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水獭

水懒 水獭(拉丁:Lutra lutra,英文:Otter),又称“水狗”“猫”等,食肉鼬科水獭属动物,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5年频危物种红色录ver3.1》-近危(NT)。水獭体长560-800毫米,尾长300-400毫米,一般体重2-5公斤。体型细长,四肢短而,呈扁。全身毛短而密,具丝绢光泽。体和尾部棕黑咖啡色,部、颈下和胸部毛色较......
目录

形态特征

合并图册水獭体长约560-800mm,尾长约300-400mm。躯体长,呈扁。头部宽而稍扁,短,眼睛稍突而朵小,外缘,着生位置较低。四肢短,(指)间具蹼。下颏中央有数短的硬须,前肢腕垫后面长有数短的刚毛。孔和道生有小瓣,潜水时能,防水入侵。

水獭体毛较长而致密,通体部均为咖啡色,有油亮光泽;面毛色较淡,呈灰褐色。绒毛基部灰白色,绒面咖啡色。

水獭部粗短,部较长,脑室宽大呈扁。眶间部很狭窄,眶后嵴向后延伸呈“V”颞嵴。人嵴明显。成年水獭头颅各缝多数愈,唯缝较明显。听扁平,三角

水獭齿三对,排成横列,外侧一对较大,约为其他两对门齿的二倍。犬齿,上犬齿比下犬齿长。第一前臼齿小,位于犬齿侧。上裂齿很大,外缘刀状,大而宽。上臼齿,第二下臼齿齿式=36。

生活习性

为习性

水獭水獭白天隐匿在洞中休息,夜间出来活动。除了交配期以外,平时都单独生活。为了找更多的食物,除了繁殖外,也常迁移,从一条河到另一条河,或从上游到下游。水獭水性娴熟,善于游泳和潜水,柔软的身体和粗长的尾巴能减少在水中运动的阻力,游进时前肢靠近身体,用后肢和尾巴打水推动,同时也起着舵的作用,使身体作波浪式起伏,姿态很像鳗。游动的速度很快,每分钟可以游50多m,而且升降和转向十分灵活,在水中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翻滚自如,还喜欢像画圈一样游动,卷起水底的泥沙或水中的小,紧急时还会像海豚一样在水面上跳跃。在水下潜游可达4-5分钟,潜离相当远。听觉、视觉、嗅觉都很敏锐,在水中能自孔和孔的瓣膜,防止水流入。游近水面时,习惯于把头、和尾巴出来,因此常被人们误认为是水怪。有时候仰卧着缩起脚,浮在水面上随波逐流。

水獭很爱玩耍,常常采用踩水的式站立起来,使头部和颈部出水面,做观看远的动作,或者顺着河堤的斜坡爬上滑下,在雪上滑、打滚等,这些为使它的反应变得更为敏锐,使捕猎的技巧更为湛。不过它不善于在陆地上走,要用部贴着地面匍匐前进、滑、打滚和断续地跳步,以及蹒跚地在薄或浅雪上漫游,遇到敌害时立即钻到窟或雪下逃遁。遇见光亮时不像其他夜性兽类那样停留刻,而是一边逃走边回头观看,显现出一副奇特的模样。水獭

水獭居,但一般没有固定洞。母兽哺育幼仔时定居。巢选在堤岸的缝中或树下,自挖或利用狐、獾、野兔的旧巢,加以修补。洞一般有两个洞,出入洞一般在水面以下,直径约50cm。另一洞伸出地面,为洞,以利空流通。洞道深浅不一,有深达数m甚至20-30m的。栖息的洞宽阔,常铺有少许干草树。若雨后河水淹没洞,则迁移至地面浓密的灌木丛中。

食物习性

水獭的食物要是类,常将捉到的托出水面而食,也捕捉小鸟、小兽、青蛙、蟹及甲壳类动物,有时还吃一部分植物性食物。喜欢从岸边或河崖上潜入水中追逐群,但最常用的狩猎法是伏击,尤其是在冬季,常常躲在窟窿里,等待游过来时突然冲出捕食。当发现水鸟在水面上缓慢游动时,也会从水下俏俏潜近,然后一咬住猎物,再慢慢吃掉水獭

