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

栓的成是妇产科患者的严重并发症,若发生栓塞则危及患者的生命。静栓病(静栓栓塞病,venous thromboembolic disease)包括两个类型:①栓性炎(thrombopHlebitis);②成(venous thrombosis)。临床表现为起病急,症状明显而阳性体征少。症状为突然呼吸困难发绀压,衰竭,肢端湿冷;胸闷胸痛,惊恐,咳嗽,......
目录

疾病概述

深部成是妇产科患者的严重并发症,若发生栓塞则危及患者的生命。

临床表现起病急,往往在久卧突然起床活动或如厕用力时发生。临床症状明显而阳性体征少。常见症状:突然呼吸困难,濒死感,发绀衰竭,压,肢端湿冷;胸痛胸闷,惊恐,咳嗽咯血或有沫或红色晕厥等。

疾病病因

1.流缓慢 正常液在流动,其有成分红细胞、白细胞及均在管的中轴流动,浆流动于有成分与管壁之间。若流速度缓慢,液中有成分可停滞于管壁。这便给成造成机会。首先是白细胞,然后流周边聚集,以致膜上黏附,聚集成为成的核,最后栓。单纯流缓慢一个因素,还不致使成。若有其他因素同时存在,如创伤休克力衰竭均可以促进成,年龄大、肥胖、恶性肿亦被认为是不利因素。

2.静膜损伤 静膜由于各种原因受到损伤,其下原或基底膜裸液接触到受损伤的膜后,便源性或外源性凝致活酶的成及聚集,促使成。常见的原因如静输入有激惹性溶液,对膜造成化性损伤;反复穿刺静或静留置输液导管等所造成的机械性损伤;静管腔或管腔外炎症损伤膜,以及缺氧、休克均可起静膜损伤。

3.液高凝状态 液成分的改变,如凝因子增多、激活或异常,使其处于高凝状态是成静栓的重要因素。个因子增多或少量凝因子被激活还不致成,机体有其自身保护机制。正常情况下,凝与抗凝维持在动态平衡,以保持液处于流动状态。若同时存在其他不利条件如流缓慢即易发生成。以上3个因素间相互消长,病人原有的基础状况、个人反应的差异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构成了成的复杂性。临床有些病人已出现成,却找不到明显的病因,因而对此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

疾病症状

1.浅静栓性炎浅表静发生栓性炎时受累的静局部有红、肿、痛、热的炎症表现。检查静可触及索条状物,始比较软,待表面炎症消退后,条索状物变硬。浅部栓性炎全身反应轻,局部症状较明显,有明显的疼痛和压痛。疼痛于2~4周减轻或消失。据病史及检查诊断不困难。一般只需要改善环,用弹力绷带或轻度止痛药和局部热即可。病人可以活动,仅在怀疑有深部静栓时给抗凝

2.深部成最常见于小腿腓肠丛,顺滋长繁衍,扩展到髂系统。常位于左下肢,多发生于术后,症状从小腿始,然后累及大腿。起病比较隐匿,自觉小腿后轻度疼痛,沉重感,站立时加重,足屈小腿部疼痛(Htoman征阳性)。由于局部症状轻,往往被术后其他不适所掩盖,而未予注意。直到栓扩展累及髂,才起相应的症状被察觉。有些小腿静过吸收消退或机化症状消失,而始终未被发现。

3.感染性盆腔栓性炎 最常见于产褥感染或感染性流产后,也可见于手术后感染,少数发生于输卵管卵巢脓肿的病人。要由厌氧类杆菌或厌氧球菌感染起。感染起于子宫或附件。炎症蔓延累及盆腔静,常见为卵巢和髂。受累的静膜损伤成。栓扩展可累及髂总静,甚至下腔静,逆扩展可累及髂。病变常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受累。先有产后或术后感染,然后出现盆腔栓性炎。表现为寒战与高热交替出现的弛张热,搏持续增快,病人一般情况较好,无中毒征象。无下腹痛或仅有轻度的疼痛及压痛。盆腔检查无阳性发现或可触及包块。对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静肝素治疗迅速收效。

卵巢受累者发热出现早,多于1周,治疗效果好,恢复较快,6天左右可以退热,只采用抗生素治疗也可达到治愈。髂静或髂受累者,发热时间晚,多在2周后,临床并有大腿痛、肿胀、压痛的栓塞症状。采用抗生素肝素抗凝治疗,恢复也较慢,发热持续时间较长,平均13天退热。卵巢栓性炎,可以在产后2~5天,突然出现下腹痛,伴症体征,体温升高,多发生于右侧,常因拟诊阑尾探查时发现为卵巢栓而确诊。一般无创性检查法显示不出卵巢或髂。过去的诊断或以手术实,或以对肝素的治疗效果来判断,很不准确。

