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综合征

吸收不良综征是指多种病变起的一种或多种养素,包括脂肪、碳水化物、蛋白质、纤维素和矿物质吸收不足。大多数切除病人恢复较好,但部分病人可出现吸收不良综征,表现为腹泻养不良、体重下降、贫血等。术后5~10年后,以质软化为多见,严重者可致质疏松。文献报告切除后吸收不良的发生率可高达60%~70%。(一)发病原因切除后影响消化道吸收的病因:1.技能受损与排空加快。2.餐后......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切除后影响消化道吸收的病因

1.技能受损与排空加快。

2.餐后分泌不同步。

3.切除后小肠若干因素改变可以导致吸收不良综征。

(二)发病机

1.功能受损与排空加快切除后酸,蛋白酶分泌减少,排空快,起食物消化作用减弱,十二指肠旁路,食物直接进入小肠分泌刺激缺乏或减弱,CCK释放减少,在近端小肠容物中盐,脂肪酶,蛋白酶浓度降低,食糜与盐,胰酶不全,脂肪乳化不足,导致吸收不良。

2.餐后分泌不同步液体试验餐对手术后病人分泌影响研究明:

(1)切除后排空加快:正常对照组在液体试验餐后排空需75.3min;BillrothⅠ,Ⅱ切除病人只要43.1min,44.3min。

(2)正常对照组在液体试验餐后20~30min后,近端空肠液中蛋白酶浓度从21U/ml升高到50U/ml,并且2h后蛋白酶浓度仍维持稳定在高水平;而BillrothⅡ切除病人,在液体试验餐20~30min后,近端空肠液中蛋白酶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空肠消化液中蛋白酶浓度,液体试验餐50min后才始缓慢升高,BillrothⅠ切除病人超过正常对照组,为了排除切除后排空加快对蛋白酶浓度稀释的影响,给BillrothⅠ,Ⅱ手术后病人CCK后,再检测近端空肠消化液中蛋白酶浓度,提示BillrothⅠ,Ⅱ手术后病人近端空肠消化液中蛋白酶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同,说明切除后分泌减低导致空肠消化液中蛋白酶浓度降低。

(3)BillrothⅠ,Ⅱ手术后病人液体试验餐后近端空肠消化液中盐浓度也低于正常对照组,这种餐后分泌不协调构成了腺功能相对不足,酸盐浓度降低,导致脂肪,糖类,蛋白质吸收能力的降低。

3.小肠因素切除后小肠若干因素改变可以导致吸收不良综征,这些因素包括:

(1)小肠转运加快:近端小肠吸收时间丢失,葡萄糖吸收不良。

(2)小肠乳糖酶缺乏对乳糖耐量减低。

(3)小肠细菌孳生:

切除后小肠细菌计数增加:BillrothⅡ切除病人小肠细菌孳生发生率据统计30%~50%,正常上端空肠细菌计数104/ml,窦切除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和大部分切除后上端空肠细菌计数108~109/ml。

切除后小肠细菌种类增加:正常空肠只有2~3个菌株,要是G+球菌,兼性厌氧乳酸杆菌,非厌氧拟杆菌,切除后尤其在盲襻综征病人中,在空肠消化液中伴有通常在结肠寄生的多种需氧和厌氧菌,这种小肠生态环境的改变与切除后酸分泌减少,肠道动力改变,失去了小肠消化期间蠕动复波的清道夫功能有

小肠细菌孳生对吸收的影响:小肠细菌孳生使肠腔单糖,氨基酸向细胞动转运受损,Gianella研究切除后小肠细菌孳生,小肠绒毛缘对葡萄糖和亮氨酸转运功能损害,维生素B12下降,用抗生素可以使这些改变部分得到纠正,小肠细菌孳生对糖类,蛋白质吸收的负面影响。

小肠细菌孳生对酸代谢的影响:脂肪及其脂溶性维生素必须与盐构成混盐微粒(bile salt micelle)而吸收,当小肠细菌过度孳生时,小肠细菌可以将初级酸转化为次级酸(即酸,酸,酸,石酸),次级酸不参与盐微粒构,从而不能成脂肪酸,甘油一酯,卵磷脂以及固醇,脂溶性维生素粒(mixed micelle)被吸收,导致脂肪及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不良。

症状体征

1.养不良征,进食后不适使病人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倾倒综征和肠道吸收不良使病人消瘦养不良。

