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食管白斑

黏膜发生角化过度,即出现白色斑块状变化,称为白斑。此种白斑可发生在身体各处黏膜,以口腔和外阴部黏膜比较多见。食管白斑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可作为黏膜白斑病的一个局部的表现或者是仅限于食管的疾病。据统计,食管白斑发生癌变者约5%。因此,面地把不同程度的白斑都看成“癌前期损害”是不够恰当的。但是,临床必须注意,如果白斑损害迅速扩大,基底硬结,状突起或发生明显疼痛,应予以高度警惕,争取及早进组织检查......
目录

疾病描述

黏膜发生角化过度,即出现白色斑块状变化,称为白斑。此种白斑可发生在身体各处黏膜,以口腔和外阴部黏膜比较多见,食管白斑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可作为黏膜白斑病的一个局部的表现或者是仅限于食管的疾病。

症状体征

白斑多见于40 岁以上男性病人,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后期白斑对于热和刺激性食物特敏感。如果白斑迅速扩大、增厚、皲裂、破溃、硬结时,可出现胸骨后疼痛,应进一步检查以排除癌变。

疾病病因

凡有长期持续性刺激因素,例如烈性烟,辛辣食物和过热饮食,以及口腔不卫生等都是起黏膜角化过度的原因。此外如贫血分泌紊乱、硬化、系统性进硬化症、真菌感染等因素,也会影响上皮的正常角化过程。

发病机制

皮层角化过度并有不同程度的角化不良,棘细胞层增厚,棘细胞外广泛性水肿致成细胞联系断裂,真皮有轻度炎性细胞浸润。尸检时,在整个食管有弥漫性白斑,宛如白色树皮,累及整个食管。或在性白斑呈斑或斑块。镜检查显示食管黏膜全部发白或在性白色斑块,高出或略微高于正常黏膜。白斑之间为正常的黏膜。活组织检查可见有些白斑呈现棘细胞增厚并含有大量糖原。因而又把这种黏膜白斑病称为糖原性棘皮病。活检还可排除真菌、癌等疾病。

诊断检查

诊断:确诊有赖于镜下所见和镜直视下取黏膜活组织检查。

实验室检查:前尚无相资料。

其他助检查:食管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镜下显示在性白色斑块,重者全部食管发白,白斑块略高于正常黏膜。或见有皲裂、继发溃疡,白斑之间为正常黏膜。活组织检查白斑组织呈棘细胞增厚并含有大量糖原。如果白斑较大、基底硬结、呈状突起者应多处取组织活检,以了解有无癌变。

治疗方案

食管白斑一般不需特殊治疗,但应除去病因,包括戒除烟酸辣等嗜好。对久不愈,甚至病变扩大者,可在镜下局部切除或电灼治疗。

疾病预防

预后:食管白斑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白斑可在身体各部位黏膜角化后发生,以口腔和外阴部黏膜比较多见。食管白斑可单独存在或者是黏膜白斑的一个局部表现。多呈良性过,预后良好。

预防:应去除导致白斑发生的各种因素,戒烟,不吃过热过冷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鉴别诊断

1.化脓性食管化脓性食管炎以异物所致机械损伤最为常见。细菌在食管繁殖起局部炎性渗出、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及脓液成,也可呈较为广泛的蜂窝织炎

2.食管结核 食管结核患者一般多有其他器官结核的先驱症状,特结核。食管本身症状往往被其他器官症状混淆或掩盖,以至不能及时发现。照结核的病理过程,早期浸润进展阶段可有乏力、低热、沉增快等中毒症状,但也有症状不明显者。继之出现吞不适和进困难,常伴有持续性咽喉部及胸骨后疼痛,吞时加重。溃疡型的病变多以下时疼痛为其特征。食物溢入气管应考虑气管食管瘘的成。困难提示病变纤维起瘢痕狭窄。

3.真菌性食管真菌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多不典型,部分病人可以无任何临床症状。常见症状是吞疼痛、困难、不适、胸骨后疼痛和烧灼感。重者胸骨后呈刀割样绞痛,可放射至部酷似绞痛。念珠菌性食管炎可发生严重出但不常见。未治疗的病人可有上皮落、穿孔甚至播性念珠菌病。食管穿孔可纵隔炎食管气管瘘和食管狭窄。对持续高热的粒细胞减少病人应检查有无皮肤、等播性急性念珠菌病。

4.病毒性食管食管的HSV 感染常同时有疱疹症状为吞疼痛。疼痛常于下食物时加剧,患者吞后食物在食管缓慢。少数病人以困难为症状,轻微感染者可无症状

并发症状

临床必须注意,如果白斑损害迅速扩大,基底硬结,状突起或发生明显疼痛,应予以高度警惕,争取及早进组织检查和治疗。以排除癌前期损害的可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食管克罗恩病

下一篇 有限花序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