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

多源性房性动过速(MAT)又称紊乱性房性动过速(CAT),是一种少见的独特的房性律失常。成人与小儿均可患此类房性动过速,但两者在病因等特点面不尽相同。成人大多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要表现为率增快。儿童多源性房性动过速的基础心脏病可为各种先天性心脏病、肌病湿病等。在儿童病人中,多源性房速罕见。文献中偶尔有病例报告,绝大多数病人不伴有疾病部分病人有先天性心脏......
目录

概述

在儿童病人中,多源性房速罕见。文献中偶尔有病例报告,绝大多数病人不伴有疾病部分病人有先天性心脏病,绝大多数病例的房速可自终止但是儿童中多源性房速病人的病死率高达20%。其中慢性阻塞性疾病和力衰竭是伴发多源性房速最常见疾病。因慢性阻塞性疾病伴急性呼吸功能不全住院的患者中多源性房速的发病率为6%~17%。

病因

成年人的病因

此病多见于重病,年老患者,最常见的病因如下:(1)慢性阻塞性疾病:占所有病例的60%~85%,其中以慢性源性心脏病最常见,其病理基础可能是阻塞性肿,使动脉压力过高,继发室肥厚及房扩大,缺纤维化等。(2)力衰竭:MAT患者常伴有力衰竭,可高达13%~32%,力衰竭的缺氧和上腺素水平高,可能促发MAT,伴力衰竭的冠病患者亦易发生MAT。(3)洋地黄中毒:尤其是源性心脏病伴洋地黄中毒者,更易发生MAT,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4)外科手术:特是伴有严重并发症的有外科手术史者,如吸入肺炎,革兰阴性杆菌血症等。(5)少见的病因:如低钾,栓塞,压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血症糖尿病,二尖瓣垂等,感染,代谢紊乱或服茶碱可加重病情。

儿童的病因

(1)心脏传导系统发育未成熟:新生儿出生后,心脏的传导系统尚有一个继续发育成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解剖组织病理生理的改变容易导致婴儿律失常和猝死,正常心脏胎儿,在子宫即可发生MAT。

(2)病毒性炎:新生儿期感染柯萨奇病毒后可能产生轻微和可逆的心脏病变,结果导致某些婴儿律失常。

(3)儿童多源性房性动过速的基础心脏病可为各种先天性心脏病,肌病湿病等:有报告在用洋地黄后出现MAT,但均无洋地黄中毒反应,停服洋地黄后,MAT依然存在,故与洋地黄

病机制:

尚不清楚,有者认为,由于有多个起搏点交替释放冲动所致,或房传导系统缺不应期长短不一,激动在房结间束折返并互相干扰融而导致MAT,近年来发现在MAT发作时.常有儿茶酚胺增高,促使细胞Ca2 积贮,成Ca2 负荷过度,导致触发活动成而产生MAT,现认为系袖性紊乱性房律所致,可诱发房颤动。

临床表现

1.成年人:大多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症状要来自原发病,而MAT要表现为率增快,多在100次/min以上,可达150次/分,也有低于100次/min,MAT的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甚至数月,有报告持续9年者,但常持续至2周停止,或变为窦性律或变为房颤动,房扑动,可常反复,有64%的患者先有房性期前收缩发生,然后变为MAT,也可从窦性律突变为MAT,约55%的MAT可转变为房颤动或房扑动,有时在同一导联上可记录到房性期前收缩,MAT,房颤动或房扑动交替出现。

2.儿童:临床特点与成人患者不尽相同:

(1)发病年龄小:月龄大多在7个月以下。

(2)同时并呼吸道感染者多(约占患者的90%)。

(3)在伴随疾病控制后一般情况好,无力衰竭发生。

(4)MAT多为持续性:持续时间较长,但多数能在1~4个月消失。

(5)电图显示除MAT外,多数有短暂的房扑动,而房颤动发生甚少。

(6)律失常药物疗效不明显。

(7)预后好:病死率很低。

患儿的症状以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气急鼻煽烦躁,呻吟,面色苍白,其他症状呕吐惊跳晕厥等,体检:有明显的律不齐,音低钝,啰音等。

检查

要依靠电图诊断:

