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动过缓(sinus bradycadia)窦性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动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其他原因为压增高、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使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窦性动过缓可见。疾病称:窦性动过缓 英 文:sinus bradycadia 疾病代码:ICD:I49.8 人体部位:胸部......
目录

概述

心脏图样

  疾病称:窦性动过缓

  英 文:sinus bradycadia

  疾病代码:ICD:I49.8

  人体部位:胸部

  就诊科室:心血

  相系统:环系统

  疾病分类:心血

发病机制

窦性动过缓的发生系由于窦房结起搏细胞4相上升速度减慢、最大舒张期电位负值增大阈电位水平上移等,使窦房结自律性强度降低所致。

病因

1.因素

(1)迷走神经兴奋大多通过神经要为迷走神经兴奋)、体液机制心脏神经而起作用,或是直接作用于窦房结窦性动过缓。

(2)窦房结功能受损指由窦房结受损(如炎症、缺中毒或退性变的损害等)而起的窦性动过缓。此外,可见于受损如炎、心包炎、硬化等。也可能为一过性的窦房结炎症、缺中毒性损害所致。

(3)急性梗死窦性动过缓的发生率为20%~40%,在急性梗死发病早期发生率最高(特是下壁梗死)

2.外因素

外因素所致的窦性动过缓,绝大多数伴有迷走神经亢进现象,是神经性的,率不甚稳定。当自神经张力改变时,如深呼吸、运动、注射阿托品等后常有率的变化,P-R间期可略有延长。

临床表现

轻重不一,可呈间歇性发作。多以率缓慢所致等脏器供不足症状。轻者乏力、头晕、记忆力差、反应迟钝等,严重者可有黑蒙晕厥或阿-斯综征发作。部分严重患者除可心悸外,还可加重原有心脏症状力衰竭或绞痛。量过低严重影响脏等脏器灌注,还可致少尿等。

检查

电图检查

1.窦性P波的

窦性动过缓与窦性动过速时P波态,窦性动过缓有较大差异,这是由于窦性动过缓时窦房结的起搏点多位于尾部,其发出的激动多沿中结间束下传;而窦性动过速时窦房结的起搏点多位于头部,激动多沿前结间束下传虽然窦房结的头、尾相差仅15毫米,但由于结间束优先传导的特点,所以两者的窦性P波态有差异,Ⅱ、Ⅲ导联的P波较正常窦性律的P波稍低平。

2.窦性P波的频率

成人应<60次/分钟,通常为40~59次/分钟,多在45次/分钟以上。亦有慢至35次/分钟左右者甚至有20次/分钟的报告,<45次/分钟为严重的窦性动过缓。婴幼儿窦性动过缓的率,在1岁以下应<100次/分钟,1~6岁应<80次/分钟,6岁以上应<60次/分钟。

3.P-R间期0.12~0.25秒

4.QRS波

每个P波后紧随一正常的QRS波,态、时限均正常。

5.T波、U波

窦性动过缓时正常,也可表现T波振幅较低,U波常较明显。

6.Q-T间期

Q-T间期比例延长,但校正后Q-Tc间期则在正常范围。正常Q-Tc=Q-T(s)/应≤0.42秒。

诊断

1.窦性P波频率<60次/分钟,一般不低于40次/分钟,24小时动态电图窦性搏<8万次。

2.P-R间期0.12~0.25s。

3.QRS波正常。

鉴别诊断

1.二度窦房阻滞当发生2∶13∶1窦房阻滞时,率很慢,类似窦性动过缓。两者可依据下列法鉴阿托品注射或体力活动后(可做蹲下、起来运动),窦性动过缓者的窦性率可逐渐加快,其增快的率与原有率不成倍数系;而窦房阻滞者率可突然增加一倍或成倍增加窦房阻滞消失。

2.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P′波,一般是较易识的。值当P′波重叠于T波上不易分辨时可被误认为窦性动过缓。

3.房性逸搏律较少见,其P′波态与窦性律的P波明显不同,但如果房性逸搏点位置接近窦房结时,则其P′波与窦性P波在态上不易区。其鉴点为:

(1)房性逸搏律通常持续时间不长,运动或注射阿托品可使窦性率加快、房性逸搏律消失。

(2)房性逸搏律规则,而窦性动过缓常伴有窦性律不齐。

治疗

1.治疗原则

(1)窦性动过缓如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2)如率低于每分钟50次,且出现症状者可用提高率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或异丙上腺素),或可考虑安装起搏器。

(3)显著窦性动过缓伴窦性停搏且出现晕厥者应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4)原发病治疗。

(5)对症、支持治疗。

2.一般治疗

(1)对窦性动过缓者均应注意病因,大多数窦性动过缓无重要的临床意义,不必治疗。

(2)在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急性梗死)患者,由于率很慢可使量明显下降而影响等重要脏器的液供应,症状明显,此时应使用阿托品(注射或服),甚至可用异丙上腺素静滴注,以提高率。亦可茶碱

(3)对窦房结功能受损所致的严重窦性动过缓的患者,率很慢、症状明显,甚至有晕厥发生、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者,需要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以防突然出现窦性停搏

(4)对器质心脏病伴发窦性动过缓又窦性停搏或较持久反复发作窦房阻滞而又不出现逸搏律、发生过晕厥或阿-斯综征、药物治疗无效者,应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

(5)由压增高、药物、管阻塞等所致的窦性动过缓应首先治疗病因,结率缓慢程度以及是否量的减少等情况。适当采用提高率的药物。

预后

窦性动过缓的预后与率快慢及基础心脏状态有。如率40~60次/分钟,流动力改变不大,且无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则其无明显症状,预后良好;如率慢且有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心脏每搏排量不能代偿性增大,则每分钟的排出量减少冠状动脉流量减少,就会出现气短前区疼痛、头晕症状,严重时刻出现晕厥这种情况多见于急性下壁梗死、心脏功能低下等预后较差。若率低于40次/分钟时,量明显降低,预后不良。在急性梗死时率慢可致室性异位律的发生。

预防

1.积极防治原发病及时消除原发病因和诱因是预防本病发生的键。

2.病态窦房结征、如室率<50次/分钟,且流动力改变明显,出现等重要器官不足时要及时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以防止征和猝死的发生。

3.慎用减慢率和心脏传导的药物,对此类药物的应用要严格掌握适应量,避免过量和误用,对病窦和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要洋地黄、β受体阻滞药及明显减慢率的其他律失常药物。

4.注意生活和情志的调理,应饮食有,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胚乳

下一篇 水栀叶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