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孑遗植物

孑遗植物,也称作活化石植物,是指起源久远的那些植物。在新生代第三纪或更早有广泛的分布,而大部分已因为地质、候的变化而灭绝,只存在很小的范围,这些植物状和在化石中发现的植物基本相同,保留了其远古祖先的原始状。且其近缘类群多已灭绝,因此比较孤立,进化缓慢的植物产于越南,银杏、水松、珙桐都是中国特有的孑遗植物,也是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濒危物种。孑遗植物现世界的森林分布情,与地质时......
目录

来源发展

孑遗植物孑遗植物现世界的森林分布情,与地质时代大不相同。古生物者依据植物化石标本研究,推定在古生代之志留纪与泥盆纪之间(今三~四亿年前),已有蕨类石松的鳞木及印章木发生,到石炭纪时这些石松类、种子蕨类及原始裸子植物,一度极为昌盛。直到中生代的二叠纪,因候发生剧烈变化,才渐渐衰退。侏罗纪和白垩纪间,代之而起的是极为繁茂的古苏铁及松柏类等,称霸世界,成浩瀚的森林。

孑遗植物珙桐

在古生代,地球表面的情与现今迥异。当时我国北的蒙古高原尚未升起,西南的喜马拉雅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亦均未成。地中海向东延伸,将中国与印度隔离,北洋则由奥比克海之贯连与印度洋相通,因而北候温暖,热带树木丰富,此种情景一直保持到新生代的第三纪初期。

到第三纪后期,地球上有强烈的造山运动发生,喜马拉雅、阿尔卑斯、比利牛斯与美国的洛矶山相继生成。随之候骤变冷,川发生,欧洲大陆以及库页岛至美国加里福尼亚州一带,均为川淹没,大多数植物濒于灭绝。只有一部分残存于亚洲东部及北美洲东部。

在地质时代曾昌盛一时,占有广大面积的植物种族,由于地层或候的变动,以致大部分消灭殆尽,仅有极少数生长在优越地点的种类,未蒙受环境剧变的劫运,侥幸地延绵下来,这类植物通称孑遗植物孑遗植物的特性是:有的亲族都已灭绝,仅能自化石去辨认,现生的种类生存地区零落,分布幅员狭小。也有人称之为“活化石”。

主要种类

水杉孑遗植物包括很多,在中国就有100多种。 孑遗植物的种类有:

水杉,为我国特产,落乔木,杉科水杉属唯一现存种,中国特产的孑遗珍贵树种,第一批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稀有种类,有植物王国“活化石”之称。

银杉,是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川后残留下来至今的植物,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和水杉、银杏一起被誉为植物界的“国宝”,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孑遗植物红豆杉红豆杉,又称紫杉,属浅植物,其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是世界上公认的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是第四纪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

台湾杉,我国特有树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为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孑遗植物。曾广泛分布于欧洲和亚洲东部,由于第四纪期影响,仅存于云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台湾缅甸北部局部地区。

瓦勒迈杉,是一种样子怪怪的树状物,是世界最古老的物种之一,人们此前对它的了解仅来自于具有1.2亿年历史的化石。

松叶,为松叶多年生细草本,小型蕨类。是最古老最原始的陆生高等植物。生于山上石裂缝中或附生于树干上。

桫椤,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与恐龙一样,同属“爬动物”时代的两大标志。桫椤列中国国家一类8种保护植物之首。

孑遗植物剌桫椤银杏,又称白果,在第三纪有化石发现。第四纪川期大部分灭绝。

珙桐,是1000万年前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川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

,又称马褂木,中生代侏罗纪晚期到第三纪,白垩纪有化石发现,第四纪川期大部分灭绝,只剩下中国和北美

长柄双木,残存于南岭山地山矮林或灌丛中,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笔筒树,属于大型树蕨类植物,不,没有果实种子,以孢子繁殖。笔筒树不仅属于地球远古时代残留的树蕨类植物,而且是侏罗纪时代的孑遗植物。一般而言,笔筒树只生长于潮湿阴暗的原始森林中,对古植物的研究有价值,而且亦是研究台湾与大陆植物地理系的好材料。中国湛江发现有此树。

此外还有石松(泥盆纪),木贼,崖柏,日本金松,双蕊兰,苏铁杜仲;水清树(第三纪),领春木,粗榧,人参等。

保护情况

孑遗植物特殊的地位,决定了它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956年,中国成功建立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孑遗植物的保护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11年,人工繁育培植,第三纪孑遗植物软枣猕猴、北五味子五加紫椴

穿龙薯蓣

鹅掌楸等180余种濒危植物北京怀柔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实现了数量增长。

,该自然保护区的很多植物正在减少或濒危灭绝,其中极危种有14个、濒危种有36个、渐危种有49个、敏感种有71个。现存的第三纪孑遗植物软枣猕猴、北五味子山葡萄、黄菠萝等数量已很少,濒临灭绝境地。怀柔区为此累计投资200万元,在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沿线建起总面积100亩的濒危植物园。从野外搜集栽培濒危和有发价值的五加野大豆紫椴穿山龙和大杓兰(兰科)、角盘兰、二兜被兰、羊蒜、叶舌兰、绶草等180种濒危植物,从某种程度上放缓了濒危植物消失的步伐。自2011年下半年起,野大豆紫椴穿山龙和兰科大杓兰、角盘兰被保护植物长势良好,有些植物有望成为绿化树种。

对于孑遗植物的保护,适宜生境的发以及据它的居群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的保存是实施保护的键。这面的保护工作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与各人力的协作和支持,有计划、有组织、坚持不懈地展。

特种邮票

2006年3月12日植树,“孑遗植物”特种邮票首发式在“中国银杏之乡”山东省郯城县。这套由国家邮政局发的特种邮票共四枚,邮票图是银杏、水松、珙桐、,面值均为80分。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