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食管异位组织

食管异位组织又称食管实质性气管气管剩体或叶芽食管气管均由胚胎前肠发育而来,在胚胎第3周时二者为一共同管器官,至第6周气管食管分离过程中,食管迷入气管食管含有黏液腺体,多发生于食管下段。Bergmann(1958)等首次报告此类畸,也称食管实质性气管气管剩体(Solid intramural tracheolbronchial rests in the esoph......
目录

概述

Bergmann(1958)等首次报告此类畸,也称食管实质性气管气管剩体(Solid intramural tracheolbronchial rests in the esophagus)或叶芽(choristomas)。食管气管均由胚胎前肠发育而来,在胚胎第3周时二者为一共同管器官,至第6周气管食管分离过程中,食管迷入气管食管含有黏液腺体,多发生于食管下段。

病理病因

一、发病原因

食管气管均由胚胎前肠发育而来,在胚胎第3周时二者为一共同管器官,至第6周气管食管分离过程中,食管迷入气管食管含有黏液腺体,多发生于食管下段。

二、发病机

食管气管均由胚胎前肠发育而来,在胚胎第3周时二者为一共同管器官,至第6周气管食管分离过程中,食管迷入气管食管含有黏液腺体,多发生于食管下段。贺延儒报道了16例食管气管迷入所致的小儿食管良性狭窄,其中12例狭窄段位于食管下段,4例位于中段。狭窄段长约2cm,近端食管明显扩张,末端突然变窄,称“尾征”。少数中段狭窄的病例,狭窄段与贲门间还可见一小囊袋状存钡区(该段为正常食管)颇像“钟摆”,称为“钟摆征”。王鸿(1987)、尹兴家(1988)分报道了1例和2例气管迷路致食管良性狭窄。1例生后即吐乳14个月的男性患儿,尤以近半年加重明显,伴呛咳发绀,并反复发作吸入肺炎。钡在贲门上3.0cm处滞留,近端食管扩张(直径5cm),狭窄处有锯齿状充盈缺损,阿托品治疗无效。术中见食管裂孔缺损,食管动脉同由膈肌动脉裂孔通过下食管下段近贲门处僵直,贲门上1cm处食管肥厚,管壁厚约0.5cm,有5个半环状气管箝统于食管食管径2mm。病理实为先天性食管气管迷路致食管下段良性狭窄。锯齿充盈缺损和阿托品作用的动态观察,有助于与贲门痉挛鉴

汪成宝(1987)报道1例食管下段异位气管组织。2.5岁男性患儿生后2个月起常吐乳,伴呛咳症状逐渐加重,药物治疗无效。X线示食管下段长达5.0cm狭窄,宽0.3cm。切除狭窄部食管病理食管下段异位气管组织

临床表现

1.要表现

困难、反胃,亦可有吸入呼吸困难等并发症。食管气管均由胚胎前肠发育而来,在胚胎第3周时二者为一共同管器官,至第6周气管食管分离过程中,食管迷入气管食管含有黏液腺体,多发生于食管下段。

2.少数病例有中段狭窄

狭窄段与贲门间还可见一小囊袋状存钡区(该段为正常食管)颇像“钟摆”,称为“钟摆征”。

本症多为儿童系先天性异常,应注意与贲门痉挛的鉴食管移位组织还可包括腺及甲状腺组织,但非常罕见。

并发病症

吸入呼吸困难吸入肺炎

检查

食管吞钡:可见钡食管相应部位处滞留,近端食管扩张狭窄处有锯齿状充盈缺损。

诊断

临床诊断要以X线检查为依据,表现:

1.狭窄多位于食管下段,贲门以上,长为1~5cm,管腔粗细不均边缘光滑。

2.狭窄以上食管扩张,钡滞留,呈漏斗状。

3.解痉药治疗无效。可结镜、活检组织资料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1.先天性食管狭窄

先天性食管狭窄常有生后进乳呛咳、吸乳缓慢、溢乳等表现,并随年龄增长而渐出现食管梗阻症状。小儿常伴有生长缓慢发育迟缓。年龄愈小,吸入肺炎发生率愈高。

2.食管蹼和食管

间歇性困难是下食管环的症状。匆忙进食时,患者有食团堵塞食管而不能下的感觉,此时患者试图通过将食物吐出或饮水冲下食团等法借以缓解症状。如此若能奏效,患者将从中吸取教训,为避免因匆忙进食导致下困难的疾苦而在往后的进食过程中细嚼慢,数周乃至数月不再出现类似症状

治疗

临床有梗阻症状可能导致患者的养不良和发育障碍,宜早食管重建术,即狭窄段切除食管术或类似Heller术式网膜覆盖层缺损处等法。

饮食保健

1、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一些含有多糖、多肽和生物活性物质的食物。

2、适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

3、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每天进食不少于新鲜绿蔬菜500克、粗杂粮100克的饮食。

4、要注意对某些食物进忌口。如,忌食辛辣的食物,戒烟,限制、酸性刺激性食物、糖、巧克力、咖啡等食品的摄入。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异花传粉

下一篇 受精作用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