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汞 是化元素,元素符号Hg,元素周期表第80位,在化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6周期、第IIB族。银白色闪亮的重质液体,化性质稳定,不溶于酸也不溶于碱,其常温下即可发,的化物多有剧毒。大多数来自于辰砂矿。在自然界中分布量极小,被认为是稀有金属,但是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水银。天然的硫化又称为朱砂,由于具有鲜红的色泽,因而很早就被人们用作红色料。据殷墟出土的甲文上涂有砂,可以......
目录

研究简史

汞的迁移循环在自然界中分布量极小,被认为是稀有金属,但是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水银。天然的硫化又称为朱砂,由于具有鲜红的色泽,因而很早就被人们用作红色料。据殷墟出土的甲文上涂有砂,可以明中国在有史以前就使用了天然的硫化

据中国古文献记载:在秦始皇死以前,一些王侯在墓葬中也早已使用了灌输水银,例如齐桓公葬在今山东临淄县,其墓中倾水银为池。这就是说,中国在公元前7世纪或更早已取得大量

中国古代还把作为外科用药。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的《五十二药》,抄写年代在秦汉之际,是现已发掘的中国最古医,可能处于战国时代。其中有四个药就应用了水银。例如用水银、雄黄,治疗疥疮等。

“汞”楷书形式东西的炼金术士们都对水银发生了兴趣。西的炼金术士们认为水银是一切金属的共同性——金属性的化身。他们所认为的金属性是一种组成一切金属的“元素”。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把砂(也就是硫化),在空烧得到。但是生成的容易挥发,不易收集,而且操作人员会发生中毒。中国劳动人民在实践中积累验,改用密式制,有的是密在竹筒中,有的是密的石榴罐中。

据西史的资料,曾在埃及古墓中发现一小管水银,据历史考是公元前16—前15世纪的产物。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首先制得了大量水银。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是在常温、常压下唯一以液态存在的金属。熔点-38.87℃,沸点356.6℃,密度13.59克/立厘米。聚力很强,在空中稳定,常温下发出有剧毒。天然的的七种同位素的混物。微溶于水,在有空存在时溶解度增大。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一般动物植物中都含有微量的,因此我们的食物中,都有微量的存在,可以通过排泄、毛发等代谢。

金:容易与大部分普通金属金,这些金统称金(或齐)。能与金的金属包括金和银,但不包括,所以铁粉一直以来被用于置换。其他一些第一的过渡金属难于金,但不包括锰、铜和锌。其他不易与金的元素有铂和其他一些金属。钠齐是有机成中常用的还原,也被用于高压钠灯中。当和铝的纯金属接触时,它们易于成铝齐,因为铝齐可以破坏防止继续氧化金属铝的氧化层(毛刷实验),所以即使很少量的也能严重腐蚀金属铝。出于这个原因,绝大多数情况下,不能被带上机,因为它很容易与机上暴的铝质部件金而造成危险。

液态:作为金属的,在常温下却离奇地以液态存在。相对论收缩效应理论能为这一不常的现象提供解释。与金相仿,的6s 轨道在收缩的同时并趋于稳定化导致了一种称之为“惰性电子对”效应:的6s2壳层在成键过程中呈现惰性。可以看到的6s26p激发能远远超过镉和锌的相应激发能。照一般周期规律能量间隔应随量子数增加而减小。所以,由锌到镉能量间隔变小在预料之中,然而由镉到该能量间隔反而陡然增加。这里可以再次看到正是相对论收缩效应致使全满的6s2壳层安然稳定,于是的6s26p能量间隔骤增。只要得不到所需的激发能,具有惰性6s2壳层的原子之间就无法成强键。基态Hg2仅靠范德华力相互维系,所以金属在常温下呈液态。

性质

溶于硝酸和热浓硫酸,分生成硝酸和硫酸过量则出现亚盐。能溶解许多金属,金,金叫做齐。化价为+1和+2。与银类似,也可以与空中的硫化氢反应。具有恒定的体积膨胀系数,其金属活跃性低于锌和镉,且不能从酸溶液中置换出氢。一般物的化价是+1或+2,+4价的物只有四氟化,而+3价的物不存在。

分布情况

矿藏

是自然生成的元素,见于空、水和土壤中。

是一种剧毒非必需元素,广泛存在于各类环境介质和食物链(尤其是类)中,其踪迹遍布全球各个角落。

世界矿资源量约70万吨,基础储量30万吨。拥有储量的要国家及其基础储量有西班9万吨,意大利6.9万吨,中国8.14万吨,吉尔吉斯斯坦4.5万吨。世界矿床要分布在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上。矿床要类型为碳酸盐型,其次是碎屑型和型。其中碳酸盐型为最要,占矿床的储量的90%。