4.栓塞 栓塞是静栓的严重并发症。发病急骤,可于短时间致命。栓塞的栓子75%~90%来自下肢静。下肢或盆腔成的早期,栓易于落,栓子落后通过静环到达心脏,阻滞于栓塞。栓塞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从一过性气短急性源性心脏病,甚至猝死要取决于管堵塞的多少,发生速度和患者的基础状况。

管床堵塞>25%~30%者动脉平均压可略有升高;>50%者可出现持续性动脉高压;堵塞达85%者可猝死。较大的栓塞可气管痉挛,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萎陷及通气/流比失衡。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和碱血症

临床表现起病急,往往在久卧突然起床活动或如厕用力时发生。临床症状明显而阳性体征少。常见症状:突然呼吸困难,濒死感,发绀衰竭,压,肢端湿冷;胸痛胸闷,惊恐,咳嗽咯血或有沫或红色晕厥等。检查呼吸增快,发绀动过速,颈静怒张等。心脏听诊有奔马律,肺病变部位干、湿啰音哮鸣音胸膜摩擦音及管杂音等。

 诊断检查

诊断:据病史、症状、体征及以上实验室检查和助检查即可做出栓性炎的部位、范围及通畅程度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

1.深部浆D-二聚物(D-dimer):成时,D-二聚物浓度升高,小于0.5mg/L可除外此病。

2.栓塞:典型的异常是缺氧与过度换氧导致PaO2低,PaCO2低。

其他助检查:

1.深部

(1)多普勒超声检查

(2)阻抗体积描计(impedanceplethysmograpHy)

(3)静造影(venography)

(4)125I标记纤维蛋白原扫描(125I-fibrenogenscan-ning)

(5)其他:采用测定下肢静压、温度记录法、实时二维超声显像、CT 或MRI等均有助于诊断。

2.栓塞

(1)胸大多数正常或仅有轻度异常,多在12~36h出现。常见的表现:浸润或梗死影,因萎陷所致的膈肌升高,动脉横径增宽变粗,房室扩大等。

(2)电图:一般正常或仅有窦性动过速。常见的改变有QRs 电轴右偏。右胸前和Ⅰ、Ⅲa、V、F 导联T 波倒置或ST 段压低。比较有意义的ECG 改变是Sl Q2-T3 型,也可出现部分或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室肥厚

(3)其他:

①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

②CT和MRI

动脉造影

鉴别诊断

与盆腔淤征相鉴

治疗方案

1.深部

(1)支持治疗:将患肢抬高有利于静回流,急性期卧床避免活动以防落,避免用力。卧床中可变换下肢位置,足部伸屈活动,1~2周后炎症消退可允许起床活动。

(2)抗生素预防感染。

(3)抗凝治疗:一旦确诊即给抗凝药物,其作用是通过解除液的高凝状态,阻止栓的繁衍扩展和再发,有利控制病变发展。

肝素肝素是首选的抗凝肝素对凝过程的3 个要环均有抑制作用。

肝素作用快,静注射10min 后即能有效地发挥作用。3~4h 后在体迅速被酶破坏,小部分由排出。一般1~1.5mg/kg 计算(1mg=100U),每4~6 小时1 次。治疗用药以静给药好,可维持中有效浓度。采用持续静滴注或间歇静注射。持续静滴注:滴速可以控制,总量可以相对减少,较安全。首次肝素给药量0.5~1mg/kg,然后将24h 所需量溶于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1000ml ,以1ml/min 速度滴注。间歇静注射:将0.5~1mg/kg 的肝素溶于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40ml ,每4~6 小时注射1 次。各人对肝素的反应不同,肝素应用时需测定凝时间(CT)来调整量,要求凝时间略超正常值的上限。凝时间(试管法)正常值为4~12min,要求维持在15~20min;20~25min 肝素量减半;若>25min 暂停注射1 次。4~6h 后复查,以决定肝素用量。其他实验室监测法有复钙时间(RT)、白陶土部分凝活酶时间(KFTT)、酶时间(TT)。若用量过多,可起出,用硫酸蛋白作为拮抗1~1.5mg 对抗肝素lmg。改用华法林时与肝素重叠用药3~5 天。

低分子量肝素(LMWP)是近年来用于临床的新药。其半衰期较普通肝素长2~4 倍,生物利用度为90%~95%(普通肝素为30%),低分子量肝素抗Xa 作用较抗酶强,与浆蛋白、吞噬细胞、皮细胞及少,其抗凝作用较普通肝素强。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量:速避凝60~100U/kg,2 次/d,脐周皮下注射;依诺肝素钠(enoxapaxin),1mg/kg,每12 小时,皮下注射;肝素钠(Dalteparin Na),200U/kg,皮下注射,1 次/d,每天总量不超过1.8 万U,或100U/kg,皮下注射,2 次/d,此量适于出危险较高的患者。

