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头状花序

头状花序是指花序轴缩短膨大成头状或盘状的花序托,其上着生许多无柄小花,下常有1至数层苞片组成的总苞,如向日葵旋覆花等菊科植物花序头状花序无限花序的一种。其特点是花轴极度缩短、膨大成扁花轴基部的苞密集成总苞,如向日葵蒲公英等。顺序由外向赤胫无梗,多数集生于一花托上,成状如头的赤胫无梗,多数集生于一花托上,成状如头的花序植物中具有头状花序的种类很多,......
目录

形态特征

头状花序赤胫

无梗,多数集生于一花托上,成状如头的花序植物中具有头状花序的种类很多,庞大的菊科植物几乎都是头状花序而成为菊科的特征。这里赤胫是蓼科中少数具有头状花序的种类。

头状花序头状花序无限花序的一种,由许多无柄小花(或仅有一朵)密集着生于花序轴的部,聚成头状。外酷似一朵大,实为由多(或一朵)组成的花序。一般再由许多头状花序组成花序伞房花序等。 头状花序的最外面,包有总苞,一般为绿色状,它的功能无疑是在头状花序放之前,包在外面起保护作用。但本科中许多属、种的总苞,特化成具有特殊用途的器官,如蜡菊的总苞变成膜质,并有鲜艳的色彩,用它吸昆虫;牛蒡苍术苍耳等的总苞变成钩刺,腺梗菊、豨莶等的总苞上具粘质的腺毛,可利用动物来传播果实种子

由许多小花集成头状花序,这就使本来不太明显的每个小花集在一起,显得较大而醒,尤其当某些属、种花序边缘的放后,使花序变得更大、更醒,以利于招更多的昆虫。

有些属、种的头状花序中,各小花之间有了明确的分工,如向日葵花序边缘的是不能结实无性,中间的管状既能产生花粉,又能结果实,是两性,而金盏菊与之不同,边缘的是能结实雌花,而中间的管状全是只能产花粉而不能结实雄花

结构特点

头状花序头状花序上每朵结构,简要概括有如下几点:萼片变成冠毛花瓣5枚连雄蕊聚药、子房2心皮下位。但各属、种之间差异很大,简化或特化现象很普遍。

萼片

萼片是保护器官,尤其在蕾时期。菊科的头状花序外围有总苞统一保护,所以萼片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用,有些种类特化成为果实端刺状、毛状或状的“冠毛”,成为果实种子的传播器官,如蒲公英鸦葱等具毛状冠毛,可借力使果实到处飘扬。又如鬼针草冠毛变成刺状,可使果实附着于动物身体上,借以传播。

花瓣

头状花序5枚,互相连管状状。从进化角度看,是后出性状,要比离瓣进化。若花瓣的基部连成较长的管,端五个花瓣呈辐射对称排列的,叫管状,如向日葵花序中央的小花。若花瓣基部连成较短的管,五个花瓣成为状,两侧对称,向一侧伸展的叫作花瓣端五个齿,表明该是由五枚花瓣而成。如蒲公英。有的种类花瓣基部连成较长的管,但花瓣五枚,分上下二,往往有的只发育一个,另一个退化,成假,如金盏菊向日葵花序外围的小花。在花冠管的基部,有环蜜腺,可分泌蜜贮存在管的基部。

雄蕊

5枚,丝互相分离而花药边缘互相连成空筒,即聚药雄蕊。每当花药成熟时,将花粉粒撒在聚药雄蕊的“筒”中,待雌蕊花柱生长时,将它们“推”出筒外。有些种类花药的基部特化成“尾”状,其功用是保护花瓣管基部的蜜腺蜜,免遭灰尘或雨水的侵蚀。在每个花药端有突出的“药隔”,在雄蕊未成熟时,此五个药隔互相靠成一个“盖子”,封住花药管的口部,起防护作用。

雌蕊

子房下位,二心皮构成,一室,一枚倒生胚珠,基底着生。花柱一条,伸于花药管中,柱头2裂,但在雌蕊尚未成熟时,柱头不张。在花柱上部,常生有一圈毛,叫“扫粉毛”,每当花柱发育而伸长的过程中,此“扫粉毛”即可将雄蕊花药“撒”在花药管中的花粉粒“推”出,便于来访的昆虫携带。菊科植物一般都是雄蕊先熟,花柱伸长过程中将花粉粒“推”出后,端的柱头再张来接受其它传来的花粉。这是避免传粉的适应。但是,一旦柱头上没接受到其他传来的花粉,即传粉遭到失败,也无妨,柱头可以下弯,将“授粉面”接触到自己的花柱上,沾上自产生的花粉粒,完成自授粉。

举例

蒲公英属植物图中是蒲公英后待落的种子。这支蒲公英是一朵吗?

如果你把它看作是一朵,那你就错了。

植物家会告诉你,这是许多组成的一个头状花序

因为蒲公英是由许许多多无花梗小花集生于短而平的总托上,

似头状体,故称为头状花序后每朵结出一粒瘦果,果具长

端长满白色冠毛状如同一把降落伞。

主要价值

赤胫全草入药,有清热止泻、舒筋活、消肿解毒之疗效。用于跌打损伤、急性肠炎痔疮等病症。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胃出血

下一篇 食积胃病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