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石栗子

石栗,又:烛果树。异:海胡、黑桐油,为大棘科植物石栗种子。常绿乔木,高达13米;幼嫩部和花序均被星状短柔毛。互生,卵形至阔披针,长10~20厘米,基部短尖至心形,先端渐尖,老上面无毛,下面被锈色星状柔毛,全缘或3~5裂;叶柄长6~12厘米,先端有淡红色无柄的小腺体20单性,雌雄同株花序生,长10~15厘米,被柔毛;小,白色。秋季桌熟时采收,取出种子晒干。石栗(《南草木......
目录

形态特征

石栗(《南草木状》),又:烛果树。

石栗子图册常绿乔木,高达13米;幼嫩部和花序均被星状短柔毛。互生,卵形至阔披针,长10~20厘米,基部短尖至心形,先端渐尖,老上面无毛,下面被锈色星状柔毛,全缘或3~5裂;叶柄长6~12厘米,先端有淡红色无柄的小腺体20单性,雌雄同株花序生,长10~15厘米,被柔毛;小,白色,长6~8毫米;雄花花萼近球,被茸毛,3裂,长约3毫米,花瓣5,倒卵状披针雄蕊15~20,生于被毛、隆起的花托上,最外5枚雄蕊花瓣对生,与花盘的5个腺体互生;雌花花被雄花同,花盘的腺体5,极微小,子房每室有胚珠1枚,花柱2裂。核果肉质,卵形或球,直径约5厘米;有种子1~2。期4~7月。果期9~11月。

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等地。

植物(石栗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石栗子图册石栗子图册

化学成分

壳占种子全重的68%,含水7.9~9.8、粗蛋白1.7~2.2、灰分4.0~7.7%。种仁占种子全重的32%,含油54.77%(棕榈酸8.17、硬脂酸3.38、油酸39.52、亚麻酸38.29、甘油8.68,不皂化物O.96%)。去油的残渣含蛋白质45.15、糖31.47、谷氨酸7.05%。

制备药材

秋季桌熟时采收,取出种子晒干。干种子,外有硬壳,呈不规则的扁,径约2~3厘米,先端凸起稍尖,外表有黄白色白膜。除去薄膜,显出黄绿色或棕褐色之木质坚硬种皮。表面凹凸不平,白色种仁,极富油质,味甘而油腻。以个大、饱满为佳。 产于广东、广西等地。

药理作用

种子油中的辛辣树脂,有致泻作用。

性味:《广东中药》"甘,,有小毒。"

功用治:《广东中药》"通,清瘀热,治。"

用法与用量:汤或存性为末,5~7个。

宜忌:《广东中药》"生吃能令人呕,孕妇服。"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膈下脓肿

下一篇 双受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