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胞间连丝

植物细胞壁中小的,相邻细胞的 细胞膜伸入孔中,彼此相连,两个细胞的滑面 质网也彼此相连,构成胞间连丝。在 电子显微镜下见到的胞间连丝似乎是一个狭窄的、直径约30~60nm的 细胞质通道穿过相邻的 细胞壁胞间连丝中有连丝 微管(desmotubule)通过,它是由两个细胞的 光面质网衍生而来。胞间连丝不仅使相邻细胞的 细胞质膜、细胞质质网交融在一起, 而且也是植物细胞间物质运输......
目录

plasmodesmata

  植物细胞壁中小的,相邻细胞的细胞膜伸入孔中,彼此相连,两个细胞的滑面质网也彼此相连,构成胞间连丝。在电子显微镜下见到的胞间连丝似乎是一个狭窄的、直径约30~60nm的细胞质通道穿过相邻的细胞壁胞间连丝中有连丝微管(desmotubule)通过,它是由两个细胞的光面质网衍生而来。胞间连丝不仅使相邻细胞的细胞质膜、细胞质质网交融在一起, 而且也是植物细胞间物质运输和传递刺激的重要渠道。

电镜下胞间连丝的正面观

  胞间连丝与动物细胞的间隙连接有许多相同之处。正常情况下它允许1000道尔顿以下的分子渗透,也能让离子自由通过。它的活性同样受Ca2+离子浓度的调等,因此具有植物信号传导的作用。与间隙连接不同的是,胞间连丝的孔能够扩张,允许大分子,包括蛋白质和RNA分子通过。

  图片胞间连丝(plasmodesma)贯穿两个相邻的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并连接两个原生质体的胞质丝。它们使相邻细胞的原生质连通,是植物物质运输、信息传导的特有结构这一结构由E.坦格尔于1879年首先在马钱子胚乳细胞间发现。1882年由德国植物家、细胞家E.A.施特拉斯布格命为“胞间连丝”.

  胞间连丝见于所有的高等植物、某些低等植物如有些藻类以及真菌。在有胞间连丝植物中,大多数细胞间都有胞间连丝,胞质可在其间流动,使整个植物体成为共质体。但在某些成熟细胞之间有时并不存在这种结构,如蚕豆洋葱气孔保卫细胞之间的壁上就没有。在同一细胞的不同部分的壁上,胞间连丝出现的数常不相同。一个沿纵向排列的细胞,其横向壁上出现的数常高于纵向壁。胞间连丝的数可以多至平均每平微米140个。胞间连丝是一种动态结构,它不仅是细胞成后保留的结构,而且还能次生增添。在光显微镜下观察胞间连丝一般均需将标本膨胀和染色处理,常用的处理液为卢戈尔氏液(1%碘溶在2%碘化钾溶液中)。只有少数植物马钱子、海枣、柿子和欧洲七种子胚乳子叶细胞标本可不处理直 接看到胞间连丝。在光显微镜下胞间连丝的直径因不同植物和不同状况而异,约在0.1~0.5微米之间。在电子显微镜下,用锇酸或高锰酸钾固定切后,所看到的胞间连丝的直径仅及光显微镜下的十分之一,约0.06微米。质网与链管——连接在位于胞间连丝两端的两个质网腔的链状管子——可从一个细胞连接到另一个细胞。链管的直径约0.02微米,其管壁由蛋白质亚单位组成。图片

  胞间连丝要功能是:①细胞间物质包括小的运输和转移;②信息、刺激的传导;③影响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如高等植物分生组织胞间连丝分布状况就与分化的控制有,例如蕨类植物桂皮紫萁胞间连丝在垂周壁与平周壁的分布数不同就影响了端早期发育。此外病毒有时也可胞间连丝传播。

  初生胞间连丝是高尔基器小成细胞时,因被伸入于其间的质网膜阻止其融成的

  次生胞间连丝是由一些降解酶(果酶、半纤维素酶和纤维素酶)的作用使完整的细胞壁穿孔而成。被子植物花粉母细胞间减数分裂早前期出现的次生胞间连丝直径大,约0.5~1.5微米,特称细胞融道。虽然它们能在初生的胞间连丝的位置上成,但和一般胞间连丝并不完全相同。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肝大

下一篇 膈先天性缺损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