1.成人多源性房性动过速电图特点。

(1)在同一导联上有3种或3种以上不同态的P′波,P′波清楚可见,没有一种P′波被认为是要的,即无导起搏点。

(2)P′-P′间期有等电位线,P′-P′间期,R-R间期完全不等。

(3)P′-R间期不等,多变。

(4)房率为100~250次/min,一般在160次/min以上,偶有低于100次/min者,较通常的房性动过速慢,其发作也大多非突然始,突然终止,极少数也可呈突然发作,突然终止。

(5)常伴有较明显的房室传导阻滞,故室率亦较慢。

(6)房激动P′波均可下传到室,但也偶有P’波不能下传到室者。

(7)QRS波态多在正常范围,偶也可有束支传导阻滞的波

由于不同态的P′波,意味着发自房的不同部位的激动,故多源性房性动过速,有者认为,它常由多源性房性期前收缩发展而来。

MAT常伴有其他类型的房性律失常,是电图的特点之一,常伴有单源或多源性房性期前收缩房颤动,房扑动,但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先后顺序系。

MAT的电图上可见到窦房结受抑制现象,例如可出现窦性停搏,窦房阻滞甚至搏暂停,其原因可能是过速的异位房律起的超速抑制所致。

2.小儿多源性房性动过速电图特点:基本与成年人相同,但小儿的房率较快,为140~300次/min,平均为210次/min;室率为110~200次/min,平均为131次/min。

鉴别

1.房颤动,房扑动:多源性房性动过速因其P′-P′间期,R-R间期及P′-R间期常不规则,易与房颤动,房扑动相混淆,但如能肯定异位P′波的存在,则较易鉴

2.室性动过速:当伴有差异性传导的多源性房性动过速,可似室性动过速,如能找出每个QRS波前的异位P′波,则不难鉴

3.游走性窦性律:起搏点游走在窦房结,P波态可有改变,但P-R间期,R-R间期相等,而多源性房性动过速均为完全不等。

4.游走于窦房结房室结之间的游走律:特点是从窦房结所发出的P波为直立,逐渐变低至房室结发出为负性P波,P-R间期可小于0.12s,P波为律。

并发症

此种律失常易并发房纤颤。各种器质最常见为冠病,特是曾有梗死的患者,其次是肌病力衰竭二尖瓣瓣膜病等。在一些情况下也可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在这些患有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中,可并发出现心脏猝死,阿斯综征、动过速性肌病力衰竭等并发症严甚的情况下可发生猝死

治疗

治疗MAT的键是对基础疾病的治疗以及去除诱因,一般积极治疗,包括消炎、改善通气功能(病)、纠正缺氧和电解质紊乱及力衰竭等,大多数患者随着基础疾病的好转,多源性房性动过速亦可恢复为窦性律。洋地黄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等,对MAT均无明显疗效。但有人认为洋地黄有一定疗效,尤其适用于伴有力衰竭者。对洋地黄中毒起者,必须立即停用洋地黄

1.美托洛尔(Metoprolol,倍他乐克,美多安)和维拉帕米(异搏定)能抑制房异位兴奋灶、减慢房室传导,使MAT的室率减慢,并可使其转为窦性律。美托洛尔系β1受体阻滞药,服。其对气管影响不大,但患气管哮喘者仍应用。急性力衰竭者用。

2.维拉帕米服、静注射均有效,服或稀释于5%葡萄糖液中缓慢静推注。几乎可使所有患者的率减慢,约43%的患者可转复为窦性律。有降压、加重力衰竭等不良反应。

3.硫酸镁及钾盐治疗也有一定疗效。

预后

多源性房性动过速因多见于病重、年老患者,除了原发病外,常伴有力衰竭和(或)呼吸衰竭、电解质紊乱,药物治疗效果又差,所以病死率可高达50%~60%。   

儿童患者,由于多源性房性动过速多可在1~4个月消失,故预后比成人要好,病死率很低。   

研究结果表明,发现和及时诊断多源性房速具有一定的价值。律失常并不直接造成死亡,死亡率与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相

预防

1.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消除诱发因素,严

2.对多源性房性动过速应服药治疗,控制发作。

3.避免精神紧张、劳逸适度起居有常、饮食适宜。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水獭

下一篇 水狼萁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