制复发,药物治疗的适应包括发作频繁、影响正常生活或症状严重而又不愿或不能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对于偶发、发作短暂、或者症状轻的患者可不必用药治疗,或者在动过速发作需要时给予药物治疗。

2.药物对折返的抑制作用

可因交感神经兴奋而被抵消,在体力活动、焦虑时药物的作用几近消失。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避免精神紧张或过度疲劳,做到生活规律、起居有常、精神乐观、情绪稳定均可减少本病的复发。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