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急性化脓性管炎是在管梗阻基础上发生的急性梗阻性管化脓性感染,也称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管炎或重症急性管炎。本病的病理基础是道梗阻及细菌感染。临床表现为右部疼痛、发热黄疸,严重者可以出现损害、感染性休克血症征、呼吸衰竭等多器官系统衰竭等临床情况。起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为道良性疾病死亡的首要病因急性化脓性管炎acute pyogenic cholangitis系......
目录

概述

急性化脓性管炎acute pyogenic cholangitis系道梗阻(最常见为胆石梗阻)使胆汁淤滞、压力迅速增高所致道急性化脓性感染。感染的菌种要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大肠杆菌最多见。本病起病急剧凶险,是我国胆石病人死亡的要原因之一。

中国的急性道感染用重症急性管炎(acutecholangitisofseveretype,ACST)一词来描述,其意特指急性化脓性道感染的严重类型,它突出强调了原发性结石管狭窄的病理与临床的严重性,也强调了道梗阻在感染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要求。因此,ACST、与APC、AOSC的含义是不一样的,一旦确立ACST的诊断,临床上即应有足够的认识与重视,及时有效地帮助病人度过可能面临的威胁、减少死亡的危险是管外科临床与科研的首要问题。导致病人死亡的要原因是血症中毒休克源性脓肿道出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这些严重病变的病理改变可由急性管炎起,已不是或不再完全是其病变本身,而是续发病变或损伤的结果。管梗阻和感染这两个因素互相作用可使病情进一步加重,若未得到有效的处理或处理不及时、不恰当,就可能导致上述一系列严重后果,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才是有效降低临床病死率的键,它涉及多科、大范围、高难度的研究,需要不间断地探索、积累和总结,从理论到实践求得新的突破。

病因

急性化脓性管炎的原因很多,但是,道梗阻和细菌感染是2个基本条件,常见的病因有以下几种。

1.结石

结石起APC的最常见原因,占80%以上。它分为原发性结石和继发性结石。原发性结石要是“红素钙”结石,在中国多见于农村地区,尤其是四川等地发病率为高。管和管均可以发生,在道手术和尸检中常见到结石同时伴有管狭窄。继发性结石多为固醇结石要来自于胆囊结石,由于各种原因胆囊收缩,将小结石排入道。结石道梗阻,继发细菌感染而发生急性化脓性管炎。管炎症状的轻重与结石的数结石的大小不成比例,但与道梗阻的程度和细菌的毒力有密切的系,临床上常常见到管明显扩张,有多块较大的结石,患者并没有严重管炎的表现,相反,有的病人只有一块结石嵌顿在总管下端,病人出现剧烈的腹痛和严重的中毒症状胆囊结石一般不管炎,只有位于胆囊颈部和胆囊结石嵌顿,压迫总管和(或)总管,即Mirizzi综征时才管炎。

2.寄生

寄生虫是起APC的又一个常见原因,常见的寄生虫有道蛔虫,道华支吸虫等,其中最常见的是蛔虫症,它是肠道蛔虫病的并发症。在中国,尤其是农村地区肠道蛔虫的感染高达50%~90%。当肠功能紊乱、饥饿、驱虫治疗不当或酸缺乏的患者,蛔虫容易钻入道;另外,蛔虫喜欢碱性环境,并有钻孔的习性,因此,肠道蛔虫很容易进入道,道不完全性梗阻,同时刺激Oddi括约起括约痉挛进一步加重道梗阻,临床上出现剧烈的腹痛。蛔虫进入道的同时将细菌带入道,在道梗阻,胆汁淤积的情况下,细菌大量生长繁殖,便急性化脓性管炎。

3.肿

起APC的重要原因,要是道及壶周围的肿,以恶性肿居多。肿生长道梗阻,胆汁排泄不畅,淤积的胆汁继发细菌感染而起APC。值得注意的是,在道梗阻原因不清时,为了明确诊断,施道侵入性检查,如ERCP检查时极容易将细菌带入道,患者在检查结束后即出现腹痛发热等一系列急性管炎的症状。APC的出现给肿的治疗带来极大困难,增加了手术的危险性,甚至使病人错过治性切除的时机。因此,在梗阻性黄疸的患者,疑为道或壶周围的肿时,ERCP等道侵入性检查应特慎重,如必须进,可同时放入流,以预防APC的发生。对于十二指肠乳头部肿,可采用十二指肠镜下观察及切取活体组织病理检查,不做逆管造影。

