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细菌性肝脓肿

细菌性脓肿是指由化脓性细菌侵入肝脏成的化脓性感染病灶。临床上要以寒战、高热、区疼痛、肝大局部压痛要表现。全身性细菌感染,特感染时,细菌可侵入肝脏,如病人抵抗力弱,就可能发生脓肿。本病多见于男性,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2:1。近年来本病的性差异已不明显,这与女性道疾病的发病率较高有,而源性脓肿在化脓性脓肿中比例最高。细菌性脓肿是指由化脓性细菌侵入肝脏成的......
目录

概述

细菌性脓肿是指由化脓性细菌侵入肝脏成的化脓性感染灶,本病可来自道疾病(占16%~40%),门静感染(占8%~24%)。

流行病学

本病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约为2∶1。本病的性差异已不明显,这与女性道疾患的发生率较高,源性脓肿在化脓性脓肿发生中占导地位有。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中年以上患者约占70%。本病多继发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和化脓性门炎。年龄多在30~50岁,尤以青壮年男性多发。由于抗生素的普遍应用,外科诊断与治疗技术的进步,门静系统感染如急性阑尾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使本病的感染率显著下降。1938年Ochsoer报道一组575例化脓性脓肿病因来源于阑尾炎者占34.2%。而Frey和Donald总结1954~1978年间885例中,源性感染的约占34%,但源自门静系统的感染仅占14%,故源性感染已成为细菌性脓肿的常见原因。对本病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法都有所进步,但因诊断不及时等原因,病死率仍较高。多发性脓肿的病死率可达50%~88%,单发性脓肿的病死率为12.5%~31.0%。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各种综治疗法的展,脓肿的死亡率已呈明显下降趋势。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细菌性脓肿是由化脓性细菌起的化脓性感染,亦称化脓性脓肿肝脏由于接受动脉和门静的双重液供应,并通过道丰富的供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强大的吞噬作用,可以杀灭入侵的细菌并阻止其生长,因而细菌性脓肿并不常发生,当人体抵抗力弱时,入侵的化脓性细菌会肝脏感染而脓肿细菌性脓肿最常见的致病菌在成人为大肠埃希杆菌,变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在儿童为金黄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而Friedländer肺炎杆菌等则次之,病原菌进入肝脏,可由下列途径:

1.道系统

此为我国患者前最重要的感染途径,在有道阻塞和继发感染的病例,如总管结石道蛔虫或华支吸虫病等并发急性化脓性总管炎者,细菌可沿道上,感染肝脏脓肿

2.门静系统

腔感染(如坏阑尾炎,化脓性盆腔炎等),肠道感染(如溃疡肠炎,菌痢等),痔核感染等可起门静属支的栓性炎,其脓毒性的栓子落后可沿门静系统进入肝脏脓肿,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此途径的感染已少见。

3.淋巴系统 肝脏的邻接部位如有化脓性病灶如胆囊炎,脓肿十二指肠穿孔等,细菌可淋巴系统侵入肝脏

4.液感染

任何部位的化脓性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骨髓炎,亚急性膜炎,疖和等并发血症时,病原菌可由动脉

5.直接侵入

肝脏放性损伤时,细菌可由创直接侵入,有时肝脏性损伤肝脏的被膜下肿后,肝脏原有的细菌可使肿转化为脓肿

6.其他原因不明的

不少脓肿并无明显原因,如隐匿性脓肿,可能体存在某种感染性病灶,当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偶然的血症起了肝脏的炎症和脓肿,有报道指出,隐匿性脓肿中25%伴有糖尿病。

由于近年来抗生素广泛而有效的应用及手术治疗的进步,使原属于其他腔感染起的细菌性脓肿的病例已少见,北京协和医院比较早年及近10年的细菌性脓肿病例,结石和肿成为最要致病原因,糖尿病患者易并发本病(8.3%),细菌培养阴性的病例有所增加(52.1%),前,源性脓肿约占半数或更多,结石或癌性道梗阻者更易发生,道蛔虫起者在一些基层单位仍有报道。

