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红花子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1-3米。茎直立,中空,多分枝,密生长毛。叶互生,叶柄长3~8厘米;托叶鞘筒状,下部膜质,褐色,上部草质,被长毛,上部常展开成环状翅;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10~20厘米,宽6-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全缘,两面疏生软毛。总状花序由多数小花穗组成,顶生或腋生;苞片宽卵形;花淡红或白色;花被5深裂,裂片椭圆形;雄蕊通常7,长于花被;子房上位,花柱2。瘦果近圆形,扁平,黑色有光泽。花期7~8月,果期8-10月。
药材性状本品呈扁球形,直径2~3.5毫米,厚1~1.5毫米,棕黑色或有时红棕色,有光泽,两面微凹,顶端有短突尖,基部有浅棕色略突起的果梗痕,有时有残存的膜质花被;质硬。气微,味淡。以粒大、饱满、色棕黑者为佳。
性状果实扁圆形,直径2~3.5mm,厚1~1.5mm。未成熟者黄棕色,成熟者黑棕色,有光泽,两面微凹,中部略有纵向隆起。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浅棕色略突起的果梗痕,有的有膜质花被残留。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栽培技术
采制
8-10月间割取果穗,晒干,打落果实,除去杂质。
病害防治
褐斑病
褐斑病病斑生在叶两面,圆形或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小3—6mm,病部现灰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内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东北、华北8月发生。
防治方法
(1)秋末冬初,清除病残体,以减少菌源。
主要价值
成分
荭草种子含淀粉41.51%。荭草种子含淀粉约40%。据南京药学院初步分析,果实含黄酮类化合物。以及槲皮素、花旗松素(taxifolin)。
药用
水红花子系蓼科植物红蓼 Polygonum orientale L.的果实。常用别名有荭草实、水荭子、河蓼子、川蓼子、水红子。味咸、微辛,性微寒。归肝经。常用剂量内服:煎汤,3~10克;研末、熬膏或浸酒。外用:适量,或捣烂外敷。凡血分无瘀滞,脾胃虚寒者慎服。孕妇忌服。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果实扁圆形,直径2~3.5mm,厚约1mm。未成熟者黄棕色,成熟者黑棕色,有光泽,两面微凹,一面中部略显浅纵沟二条,顶端残存的花柱稍尖突,基部类圆形,可见黄白色果柄痕,偶有黄白色膜质花被残存。质坚硬,内有黄白色扁圆形种子一枚,先端突起,另端有棕色圆形种脐,胚乳白色,粉质。气微,味微辛。以粒大、饱满、色黑棕者为佳。
显微鉴别
果实粉末灰棕色。主要特征:①淀粉粒众多,单粒类圆形,偶见多角形,直径2~25μm,脐点点状,隐约可见;复粒由数十至数百粒聚合成不规则团块状。②外果皮栅状细胞1列,长136~187μm,直径约17μm,外壁及侧壁不规则增厚,内壁薄;顶面观呈多角形,壁厚约7μm,棕色。③种皮内表皮角质层碎片长条形或不规则形,边缘多反卷,常带有壁波形或不规则长方形的种皮细胞。④脂肪油滴少见。如有花被片残存,可见具六角形雕纹的花粉粒及草酸钙簇晶
理化鉴别
取新鲜研磨的粉末0.5g,加乙醇5ml,温浸0.5~1小时,滤过。滤液加少许锌粉,再加数滴浓盐酸,微热,溶液显橙红色。(检查黄酮类)
薄层层析样品制备:取样品粗粉1g,加1%盐酸15ml,微沸约1小时,滤过,滤液加乙醚提取二次,合并醚液,加少许无水硫酸钠脱水,浓缩,点样。吸附剂:硅酸G(青岛)10g,加锌粉1g,再加1%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35ml,铺板,干燥后活化1小时。展开剂:正丁醇-醋酸-水(5:1:4)。展距:10cm。显色剂:置254nm紫外光灯下观察荧光,然后喷6%盐酸,如不立即显色,可加热,斑点显橙红色。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