2.贫血由于术后酸减少,影响质的吸收,导致贫血,由于切除后抗贫血因子缺乏,造成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腹泻多因毕Ⅱ式排空过快,小肠蠕动增强,消化与吸收不良所致,另外食物和胆汁液不能很好地混,丧失了液分解脂肪和盐的乳化脂肪作用,影响脂肪吸收,导致脂肪泻

4.病 发生在术后5~10年后,以质软化为多见,严重者可致质疏松,症状骼疼痛,下肢无力,容易骨折等,毕Ⅱ式术后食物不再十二指肠,钙吸收减少,脂肪吸收不良也影响脂溶性维生素D的吸收。

为了排除腺功能不足,输入襻综征,空肠结肠瘘,回肠错位等特殊原因起的吸收不良,除了常规化验检测外,应作上消化道钡餐,钡灌肠及消化道镜检查。

检查化验

1.常规 因贫血而使血红蛋白的总量降低。

2.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1)粪便中脂肪球,氮含量,纤维糜蛋白酶含量测定:显微镜高倍视野下,脂肪球高达100个以上时(苏丹Ⅲ染色),可考虑脂肪吸收不良;粪便中含氮量增加时,考虑系糖类吸收不良;粪便中纤维增多,糜蛋白酶含量降低时,都提示小肠吸收不良。

(2)右旋木糖试验:小肠吸收功能不良者,尿中D-木糖排出量常减少。

(3)放射性核素标记维生素B12吸收试验(Schilling试验):小肠吸收功能障碍者,尿放射性核素含量显著低于正常。

应作上消化道钡餐,钡灌肠及消化道镜检查。

诊断

小肠细菌孳生的诊断:

1.十二指肠,上段空肠消化液细菌培养 优点是可以直接测定细菌数,缺点有创性,容易污染。

2.14C甘氨酸盐呼试验 给病人服5UCi l4C甘氨酸盐,小肠细菌分解14C甘氨酸,14C甘氨酸细菌酶作用,在肠腔代谢产生14CO2,肠黏膜吸收入,在服14C甘氨酸盐lh后,14CO2呼出,呼出14CO2可直接测定,呼出14CO2增加表示不结酸增加,不结酸增加可能由于小肠细菌孳生过度产生,小肠细菌孳生综征病人呼出14CO2比正常人大10倍,因此14C甘氨酸盐呼试验对切除后小肠细菌孳生过度诊断有帮助。

3.14C木糖呼试验 木糖要在近段空肠吸收,如果分解增加,说明小肠细菌孳生过度,在小肠细菌孳生综征病人中,试验始60min呼出中14CO2增加,本试验被认为是诊断小肠细菌孳生综征首选的试验,具有较好灵敏性和特异性。

鉴别诊断

1.慢性疾病 如慢性炎,硬化管梗阻等,可因盐的缺乏,使脂肪不能乳化及转运,故可导致脂肪泻

2.小肠疾病 小肠切除过多(如小肠被切除全长的75%以上或仅剩余120cm时,称为短肠综征),结肠瘘或回肠瘘都可因小肠的吸收面积减少,或食物不小肠空肠瘘管直达结肠,最终均可导致腹泻

并发症

切除术后吸收不良,往往出现养不良,体重下降,消瘦质疏松等并发症。

治疗用药

(一)治疗  

1.药物治疗   

(1)抗生素应用: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安美汀)每阿莫西林250mg及克拉维酸125mg,使用1~2,3次/d,能有效地控制需氧和厌氧菌群,并能纠正吸收不良。   

②头孢拉啶:服250mg,4次/d。   

甲硝唑(灭滴灵):250mg,3次/d。   

(2)维生素补充:补充维生素Bl2、A、D、E、K。   

(3)胰酶补充纠正腺功能相对不足。   

2.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包括:输入襻综征、空肠结肠瘘、回肠错位、无特殊原因的切除后吸收不良药物治疗无效者。术式选择:   

(1)BillrothⅡ改为BillrothⅠ,业已明:BillrothⅡ改为BillrothⅠ后病人粪便脂肪丢失、维生素Bl2吸收不良和小肠细菌孳生得到纠正。   

(2)十二指肠之间顺蠕动、或逆蠕动间置一空肠段恢复十二指肠通道。实验明间置空肠术后病人粪便脂肪排出量明显低于常规切除后十二指肠空肠;与常规切除后BillrothⅠ;BillrotnⅡ病人相比,切除后十二指肠之间间置空肠术后病人体重增加。   

(二)预后   

上述科治疗后,大部分病人情况有较好的改善。如果有输入襻综征、空肠结肠瘘等,可考虑再次手术,将BillrothⅡ改为BillrothⅠ。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水锦树

下一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