至于所谓的不明原因的脓肿,推测最可能是由原发病灶不明显的血症所致;轻度的损伤或缺亦有可能为其直接的诱因,糖尿病也是产生细菌性脓肿的诱因,有时脓肿的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不排除由于对厌氧菌的培养技术不适当所致。

(二)发病机

细菌性脓肿多为混性感染,往往同时检出多种细菌,以源性细菌为,60%以上为肠道革兰阴性杆菌,以往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杆菌,晚近克雷白杆菌已上升至首位,最常见的阳性球菌为金黄葡萄球菌,克雷白杆菌,变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长期住院和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产生脓肿的重要致病菌,约半数脓肿患者脓液中可检出厌氧菌,最常分离出的厌氧菌为脆弱类杆菌,巨核梭杆菌等,源性脓肿与门感染性脓肿病原菌大肠埃希杆菌为动脉感染性脓肿病原菌金黄葡萄球菌为

细菌侵入肝脏后,即肝脏的炎性反应,当机体抵抗力较强或过一定的治疗后,炎症可以自吸收,甚至有些已成的小脓肿有效的治疗后也可以吸收机化而痊愈,反之,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治疗又不及时的情况下,炎症将进一步蔓延扩,尤其在病灶比较集中部位,由于组织破坏,多个小脓肿可以逐渐扩大,并相互融为一个或数个较大的脓肿,故脓肿多为单发,但也可为多发,一般而言,源性感染者常为多发,病变以右或累及全管源性脓肿起源于多个小脓肿,它的分布与管病变的分布一致,位于肝脏的一侧,一或一段,脓腔常与管相通,也充满脓液,有人认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管炎的后期,实质上是急性脓肿的一种表现,外伤肿感染所起的脓肿和隐源性脓肿,多为单发性,由于肝脏环丰富,一旦脓肿后,大量毒素被吸收入,临床出现严重的脓毒血症表现,当脓肿转为慢性以后,脓肿壁上出现肉组织生长纤维成,此时临床症状便逐渐减少或消失,脓肿如果未能得到适当的控制,可向下,腔,胸腔穿破,因道感染而起的脓肿还可伴发道出

症状

细菌性脓肿多无典型临床表现,急性炎症期常被原发病所掩盖,本病一般起病较急,由于肝脏运丰富,一旦发生化脓性感染后,大量毒素进入环,起全身脓毒性反应,临床上常继某种先驱性疾病(如道蛔虫病)以后突然寒战,高热和区疼痛等,要临床表现如下:

1.寒战和高热

多为最早症状,也是最常见的症状,病人在发病初期骤感寒战,继而高热,发热多呈弛张型,体温在38~40℃,最高可达41℃,热往来伴大量出汗,率增快,一天数次,反复发作。

2.区疼痛

炎症肝脏肿大,导致被膜急性膨胀,区出现持续性钝痛;出现的时间可在其他症状出现之前或之后发生,亦可与其他症状同时出现,疼痛剧烈者常提示单发性脓肿;脓肿早期为持续钝痛,后期常为锐利剧痛,随呼吸加重者常提示脓肿;有时疼痛可向右肩放射,左脓肿也可向左肩放射。

3.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由于伴有全身性毒性反应及持续消耗,乏力,食欲差,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较为常见,少数病人在短期表现精神萎靡等较严重病态,也有少数病人出现腹泻腹胀或较顽固性的呃逆等症状

4.体征

区压痛和肝大最常见;右下胸部和区有叩击痛;有时出现右侧反应性胸膜炎或胸腔积液;如脓肿位于表面,其相应部位的肋间皮肤呈红肿,饱满,触压痛及凹陷性水肿;如脓肿位于右下部,常见有右季肋部或右上部饱满,甚至可见局限性隆起,常能触及肿大的肝脏或波动性肿块,并有明显的触痛和紧张等;左脓肿时,上述体征则局限在剑突下,晚期病人可出现腹水,这可能是由于门炎以及周围脓肿的压迫影响门静环及功能受损伤,长期消耗致养不良和低蛋白所致,继发于道梗阻的病人,都伴有黄疸,其他原因的化脓性脓肿,一旦出现黄疸,则表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以上为典型的脓肿表现,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前诊疗技术的进步,抗生素的早期应用,上述典型表现已不多见,而常以腹痛,乏力和夜间盗汗症状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50%有贫血,90%以上有沉加速,功能有一定损害,大部分患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转氨酶仅中度升高,约半数红素升高,低蛋白血症明显者预后欠佳。

