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积胃病
病因
1、伤食:由于乳食不节、喂养不当、过食厚陈,以致脾胃损伤,运化失司,升降失调,乳食停积而不化。
症状
食积是因小儿喂养不当,内伤乳食,停积胃肠,脾运失司所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的脾胃病证。临床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食积又称积滞。与西医学消化不良相近。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夏秋季节,暑湿易于困遏脾气,发病率较高。小儿各年龄组皆可发病,但以婴幼儿多见。常在感冒、泄泻、疳证中合并出现。脾胃虚弱,先天不足以及人工喂养的婴幼儿容易反复发病。少数患儿食积日久,迁延失治,脾胃功能严重受损,导致小儿营养和生长发育障碍,形体日渐羸瘦,可转化成疳,故前人有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之说。《诸病源候论bull;小儿杂病诸候》所记载的宿食不消候、伤饱候是本病的最早记载。其后《活幼心书》和《婴童百问》又分别提出了积证和积滞的病名。
饮食
(1)戒刺激性的食物:咖啡、酒、肉汁、辣椒、芥茉、胡椒等,这些会刺激胃液分泌或是使胃黏膜受损的食物,应避免食用。每个人对食物的反应都有特异性,所以摄取的食物应该依据个人的不同而加以适当的调整,毋须完全禁食。
戒酸性食物:酸度较高的水果,如:凤梨、柳丁、桔子等,於饭后摄食,对溃疡的患者不会有太大的刺激,所以并不一定要禁止食用。
戒产气性食物:有些食物容易产气,使患者有饱涨感,应避免摄食;但食物是否会产气而引起不适,因人而异,可依个人的经验决定是否应摄食。
此外,炒饭、烤肉等太硬的食物,年糕、粽子等糯米类制品,各式甜点、糕饼、油炸的食物及冰品类食物,常会导致患者的不适,应留意选择。
(2)吃饭注意事项
吃饭要定时定量进餐要细嚼慢咽,且心情要放松,饭后略作休息再开始工作。少量多餐━可以避免胃涨或胃酸过多,胃酸过多可能会逆留至食道,刺激食道黏膜。除三餐外并於上、下午、睡前各加一次点心。食用温和饮食━每餐由六大类食物中广泛的摄取各种食物,以获得均衡的营养,不要纯吃淀粉含量高的食物。饭后不要躺下休息。
预防
治疗
中医治疗(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穿山甲5g鳖甲5g龟板5g山楂10g麦芽10g神曲10g白术12g黄连9g。
【服用方法】本方既可作汤剂,又可作散剂。汤剂每日1剂,具体用法是:将上药置于医用煎药锅中,加水约500ml左右,浸泡药约25分钟,煎煮约30分钟,取出药汁,再加水300ml左右,再煎约15分钟,取药汁,合并2次药液,每日分6服。散剂制法是:将上药研为细粉状,每次用3~5g,每日分3服。
【用药要点】方中穿山甲消食散结。鳖甲软坚散结。龟板消食软坚。山楂消一切饮食积滞,偏于消肉食。麦芽消一切饮食积滞,偏于消面食。神曲消一切饮食积滞,偏于消油腻陈腐。白术健脾和胃。黄连清泻积热。诸药相互为用,以奏健脾消食,软坚散结之效。
【加减用药】若大便干结者,加大黄、枳实,以泻热通便;若大便溏泄者,加茯苓,薏苡仁,以健脾利湿止泻;若腹胀甚者,加莱菔子、槟榔,以下气消食除胀;若气虚者,加黄芪,人参,以补益中气等。
【注意事项】服用本方,必须坚持,不能半途而废。
推拿治疗
食积应该被理解成是一个证侯,引起食积的原因很多,但这种原因在临床上又很难找到,故可以称之为原发性食积。被找到原因的食积,称之为继发性食积。继发性食积的患儿中,有的可以用推拿治疗。有的则不以推拿治疗。因此,适应于推拿治疗者主要是原发性食积。对原发性食积,也要分不同型采用手法。
1、食积夹寒型
取穴及部位:脾土穴、腕阴阳穴、三关穴、八势穴、足三里穴、脐部及脐周围之腹部。
操作方法及要求:
①补脾土穴:补脾土穴有二种方法,一种方是用指摩法治疗脾土穴;另一种方法是,屈曲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由拇指桡侧缘的远端推至近端。上述二种补脾土的方法,医者可任选一种,推三百下。
②分推:使患儿掌心向上,医者用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分别从患儿腕部及手部的两侧背面托住患儿之手;以两拇指自患儿腕掌面部横纹的中点,同时分推至腕横纹的梭侧及尺侧,约一百下。
③推三关穴:由于是治疗食积夹寒,所以推三关穴的次数应多一些,约推六百下。
④运八势穴:使患儿掌心向上,医者以一手指远端的掌侧面作为接触面,在患儿的八封穴作指摩法,称之为运八封穴,约三百下。
⑤分推腹阴阳穴:使患儿取仰卧位,医者以左右两手的手指(一般用拇指,也可用食指和中指),分别自胸骨下端,沿肋弓分推至两侧的腋中线,分推二百下。
⑥摩揉脐腹:使患儿取仰卧位,医者以一手掌,在患儿的脐部及其周围用掌摩法,持续数分钟后,再在脐部及腹部作掌揉法或掌根揉法,使之有较强的温热感。
2、食积夹热型
取穴及部位:脾土穴、腕阴阳穴、三关穴、六腑穴、四横纹穴、外劳宫穴、腹阴阳穴、足三里穴。
操作方法及要求:
①清脾土穴:使患儿掌心向上,医者用指推法,自患儿拇指的近端推向远端,称之为清脾土,三百下。
②补脾土穴:先用清脾土穴的方法对患儿进行治疗,接着再用补脾土穴的方法,称之为先清后补。食积夹热时,常采用先清后补的方法。
⑤退六腑穴:约六百下。退六腑穴的次数要比推三关穴的次数多,因为是食积夹热。
⑥推四横纹穴:四横纹穴有两种不同的位置,是四个穴位的总称。在这里所说的位置是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掌指关节掌侧横纹处。医者以推法,依次分别在上述部位进行治疗,约数分钟。
检查
诊断鉴别
并发症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