栖息环境

水獭要生活于河流和湖泊一带,尤其喜欢生活在两岸林木繁茂的溪河地带。大面积的沼泽地、低洼水地以及池塘,养较多的山区也常有水獭活动。栖居于沿海咸、淡水交界地区的水獭,还常常到海中捕。因此,靠近海岸的一些小岛屿也有水獭分布。

分布范围

分布于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道尔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孟加拉国、白俄罗斯比利时不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柬埔寨、中国、克罗地亚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格鲁吉亚德国、直布罗陀、希腊、利、印度、印尼、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日本、约旦、哈萨克斯坦朝鲜民义人民共和国、韩国吉尔吉斯斯坦老挝人民民共和国、拉维亚、黎巴嫩、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摩尔多瓦、蒙古、黑山、摩洛哥、缅甸尼泊尔、荷兰、挪威巴基斯坦波兰葡萄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圣马力诺、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斯里兰卡、瑞典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泰国突尼斯、土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英国乌兹克斯坦、越南

在中国广泛分于各省和自治区。金门是珍稀保育类“欧亚水獭”在大陆沿海与台湾地区唯一仍有野外稳定族群分布的地

《2019中国水獭调查与保护报告》指出,水獭的栖息地逐渐由历史上记录较多的东南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收缩至青藏高原和东北地区等相对边缘的区域,青海三江源地区可能是水獭在中国最大、最有生存希望的地区之一。

繁殖饲养

自然繁殖

水獭水獭没有明显的繁殖,一年四季都能交配,但要在春季和夏季。繁殖的雄兽一反常态,为了争偶常常互相争斗,食欲也大大减退,并且大声嘶叫。交配在水中,但雌兽却在巢的草上产仔。雌兽的怀孕期大约为2个月,一般在冬季产仔,每胎产1-5仔。初生的幼仔体重为50-70g,被有黑而软的稀疏长毛,双眼紧,也没有牙齿。雌兽对它们爱护备至,除非外出取食,几乎整天在窝里陪伴幼仔。出生一个月才睁眼睛,哺乳期约50天。8个星期后,雌兽便带着幼仔出巢活动,始只能在地面上缓慢爬,然后雌兽始教幼仔游泳,如果有的幼仔见水就怕,站在岸上畏缩不前,雌兽便急得上上下下忙个不休,又是催促,又是做示范,有时甚至把最小的幼仔到身上,驼下水去。大约7天后就能游得很好了,接着就始练习捕。幼仔3个月后始独立生活,3岁时性成熟。寿命为6年。

人工养殖

  • 栏舍建造

饲养水獭需要建造饲养小室,面积2.8×3.5m,并设有3×1m的水池,在室备有木制产箱(1×0.6×0.8m),留一小孔,箱垫干草。小室外设有用丝网围栏(高3m)的水泥地面。

  • 饲养管理

水獭一般采用栏舍式,天的水泥 地面运动场,面积为4.5×10.5m,四周用高3m的丝网作围栏。运动场上设有3×6×0.8m的游水池,池中要备有洁净的清水。运动场和小型饲养室相连,饲养室面积为2.8×3.5m,里面高有2×1m的水池。室还需高一木制产箱,规格为1×0.6×0.8m,产箱上盖高1个观察孔,箱垫上干草。

水獭仔獭生下后40-0天即可断奶,但断奶后要捉到另一个塘里养,每塘饲养密度8-9只。仔獭生长较快,1年后可达成年体重。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水獭的饲料以新鲜的淡水杂,每日每只供饲0.8-1.2kg,并配少量的动物肉渣、脏和谷物、蔬菜等。在天冷时,饲料标准需要增加25%。到了夏季温高时,可喂一些小泥鳅青蛙青绿饲料。成年水獭日喂3次,冬季每日喂两次。幼龄水獭日喂4次,可喂淡水杂,或以m饭、碎肉、粉等代替鲜。非繁殖期雌雄水獭应分饲养,待繁殖期,把雄水獭捉到雌水獭塘里让其交配。