2.穿刺可在触痛点最明显的肋间穿刺,针进入皮肤及层后,让病人吸一大,再尽量呼出并屏息刻,将针大部刺入,立即抽出芯,抽吸容,抽取的脓液做细菌培养(阳性率高),需要时做培养,但阳性率低。

3.脓液培养细菌检出率为20%~50%,致病菌与感染途径有,从道和门静侵入的多为大肠杆菌或其他革兰阴性杆菌;从动脉侵入的多为球菌,特葡萄球菌,国532例脓液培养85.2%阳性,其中葡萄球菌占38.6%,大肠杆菌占27.4%,其他尚有肠链球菌与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变杆菌,粪产碱杆菌,产杆菌等,还有部分为混感染,国报道,脓液培养60%以上为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常见的阳性球菌也是金黄葡萄球菌,创伤后及免疫抑制患者的脓肿链球菌和金黄葡萄球菌较为多见,有报告细菌性脓肿中36%~45%为厌氧菌感染,约25%患者为需氧,厌氧菌混感染,以往的无菌性脓肿多数为厌氧菌起,若常规采用厌氧菌培养技术可提高培养阳性率,厌氧菌中常见者为脆弱类杆菌,巨核梭杆菌,微需氧链球菌等。

4.培养同时做培养可有致病菌生长,部分与脓液培养的致病菌相同,培养阴性可能是细菌不感染或已使用抗生素影响培养结果。

影像检查

1.X线检查

X线检查可发现肝脏阴影增大,如果脓肿位于右,可观察到膈肌抬高,运动受限,肋角模糊或胸腔少量积液,右下肺炎症或不张等,有时在脓肿部位可出现液平面,多提示脓肿由产细菌感染所致,脓肿可出现贲门和小弯受压现象,膈肌运动受限,肋角消失,胸腔少量积液等情况时,还要考虑到有无脓肿存在。

2.超声波检查

可发现脓肿部位有典型的液性回声暗区或脓肿液平面,该检查除能协助临床诊断外,还可以帮助了解脓腔的部位,大小及体表的深度,以便确定脓肿的最佳穿刺点和进针向与深度,或为手术流提供入路选择,但超声对小于1cm的多发性脓肿,往往难以发现,临床诊断时应予注意,从超声的角度,还需要与其他囊性病变鉴,一般情况下,囊肿的囊壁整齐清晰,囊密度均匀一致,而脓肿的腔壁不规则,界限不清楚,腔常含有多个回声区。

3.CT检查

CT检查可发现脓肿的大小及态,显示脓肿肝脏中的确切部位,为临床医师脓肿穿刺及手术流提供清晰,直观的影像资料,要表现为出现低密度区,CT值略高于囊肿,边界多数不太清晰,有时低密度区可出现块状影,注射造影后其外围增强明显,边界更加清楚,增强扫描的典型表现是脓肿壁的环状增强(靶征),出现“靶”征强力提示脓肿成。

4.MRI检查

脓肿早期因水肿存在,故在MRI检查时具有长T1和T2弛豫时间特点,在T1权重像上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低信号强度区,而在T2权重像上信号强度增高,当脓肿成后,则脓肿在T1权重像上为低强度信号区;脓肿壁系炎症肉结缔组织,其信号强度也较低,但稍高于脓肿部;脓肿壁周围的炎症水肿组织成稍低于脓肿壁环状信号强度灶,在T2权重像上,脓肿水肿组织信号强度增高明显,在其间存在稍低信号强度的环状脓肿壁。

