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生姜皮

生姜皮 生姜皮,中药。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外皮。分布于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区。具有水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水肿初起,小便不利。外皮。味辛,性凉。归水消肿。用于水肿初起,小便不利。治头面浮肿,四肢肿满,膨胀,上气促急,胁如鼓,绕脐胀闷,有妨饮食,上攻下注,来去不定,动喘乏:五加皮皮、生姜皮皮、茯苓皮各等分。上为粗末。......
目录

入药部位

外皮。

性味

味辛,性凉。

归经

功效

水消肿。

主治

用于水肿初起,小便不利。

相关配伍

治头面浮肿,四肢肿满,膨胀,上气促急,胁如鼓,绕脐胀闷,有妨饮食,上攻下注,来去不定,动喘乏:五加皮皮、生姜皮皮、茯苓皮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至八分,去滓,稍热服之,不拘时候。切忌生冷油腻坚硬等物。(《太平惠民和五皮)

用法用量

服:汤,2-6g。

炮制

采集加工

秋季挖取姜的,洗净,用竹刀刮取外层栓皮,晒干。

炮制

,取生姜,除去须根及杂质,洗净,刮取皮层,晒干,筛去灰屑。

形态特征

株高0.5-1米;肥厚,多分枝,有芳香及辛辣味。叶片披针或线状披针,长15-30厘米,宽2-2.5厘米,无毛,无柄;叶舌膜质,长2-4毫米。总花梗长达25厘米;穗状花序球果状,长4-5厘米;苞片卵形,长约2.5厘米,淡绿色或边缘淡黄色,端有小尖头;花萼管长约1厘米;花冠黄绿色,管长2-2.5厘米,裂披针,长不及2厘米;唇瓣中央裂状倒卵形,短于花冠,有紫色条纹及淡黄色斑点,侧裂卵形,长约6毫米;雄蕊暗紫色,花药长约9毫米;药隔附属体钻状,长约7毫米。期:秋季。

生长环境

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区广为栽培。亚洲热带地区亦常见栽培

性状鉴别

药材性状

呈卷缩不整齐的碎,灰黄色,有细皱纹,有的具波状痕迹,表面可见黄色油点。质软。有特殊香,味辣。

性状

为不规则的薄,多卷。黄白色或灰黄色。有的可见环痕。体轻,质柔软。香特异,味辛辣。

相关论述

医林纂要•药性》:“姜皮,凡皮多反本性,故。以皮达皮,辛则能,故治水浮肿,去皮肤之风热。姜发汗,则姜皮止汗,且微也。”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