②香豆素类衍化物:香豆素类衍化物是一种酶原抑制,作用慢,一般需在服药后48~72h 才完全显效。作用消失也慢,并有药物累积作用,在停药后要过4~10 天,作用才完全消失。优点是可以服,一般肝素为即刻的短期效果,而香豆素类可代替肝素作长期治疗。香豆素类药物可通过胎盘,孕期用。国常用的香豆素类衍化物有双香豆素(dicoumarol)、硝香豆素(新抗凝)、华法林(warfarin)。华法林前最常用的服抗凝始时10~15mg/d,3天后酶原时间或凝活性来确定。维持量范围为2.5~5mg/d。用药期间酶原时间应保持在25~30s,酶原活性至少应为正常值的25%~405%。不能用凝时间代替上述两指标为监测法。用香豆素类衍化物起出维生素K(4~20mg)或缓慢静注维生素K(10~20mg)。

(4)溶栓疗法:纤溶药物是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激活,具有溶解栓作用。一般在患病3 天用药,其效果甚为理想。常用的有两种即链激酶尿激酶链激酶常见过敏反应。尿激酶无热原性,可直接激活纤溶酶原,与链激酶比较具有显著优点,更适临床应用。

尿激酶:初量:一般为每次8 万U,溶于5%葡萄糖液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静滴注,2 次/d;维持量:以每天测定纤维蛋白原为依据,若低于200mg/dl,暂停1 次。同时测定优球蛋白的溶解时间(正常>120min),若<70min 也需暂停用1 次。用药7~10 天。

(5)抗疗法:在下肢深静成的治疗中,常作为助疗法。右旋糖酐:具有扩容作用,可稀释液,减低液黏稠度,防止聚集,协助其他法取得疗效。量:500ml,1~2 次/d,静滴注7~10 天。

双嘧达莫:能阻止聚集及释放。200~400mg/d,服,与阿司匹林用效果好。

蝮蛇抗栓酶:降低液黏稠度、纤维蛋白原、脂,并能减少数量,也有用于治疗静栓病。

(6)手术治疗:下肢深静成的手术疗法,要是静栓取除术。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局限于病期不超过48h的原发性髂成者,手术取栓效果好。超出上述时间者,栓已与膜广泛粘连,取栓后效果差。

2.栓塞栓塞起病急,病势凶,短时间出现呼吸、环衰竭,抢救措施必须迅速及时。

(1)一般措施为吸氧、镇静、止痛,必要时可给吗啡、哌替啶(度冷丁),抗生素预防感染。

(2)解除管痉挛及呼吸困难,静注射阿托品0.5~1mg 或罂粟碱30mg等。

(3)抗休克、强、升压。

(4)抗凝治疗:肝素防止栓扩展,栓塞可增大量,用药期间监护凝时间并调整量。

(5)溶栓治疗:尿激酶溶栓作用强,应用后可改善呼吸困难栓吸收较快,对栓塞的治疗优于肝素尿激酶要副作用为出率高于肝素,若有出血症状立即停药,给氨甲苯酸(Pamba)等对症治疗。

(6)手术治疗:动脉栓摘除术,适用于伴有休克的大管栓塞,扫描或动脉造影诊断确定者。

 预后及预防

预后:栓塞患者危险性大。

预防:

1.妇科术后静栓病的预防 术前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有无个人或家族静栓病的病史以及其他诱发成的危险因素。纠正贫血脱水,控制心脏病、糖尿病,避孕药服用者术前3~4 周停用。手术时注意患者下肢避免受压,特是采取膀胱石位手术的患者。手术操作需轻柔,减少组织损伤及对盆腔管的刺激。术中、术后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时纠正脱水,术后鼓励病人勤翻身,做足底伸屈运动,早期起床活动。术后患者如有腿部不适须仔细检查,警惕小腿深部静栓的早期症状。静输液注意避免输入对静有刺激的药物,长期输液者注意静穿刺处的无菌处理。

2.产科静栓病的预防 预防须从产前检查始,加强孕期保健及管理,注意询问有无个人及家族静栓史。孕期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如妊娠压疾病、心脏病、糖尿病等。正确处理产程,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预防产褥感染。产后或术后鼓励早期活动,做足部伸屈运动。对有静栓史,遗传性或获得性成倾向的孕妇,因其复发险大,张给予预防性抗凝治疗,从妊娠期持续到产后6 周,特是那些有附加危险因素的孕妇,如年龄>35 岁、肥胖、孕期长期卧床或不活动或剖宫产等,采用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妊娠期接受肝素治疗者临产后应停用,以免增加出危险,产后4~8h 再恢复肝素抗凝治疗。有家族史或个人静栓史的孕妇静栓的发生率高,但无症状的携带者其发生静栓的危险性显著降低,如PC 缺陷或PS 缺陷,妊娠期可以不给而在发病多的产褥期给予预防性肝素治疗。但对无症状的AT 缺陷携带者,则有所不同,因其妊娠并发栓的险高,张在妊娠早期即给予预防性治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