诊断

诊断一般并不困难,凡有化脓性疾病者,突然出现明显寒战高热,区疼痛伴叩压痛,肿大,白细胞增高提示细菌性感染者,应考虑细菌性脓肿,如超声示边界不清的液性占位,诊断已可成立,如超声导引穿刺获得脓液则可确诊,脓液尚可培养以指导治疗。

由于肝脏供丰富,一旦发生化脓性感染,可迅速导致明显的全身症状,并在短期明显加重,临床常见先有某些先驱化脓性感染,如道炎症,化脓性阑尾炎,继而寒战高热,区疼痛,迅速肿大,白细胞增高,并伴乏力,纳差,噁呕吐重者出现全身脓毒症状痛乃较有定位价值的症状,大多由于肝脏迅速肿大,包膜膨胀,故钝痛较多,呈持续性;但亦有表现为胀痛,灼痛,跳痛,甚或绞痛者;如脓肿刺激右可出现右肩,痛,发热常为驰张型中等偏高,多伴寒战出汗但亦有15%左右无发热,多发性脓肿症状常明显重于单个脓肿,重症病人可出现黄疸脓肿尚可穿破进入邻近腔隙导致胸腔或部感染,脓肿腹膜炎,盆腔脓肿等,如就诊时已出现并发症常混淆诊断,右上部脓出现右侧胸腔反应性积液者并不不见。

细菌性脓肿体征有:重病容,可有轻度黄疸肿大并有压痛或叩痛,如脓肿位于上则示上界抬高,或有右侧胸腔积液征,脓肿部位局部皮肤可有凹陷性水肿,甚或局部隆起,化验可见白细胞显著增高,中性比例达90%左右,甚者出现左移。

鉴别诊断

细菌性脓肿诊断较困难,因临床上同有发热,白细胞增多等炎症反应,且肝脏肿大,区压痛的病变并不单仅脓肿一种,兹就下列几种常见疾患,分论述其与肿脓肿的不同点:

1.胆囊道疾患 胆囊道疾患常有急性发作史,如为单纯胆石症,则全身反应不显著而恶心呕吐常为突出的表现;而脓肿一般多不伴有恶心呕吐急性胆囊炎常有明显的局部疼痛和压痛,且常能扪得肿大的胆囊;而脓肿要表现为肝脏之向上肿大,胆囊不能触及,总管结石伴有严重管炎者,临床上有时与脓肿甚相似,但结石常伴有恶心呕吐黄疸,在早期其肝脏的肿大和触痛常不明显,而横也无升高和活动限制现象。

2.右脓肿脓肿细菌性脓肿的鉴更困难,术前之正确诊断有时几乎不可能,一般说来,细菌性脓肿的全身反应较之脓肿尤为严重;在后者,寒战和间歇型的高热不如脓肿显著,相反,胸壁的疼痛在脓肿较为显著,放射到肩部的现象比较常,且呼吸时疼痛加剧的现象也较明显,脓肿成前几乎常有先驱病变如急性阑尾炎穿孔及溃疡病穿孔等;然而上述病灶也可以脓肿

X线检查有时可对上述两种病变作出鉴,一般单纯的脓肿在前后位上可见肋角模糊,侧位上可见后侧的肋角模糊,而脓肿并有脓肿者,在前后位中可见角模糊,侧位上可见前面的肋角模糊,B型超声检查对诊断帮助更大,当超声和CT扫描不易鉴时,磁共振冠状面图像可以确诊。

3.阿米巴性脓肿 一般说来,多发性细菌性脓肿与单发性细菌性脓肿在临床上也有不同表现,前者多有突然的寒战,高热及出汗,肝脏的肿大和压痛明显,白细胞增加较显著,黄疸也较多见;而单发性细菌性脓肿则上述表现均较轻微或缓和,同样,阿米巴性脓肿的临床表现较之多发性细菌性脓肿也较缓和,两者之间的鉴多不困难,但阿米巴性脓肿与单发性细菌性脓肿症状则颇多相似之处,两者之鉴有时非常不易。