矿产于下武统地层中,产出与富集严格受构造、石组及围蚀变等综控制。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亦有顺层透镜状的矿体产出,具明显的层控特征,属层控型矿床,被公认为中国最典型的"层状矿床",对国的勘查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矿石单一,以辰砂为。产出以星点状、浸染状为,次为状、条带状。矿石选冶性能良好。

迁移与转化

(一)环是重金属在生态系统中环的典型,以元素状态在水体、土壤大气和生物圈中迁移和转化。

(二)迁移、转化的要特点:

(1)是在生态系统中能完善环的惟一重金属。排入水中后,通过食物链,受污染的水中的甲基浓度可比水中高上万倍。

(2)环显示复杂过程包括:颗粒物的迁移;干、湿物的沉降;山挥发进入大气;入水沉积污泥中;在细菌作用下生成甲基;进入生物体;在生物体累积。

(3)生物甲基化: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金属和二价离子等无机会转化成甲基和二甲基,这种转化称为的生物甲基化作用。

(4)甲基易被人体吸收,排出慢,而且毒性大。这是因为甲基易溶于脂类中;在体不易分解,由于其分子结构中有碳-键不易切断;是高神经,多在部积累。

制备方法

在自然界中,多以化物的性质存在,亲铜和硫,故大部分以硫化朱砂)的式分布。在古代人们就已掌握了朱砂法,即在空烧,收集发的并冷凝既得金属

在空流中加热辰砂,所得冷凝可得

将辰砂在空烧或与生石灰共热得到。

应用领域

药用领域

水银出自《本》。《本草图》:水银,《》云出于砂者,乃是山石中采粗次朱砂,作炉置砂于中,下承以水,上覆以盎器,外加养则烟于上,水银溜于下,其色小白浊。至于西羌来者,彼人亦云如此烧。但其山中所生极多,至于一山自拆裂,人采得砂石,皆大块如升斗,碎之乃可烧,故西来水银极多于南者。《本草衍义》:水银,得则凝,得硫黄则结,并枣肉研之则为腻粉、粉霜。唾研毙虱。 《纲》:水银,若撒失在地,但以川椒末或末收之。 《本逢原》:水银,阴毒重着,不可入人。今有误食水银,中重坠,用猪脂二斤,切作小块熟,入生蜜拌食得下,亦一法也。

药理作用

  1. 水银()的化物有消毒、泻下利尿作用,现已不用或罕用。元素起药理作用,解离后的离子能与疏基结而干扰细胞的代谢及功能。元素不能自肠道吸收,但其表面暴于空中时可成氧化物或硫化物,因而吞食后有时可起轻度泻下利尿。吞食水银的人,大多数并无症状,水银自粪便排出,少数人可有某些症状,而极少数(敏感或其他未知原因)可起立即死亡。
  2. 水银为一种原生质毒,能和病原微生物呼吸酶中的硫氢基结而抑制其生活力,最后使其窒息而致死。
  3. 排泄要由,其次是大肠

药毒理

对消化道有腐蚀作用,对脏,毛细管均有损害作用。急性中毒多半由误服升起,有消化道腐蚀所致的症状,吸收后产生脏损害而致尿闭毛细管损害而浆损失,甚至发生休克。早期应用二巯基丙醇及其他对症措施,多数有效。慢性中毒一般见于工业中毒,发生口腔炎和中毒脑病,后者表现为忧郁、畏缩等精神症状震颤

常用选

  1. 治疥癣疮,年不差:水银一两,白矾一两,蛇床子一两,雄黄一两,闾茹末一两。上药,入炼了猪脂半斤,都研侯水银星尽,便用之,日三两上。(《圣惠》水银膏)
  2. 癣:水银、胡粉。研令调以涂之。(《肘后》)
  3. 热疮疥癣,痒痛不可忍者:水银、芜荑和涂之。(《近效》)
  4. 杨梅毒疮:水银、黑各一钱(结砂),黄一钱,乳香没药各五分。为末,以纸卷作小拈,染油点灯,日照(熏)疮三次。(《纲》)
  5. ,谷道中虫痒不止:水银、枣膏各二两。同研相和,拈如枣状,薄绵裹,纳下部。若痛者,加粉三大分作。(《师集验》)
  6. 白癜:水银拭之令热即消,数拭之,差乃止。(《千金》)
  7. 治腋下狐臭:水银,胡粉。上二味,以面脂研和涂之。