4.管狭窄

在手术和尸检中通常可见到APC患者存在有管狭窄,常见的有:总管下端狭窄,门部管及管狭窄,狭窄可以是一处,也可以有多处狭窄,狭窄的轻重程度不等,在狭窄的上段管扩张,多伴有结石存在。管狭窄还见于医源性管损伤,狭窄及先天性管囊状扩张症等。管狭窄造成胆汁排泄不畅,容易遭致细菌感染急性化脓性管炎。道感染的细菌以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最高,其中以大肠埃希杆菌、变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克雷白杆菌最多,革兰阳性球菌中以粪链球菌和葡萄球菌较多。胆汁中厌氧细菌的感染尤其受到重视,其中以脆弱杆菌为,据报道细菌培养阳性率40%~82%,其差异与培养和分离法、培养技术有。大抗生素应用后的脓性胆汁也可以无细菌生长

胆汁中细菌的来源要是上性感染,即肠道细菌十二指肠进入道;也可以通过路感染,要通过门静,见于肠炎、坏阑尾炎等疾病;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感染灶也可以通过脓肿道感染。胆汁中革兰阴性杆菌裂解释放出一种脂多糖,具有很强的毒性作用,称为内毒素,它可以通过毛细细胞屏障或小管静逆流入内毒血症内毒素直接损害细胞、细胞和凝集,成,损害毛细皮细胞,使其通透性增加,这种微管损害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中毒休克和多脏器功能不全。

症状

起病常急骤,突然发生剑突下或右上剧烈疼痛,一般呈持续性。继而发生寒战和弛张型高热,体温可超过40℃。常伴恶心呕吐。多数病人有黄疸,但黄疸的深浅与病情的严重性可不一致。近半数病人出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昏睡乃至昏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表现,同时常有压下降现象。往往提示病人已发生败感染性休克,是病情危重的一种表现。体温升高,率增快可超过120次/分,搏微弱,剑突下和右上有明显压痛和紧张。如胆囊未切除者,常可扪及肿大和有压痛的胆囊和肮脏,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和右移,可达2~4万/mm3,并可出现毒性颗粒红素和碱性磷酸酶值升高,并常有GPT和r-GT值增高等功能损害表现。培养常有细菌生长

体征

一般情况差,体温常在39℃以上,搏细数,率增快,压下降,烦躁不安,嗜睡甚至昏迷,剑突下或右上有明显压痛,肝大并有压痛和叩击痛,总管以下的道梗阻病人,可触及增大和触痛的胆囊,如胆囊穿孔可有弥漫性腹膜炎体征。

检查

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尿三异常,红素升高,功异常(如ALT、AST、r-GT、ALP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B超、CT检查可见胆囊肿大、管有否扩张及结石,ERCP、PTC检查可更清楚显示的病变。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ALT白细胞计数常超过2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胞质可见中毒颗粒;②功能常有不同程度损害,红索升高以直接红素升高为;③培养细菌阳性率21%~57%,细菌种类与胆汁培养一致;④常见代谢紊乱,如代谢性酸中毒、低钾、糖等;⑤门静和周围静内毒素浓度超过正常人10倍。

2.B超检查:为首选法,无创、济、安全,可显示肝大胆囊总管、结石管可显示不同程度的扩张,胆囊增大,张力高。由于受肠道积的影响,对结石要依靠管扩张的间接表现来推测,且对管梗阻的病因及梗阻部位确定有时困难。

3.CT分辨率:有所提高,不受肥胖、肠道积等影响,在诊断管扩张程度、梗阻部位、起梗阻病因面具有优势,但因固醇结石在CT检查中不显影,因此,CT在确定道梗阻的病因面具有局限性。