水獭与人类的系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水獭遗迹,最晚在周代古人就已有文记载,并相当熟悉水獭的特性,还可能已始驯养水獭。而在汉代,有“巢知之所起,獭知水之高下”的说法,说明古人过长期观察发现了水獭居的习性。唐代驯养水獭的记载逐渐多了起来,说明已成一定规模。明代人们驯养水獭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水獭渔业似乎成为渔业中一个分支,呈现专业化的趋势。

水獭很容易驯化,驯化后的水獭可听出人对它的呼唤,并从人手中取食,椐悉,原苏联莫斯科动物园曾进过旱养水獭试验,从小旱养幼水獭,长大后拒绝进水。

种类介绍

序号中文人及年代
1水獭阿尔及利亚亚种Lutra lutra angustifronsLataste,1885
2水獭加瓦尔亚种Lutra lutra aurobrunneusHodgson,1839
3水獭泰国亚种Lutra lutra barangF, G, Cuvier,1823
4水獭中华亚种Lutra lutra chinensisGray,1837
5水獭海南亚种Lutra lutra hainanaXu & Lu, 1983
6水獭西藏亚种Lutra lutra kutabSchinz,1844
7水獭亚种Lutra lutra lutraLinnaeus,1758
8水獭高加索亚种Lutra lutra meridionalisOgnev,1931
9水獭台北亚种Lutra lutra monticolusHodgson,1839
10水獭滇西亚种Lutra lutra nairF, G, Cuvier,1823
11水獭尼泊尔亚种Lutra lutra nepalensisGray, 1865
12水獭日本亚种Lutra lutra nipponImaizumi and Yoshiyuki,1989
13水獭爱尔兰亚种Lutra lutra roensisOgilby,1834
14水獭帕米尔亚种Lutra lutra seistanicaBirula,1912
近种区

水獭

日本水獭

体量

体长约560-800mm,尾长约300-400mm

雌性59~70厘米,雄性60~90厘米;尾长:35~47厘米;体重:雌性6~12千克,雄性6~17千克

特征

细长,四肢短而;头部扁而略宽;全身毛短而密,具丝绢光泽;体和尾部棕黑咖啡色,面毛长,呈浅棕色

中等体水獭,通体均匀的暗褐色到深褐色色浅乳白色白色

主要价值

由于水獭善于捕的特点,古人还通过驯化水獭来帮助其捕,曾有“通州界多獭,各有养之,并在河侧岸间。獭若入,插雉尾于獭前,獭即不敢出,去却尾,即出。取得必须上岸,人便夺之。取得多,然后放令自吃。吃饱即鸣杖以驱之,还插尾更不敢出”(《朝野佥载》)的记录。同时,由于其滨水而栖,水獭的洞也曾被来预测洪水的水位,在汉代即有“巢知之所起,獭知水之高下”(《淮南子·缪称训》)之说。可以说,水獭的存在在中国古人的生产生活中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獭皮光滑润泽,防水保暖,自古来就被当作制作服饰的上品,在少数民族地区,装饰有獭皮的服饰更被当做是庆典礼的必须—— “西戎以其皮饰毛服领袖,云垢不著染,如,但就拭之即去也”(《本草纲·兽部》)。又因水獭栖居水畔,捕有胁渔业,自古时起便被当作渔业害兽而加以捕除,“水有猵獭而池劳”(《盐论》),“蓄池者,必去猵獭”(《淮南子·兵略训》)。当然,同其他广遭屠戮的野生动物一样,水獭、肉、脏等均被认为可作药用,甚至连水獭的粪便都可以入,“脐疮,研末水和之,即脓出痛止。治下痢,烧末,清旦饮用服一小盅,三服愈”(《本草纲·兽部》)。此外,在少数民族的传统医当中,如在藏医中獭肉、獭、獭肠、獭骨、獭粪、獭毛如何可被应用也多有记载。正是因为上述种种原因,水獭在中国自古便遭受着严重的捕杀。

