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水禾麻

水禾麻山麻,大水麻水苏麻。苎麻植物苎麻或全草,有祛湿,接解表等功效。大苎麻多年生草本。高1~1.5米,具白色短柔毛。对生,叶片坚纸质,广卵形或近,长7~16.5厘米,宽5~12.5厘米,基部或近截形,先端长渐尖或不明显3骤尖,边缘疏生不整齐的粗锯齿,上部常有重锯齿,上面粗糙,生短糙伏毛,下面沿网生短柔毛;叶柄长卜8.5厘米;托叶披针单性,雌雄同......
目录

特征形态

苎麻多年生草本。高1~1.5米,具白色短柔毛。对生,叶片坚纸质,广卵形或近,长7~16.5厘米,宽5~12.5厘米,基部或近截形,先端长渐尖或不明显3骤尖,边缘疏生不整齐的粗锯齿,上部常有重锯齿,上面粗糙,生短糙伏毛,下面沿网生短柔毛;叶柄长卜8.5厘米;托叶披针单性,雌雄同株穗状花序腋生,长达20厘米;雌花簇位于雄花簇上细小,绿色雄花花萼4裂,雄蕊2~4;雌花簇密集,球,直径约3.5毫米,花柱1,柱头线形,宿存。瘦果细小,长倒卵形,有白毛,多数聚集成球状。期6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

生长于沟边、山坡或林边。分布江西湖南浙江福建四川贵州、湖北、山东、江苏。

功能用途

贵州民间药物》

【异】山麻(《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大水麻水苏麻(《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苎麻植物苎麻或全草。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性温,味淡。

【功用治】祛湿,接解表

【选】①治头风及发烧:水苏麻尖五颗(上去毛),克尖七颗,萝卜头三钱,生姜。水服,一日三次。

②治湿骨痛水苏麻根二两,山豆根八爪金龙各七钱,追风伞一两五钱。一斤,每日早晚各服一次。

③接水苏麻根泽兰、家麻根各一束。俱生用捣绒,兑烧热外包。(性味以下出《贵州民间药物》)

《中华本草》:水禾麻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拼音】 Shuǐ Hé Má

】山苎、大水麻野苎麻、水升麻、野线麻、大蛮婆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植物苎麻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Boehmeria longispica Steud.[B.grandifolia Wedd.]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态】多年生草本,高1-1.5m。基部,上部四棱,被白色短伏毛。对生;叶柄长3-8.5cm;叶片坚纸质,宽卵形或近,长7-16cm,宽5-12cm,先端长渐失或不明显三骤尖,基部或近截形,边缘生粗锯齿,上部的齿常重出,上面粗糙,生短糙伏毛,下面沿网生短柔毛。穗状花序腋生,雄花序位于雌花序之下;雌花序长达20cm,雌花簇密集,直径约3.5mm。瘦果狭倒卵形,被白皮细毛,上部较密。期6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沟边或林绿。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及陕西、甘肃、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 较粗壮,直径约1cm。淡棕黄色,表面有点状突起和须根痕。质地较硬,断面淡棕色,有放射状纹。细,长1 -1.5m,上部带四棱,具白色短柔毛。对生,多皱缩,展平后宽卵形,长7-16cm,宽5-12cm,先端长渐尖或尾尖,基部近或宽楔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部常具重锯齿,两面有毛;叶柄长3-8.5cm。上部腋有穗状果序果实狭倒卵形,表面有白色细毛。微,味淡。

【化成份】长苎麻根中含大黄素(emod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 ,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yl-β-D-glucoside),熊果酸(ursolic acid),19α-羟基熊果酸(19α-hydroxyur-solic acid),具16~22个碳原子的长链饱和脂肪酸,一种羟基脂肪酸酯及两种不饱和脂肪醇[1]。其瘦果的油中含以亚油酸(linoleic acid)为的脂肪酸[2]。

性味】甘;辛;性平

归经肝经

【功能治】清热祛;解毒杀虫;化瘀消肿。风热感冒;麻疹肿;毒蛇咬伤;皮肤瘙痒;疥疮湿痹痛;跌打伤肿;骨折

【用法用量】服:汤,6~15g。外用:适量,捣;或汤洗。

【摘录】《中华本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