最重要的鉴点在阿米巴性脓肿常有阿米巴性肠炎便病史,如在患者粪便中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更具有诊断意义,此外,阿米巴性脓肿症状较轻,白细胞增加不显著,且以嗜酸性者为多,病程较长,但贫血较明显;肝大明显,肋间水肿,局部隆起及压痛较明显,确实的诊断往往只有在穿刺抽得脓液以后,据脓液的性质及细菌检查结果,能作出最后结论。

4.其他 门静栓性炎有时也需与脓肿,单纯的栓性门炎常因门静回流不畅(要是因硬化肝癌起)及门静壁有病变,或者液的成分有所改变(要是红细胞增多增加)等原因产生,发病后门静成,患者也可有轻度寒战发热症状,有时可能与脓肿混淆,惟栓性门炎有时并可有腹水;而肝脏则多无明显肿大,无触痛,亦无黄疸,一般鉴尚不困难。

肝癌有时与脓肿在鉴上也有困难,虽然肝癌患者其肝脏的肿大多是结性,质较硬,局部疼痛和压痛不明显,全身亦无明显炎症反应,但有时与单发性脓肿甚难鉴清甲胎蛋白测定常呈阳性,B型超声检查等有助于鉴

右下肺炎有时也有可能与脓肿混淆,后者所表现的寒战发热,右侧胸痛呼吸急促咳嗽啰音,白细胞增高,均可疑为有下肺炎的表现,惟在脓肿部一般无实变的症状,横有升高现象,肝脏有肿大和压痛,当可作出鉴

治疗

1.药物治疗

在治疗原发病灶的同时,使用大量有效抗生素和全身支持疗法来控制炎症,促使脓肿吸收自愈。由于细菌性脓肿病人中毒症状严重,全身状况差,故在应用大抗生素控制感染的同时,应积极补液,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给予维生素B、C、K,必要时可反复多次输入小量新鲜红细胞、浆和免疫球蛋白,以纠正低蛋白血症,改善功能。张有计划地联应用抗生素,如先选用对需氧菌和厌氧菌均有效的药物,待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再选用敏感抗生素。多发性小脓肿全身抗生素治疗不能控制时,可考虑在动脉或门静置管滴注抗生素

2.B超或CT导下穿刺

B超或CT导下皮穿刺抽脓或置管流术适用于单个较大的脓肿,在B超或CT导下以粗针脓腔穿刺冲洗或者置入导管,,置入导管后可流或定时冲洗,至脓腔小于1.5厘米时可拔除。

3.手术疗法

(1)脓肿流术在静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对有手术指征的病人应积极进脓肿流术,常用的手术式有以下几种:腔切流术;腹膜脓肿流术;后侧脓肿流术。

(2)切除术适用于:①病程长的慢性厚壁脓肿,用切脓肿流的式,难以使脓腔塌陷,长期残留无效腔,创久不愈者;②脓肿流后,留有窦道长期不愈,流脓不断,不能自愈者;③并某结石反复感染导致组织破坏、萎缩,失去正常生理功能者;④左外多发脓肿致使组织严重破坏者。切除治疗脓肿应注意术中避免炎性感染扩到术野或腔,特对于断面的处理要细致妥善,术野的流要通畅,一旦局部感染,将导致断面出现瘘、出等并发症。

并发症

细菌性脓肿出现并发症常使病情加重,且混淆临床征象,导致误诊。

常见并发症为脓肿破裂,向邻近脏器穿破,穿入胸腔产生脓胸胸膜气管瘘,或穿入腔,心包腔;有时还可穿入十二指肠结肠腺;少数病例可穿入腔静导管壁等,亦可发生栓塞,成以及其他部位脓肿管破裂由道排出即道出者少见。

预防

细菌性脓肿的预防包含两个面:

1.提高机体的健康素质,增强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同时应尽可能避免可能诱发机体抵抗力降低的因素,如大量化疗,放疗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

2.对容易诱发细菌性脓肿的疾病应抓紧治疗,如结石,急性化脓性梗阻性管炎,腔感染,肠道感染等,将这些病因控制住后,就能预防细菌性脓肿的发生,事实上,由于强大有效的抗生素的早期使用,细菌性脓肿的发病率已大为下降。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先天性肝囊肿

下一篇 蕨类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