除此之外,在汉地之外的山林与原野,水獭在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中也从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在世于青藏高原的藏族的历史文献当中,也多有对水獭的记述。据年保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的整理(年保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2019),在两千多年前的历史文献《斯巴·占卜书》中有“蓝宝石的上衣,带有紫黑色獭皮的吊边”,《才多威震大手印印鉴》中有“妖龙金刚独眼者,骑白色龟,身穿福禄。蛇冠者,高悬獭皮宝幢”,阎王玛日则的《众喜修炼法》亦有“东大将军有,扎玛然紥罗刹之首。你是罗刹玛然则,身披白色袍子,獭皮装饰的衣领和袖又,头戴银色头盔”;在藏族同胞每日例桑仪式的颂文中也有“獭皮的宝幢,用獭皮缝制的袖又和镶缝新吊边的衣服,披着獭皮大氅的众多土地”——如果上述对神明盛装和宗教仪轨的记述可以真实反映彼时的服装饰物,那么,对水獭皮张的利用在青藏高原已起码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直到上世纪末,在藏区平常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水獭的皮张也必不可少——“水獭等水中生存的动物和用他们的皮制作的獭皮大氅”(玛久兰卓《呠波赞杰注疏》),“水獭装饰盔甲,用獭皮给盔甲做镶边”(多赞阿华),“暖和的羊羔皮袄,用白的水獭皮镶边”(多宁噶藏仲),“领边是锦缎,衣领是猞猁皮,下衣边用獭皮缝”(《米拉日巴道歌》)。由此可见,藏族穿戴水獭皮的服装、饰物已有很长的历史。格萨尔王史诗等很多古文里的记载也说明水獭皮服饰非常珍贵,有很多用处。

动物保护

种群现状

水獭种群分布较为广泛,几乎遍及亚洲、欧种和非洲,但在亚洲和北非,无具体数量信息。2004年,英国大约有10395只水獭。1985年和2003年间,芬兰中部的水獭种群密度有所变化,但至少有52只水獭,包括2001-2002年在1650 km²范围发现的11窝16只水獭幼崽。然而,其它国家缺乏该种种群信息,特是亚洲,因为偷猎而导致其生存面临较大的威胁。水獭种群总体数量呈下降趋势。

2022年5月,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使用红外相机监测时,拍摄到了2只水獭

2022年10月,水獭回归广州南沙湿地。

2023年2月22日,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消息,日前,工作人员在整理回收红外相机数据时,惊喜地发现欧亚水獭的“身影”。这是武夷山国家公园首次记录到欧亚水獭的影像。

2023年2月25日,树藏族自治州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记录到3只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水獭活动影像。

2023年5月,泸州市叙永县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在回收检查红外相机时,意外发现一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水獭水獭是在叙永县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濒危原因

栖息地环境劣变(要存在于欧洲西部和中部)。由于其栖息地环境的污染,破坏了獭类栖息地和食物来源。污染严重的地獭类会直接被毒死,在污染较低的地,出现繁殖力低下,对疾病的抵抗力弱的恶果。

无度狩猎(要存在亚洲)。獭皮价格昂贵,肝脏被认为是贵重的中药材,猎獭者穷追不舍,使水獭数量剧减。

保护措施

加强立法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

保护建议

有必要对水獭及其栖息地进全面调查,对其现状、衰退原因以及保护对策和动计划认真研究和制定。

严格实止捕獭。部分保护区应重点水獭保护项,以利管护、恢复和发展水獭资源

应采取积极动,限制工业废水的排放,防止水源和湿地污染及有毒化物质的毒害。

保护级

水獭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录ver 3.1——近危(NT)。

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动物文化

水獭聪明伶俐,过半年训练,就可以成为一帮助渔民效劳的捕能手。被渔民亲切称为“猫子”。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