4.MRI:可以MRCP)或排除急性管炎的诊断,在症状不典型的老年患者尤其有意义。磁共振管造影(MRCP)可无重叠地显示管树影像、阻塞部位和范围。本法是一种无刨伤性的道显像技术,也是较为理想和先进的影像检查手殷。

5.ERCP:ERCP对总管结石的诊断的准确率在89%~98%,因此,是前诊断总管结石准确性最高的法之一,诊断的同时可以进镜下介入治疗。但是ERCP需要插管造影,有造成管炎、出和注射性腺炎等并发症的险。

6.超声镜:微小结石(直径<3mm)的诊断优于ERCP。能显示管、壶部、腺的恶性肿及侵犯范围。

治疗

治疗原则是手术解除管梗阻,减压管和道。但在疾病早期,犹如急性单纯性管炎,病情不太严重时,可先采用非手术法。约有75%左右的病人,可获得病情稳定和控制感染。而另25%病人,对非手术治疗无效,并由单纯性管炎发展成急性梗阻性化脓性管炎,应及时改用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解痉镇痛和药物的应用,其中50%硫酸镁溶液常有较好的效果,用量为30~50ml一次服用或10ml日3次;肠减压也常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的联应用很重要,虽在管梗阻时胆汁中的抗生素浓度不能达到治疗所需浓度,但它能有效治疗血症血症,常用的抗生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先锋霉素和氨卞青霉素等。最终还须根胆汁细菌培养以及药物敏感试验,再调整适的抗生素。如有休克存在,应积极抗休克治疗。如非手术治疗后12~24小时病情无明显改善,应即进手术。即使休克不易纠正,也应争取手术流。

对病情一始就较严重,特黄疸较深的病例,应及时手术。手术死亡率仍高达25~30%。手术法应力求简单有效,要是管切探查和流术。应注意的是流管必须放在管梗阻的近侧,在梗阻远侧的流是无效的,病情不能得到缓解。如病情条件允许,还可切除炎症的胆囊,待病人渡过危险期后,再彻底解决的病变。

预后及预防

预后

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卫生条件改善,各种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使本病的病死率有了明显下降。轻型急性管炎治疗效果极佳,其死亡与潜在疾病或手术并发症有。重型急性管炎的病死率仍然较高,据中国最近报道总病死率为12.3%~34%,其中AOSC中毒休克者病死率为22.4%~40%,原性脓肿者病死率为40%~53.3%,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者预后极差,病死率高达60%~70%。显然急性化脓性管炎仍然是中国道外科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为了提高治疗效果,进一步降低病死率,还需要认真研究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改善饮食卫生习惯,加强自身保健意识,做到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治疗,预防道出源性脓肿,重症腺炎等各种并发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才能有效的降低疾病的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预防

急性化脓性管炎是结石蛔虫症的严重并发症,故该病的一级预防要是针对结石道蛔虫的防治。①防治结石结石的预防键在于预防及消除致病因素。而已确诊为结石的病人,则应高度警惕本病的发生,尤其在并发道感染时应更积极地防治。早期即应用大量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加强全身支持治疗控制道感染。在全身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尽早手术,去除结石,通畅流,从而达到预防AOST的发生。②防治蛔虫症。蛔虫进入道后造成道不同程度的梗阻,使道压力增高,当并发细菌感染时,可诱发AOST。另外,蛔虫症也是结石成的重要因素。因此,防治蛔虫症是预防AOST的极其重要的面。要是注意饮水、饮食卫生,防治肠道蛔虫病。一旦确诊即驱蛔治疗,如已确诊为蛔虫症,则应尽快治疗。给予镇痛、解痉、控制感染,促使蛔虫自道退出。另外,可作十二指肠镜检查,用圈套器将部分进入总管的蛔虫套住拉出体外。治疗无效时方考虑手术治疗。

并发症

1.血症部分病人可出现高热、寒战血症征象。

2.黄疸其发生率约占80%。黄疸出现与否及黄疸的程度,取决于道梗阻的部位和梗阻持续的时间。

3.腹膜炎有炎性渗出的患者,可出现右下腹膜炎征象。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