用药

  1. 大毒之品,不宜服,孕妇尤忌。
  2. 外用亦不可过量或久用,以免中毒
  3. 《本草拾遗》:人患疮疥,多以水银涂之,性滑重,直入肉,宜慎之。
  4. 《本草疏》:头疮切不可用,恐入筋,必缓筋,惟宜外,不宜服。

科领域

和它的化物一直被用于药物,不过不如以前那么常见了,因为和它的化物的毒性已被更广泛地知晓。是一种制成牙齿填补物的重要元素。硫柳是一种用于疫苗中的有机物防腐,尽管它的使用已被止。另一种物,溴红,是一种局部外用的消毒,用于微小切和表面创伤;在某些国家它仍被使用。

工业领域

最常用的应用是造工业用化药物以及在电子或电器产品中获得应用。还用于温度计,尤其是在测量高温的温度计。越来越多的仍用于制造日光灯,而很多的其他应用都因影响健康和安全的问题而被逐渐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毒性弱但贵很多的Galinstan金。除此之外之用途还有:

可将金从其矿物中分解出来,因此常用于金矿。

压计和扩泵等仪器。

三相点是-38.8344 °C,它是一个温度的标准点。

用于灯。

用于制造液体镜面望远镜。利用旋转使液体成抛物面状,以此作为镜进天文观测的望远镜,价格为普通望远镜的三分之一。

其他用途:水银、杀虫、生产氯和氢氧化钾的过程中、防腐、在一些电解设备中充当电极、电池和催化

化妆品领域

硫柳(Thiomersal)广泛用于制造染眉毛膏。在2008年,美国明尼苏达州成为美国第一个止在化妆品中加入的州。

毒理危害

需要注意的是,微量的液体吞食一般是无毒的(有资料称它在生物体成有机化物),但盐(除了一些溶解度极小的如硫化)都是剧毒的,服、吸入或接触后可以导致损伤。使用温度计一般用取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使用的温度计仍然在使用。中国计划在2015年前逐步温度计的使用。

最危险的机化物是二甲基[(CH3)2Hg],仅几微升(10-9m3或10-6dm3或10-3cm3)二甲基接触在皮肤上就可以致死。

可以在生物体积累,很容易被皮肤以及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水俣病中毒的一种。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对口、粘膜和牙齿有不良影响。长时间暴在高环境中可以导致损伤和死亡。尽管沸点很高,但在室温度下饱和的达到了中毒量的数倍。

检测方法

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

原理:试样酸加热消解后,在酸性介质中,试样中被硼氢化钾(KBH4)或硼氢化钠(NaBH4)还原成原子态,由载(氩)带人原子化器中,在特制心阴极灯照射下,基态原子被激发至高能态,在去活化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波长的荧光,其荧光强度与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冷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理:对波长253.7nm的共振线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试样过酸消解或催化酸消解使转为离子状态,在强酸性介质中以氯化亚还原成元素,以氮或干作为载体,将元素吹人测定仪,进冷原子吸收测定,在一定浓度范围其吸收值与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二硫腙比色法:

原理:试样消化后,离子在酸性溶液中可与二硫腙生成橙红色物,溶于三氯甲烷,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甲基测定

相色谱法:

原理:试样中的甲基,用氯化钠研磨后加入含有铜离子的盐酸(1+11),完全萃取后,或过滤,将上清液调试至一定的酸度,用巯基棉吸附,再用盐酸(1+5)洗,最后以苯萃取甲基,用带电子捕获鉴定器的相色谱仪分析。

冷原子吸收法:

原理:同相色谱法。但在碱性介质中用测仪测定,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泄露处理

广泛使用的体温计压计等设备造成了易污染室等环境问题,在室打碎温度计时,不要惊慌,可以立即把肉眼可见的碎珠用纸(由于聚力非常大,用棉签不能沾起,这是极为不科、不负责任的说法)托起来放进密封的水瓶里面,如果有细小的珠可以用纸推到一起,会自动聚成小球,再收集。为了安全,在有一些简单化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硝酸擦拭污染的地面来完全消除污染。而绝对不可以用硫粉覆盖的法,因为常温下难和硫化,不能除去污染。为了完全去除污染,可以用碘熏蒸熏蒸数次,直至碘化亚铜试纸不变色为止。实验明,日常泄可以用家常用的透明胶带粘起并收集,效果好于纸,发生体温计压计可用此法处理。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