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腹膜炎

腹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化刺激或损伤所起的外科常见的一种严重疾病。多数是继发性腹膜炎,源于腔的脏器感染,坏死穿孔、外伤等。其要临床表现为腹痛紧张,以及恶心呕吐发热,严重时可致压下降和全身中毒性反应,如未能及时治疗可死于中毒休克。部分病人可并发盆腔脓肿肠间脓肿脓肿、髂窝脓肿粘连性肠梗阻等。1.原发性腹膜炎临床上较少见,是指无原发病灶,病原菌、淋巴途径或女......
目录

病因

1.原发性腹膜

临床上较少见,是指无原发病灶,病原菌、淋巴途径或女性生殖系等而感染腔所起的腹膜炎。

2.继发性腹膜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腹膜炎,继发于的脏器穿孔、脏器的损伤破裂、炎症和手术污染。病因阑尾炎穿孔、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性胆囊炎透壁性感染或穿孔、伤寒肠穿孔以及急性腺炎,女性生殖器官化脓性炎症或产后感染等含有细菌之渗出液进入腹膜炎。

临床表现

腹膜炎的要临床表现,早期为腹膜刺激症状,如腹痛紧张和反跳痛等。后期由于感染和毒素吸收,要表现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1.腹痛

这是腹膜炎最要的症状。但一般都很剧烈,不能忍受,且呈持续性。深呼吸、咳嗽,转动身体时都可加剧疼痛。故病人不能变动体位,疼痛多自原发灶始,炎症扩后漫延及全,但仍以原发病变部位最为显著。

2.恶心呕吐

此为早期出现的常见症状始时因腹膜受刺激起反射性的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容物。后期出现麻痹肠梗阻时,呕吐物转为黄绿色,甚至为棕褐色粪样肠容物。

3.发热

突然发病的腹膜始时体温可以正常,之后逐渐升高。老年衰弱的病人,体温不一定随病情加重而升高。搏通常随体温的升高而加快。

4.感染中毒

腹膜炎进入严重阶段时,常出现高热、口干快、呼吸浅促等全身中毒表现。后期由于大量毒素吸收,病人则处于表情淡漠、面容憔悴、眼窝凹陷、发绀、肢体冷、黄干裂、皮肤干呼吸急促搏细弱,体温剧升或下降,压下降休克,酸中毒

5.部体征

表现为式呼吸减弱或消失,并伴有明显腹胀。压痛、反跳痛是腹膜炎的要体征,始终存在,通常是遍及全而以原发病灶部位最为显著。

检查

白细胞计数增高,但病情严重或机体反应低下时白细胞计数并不高,仅有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或毒性颗粒出现。部X线检查可见肠腔普遍胀,并有多个小液面等麻痹征象;肠穿孔时多数可见下游离体存在,在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体质衰弱的病人,或因有休克而不能站立透视的病人,即可以侧卧拍也能显示有无游离体存在。

诊断

腹痛病史,结典型体征、白细胞计数及部X线检查等,诊断腹膜炎一般并不困难。

原发性腹膜炎常发生于儿童呼吸道感染期间、患儿突然腹痛呕吐腹泻,并出现明显的部体征,病情发展迅速。而继发性腹膜炎的病因很多,只要仔细讯问病史结各项检查和体征进分析即可诊断,的程度并不一定反映病变的严重性。

若在诊断时需要进一步的助检查。如肛指检查、盆腔检查、低半卧位下诊断性腔和女性后穹隆穿刺检查。据穿刺所得液体色、气味、性质及涂镜检,或淀粉酶值的定量测定等来判定病因。也可做细菌培养。如果腔液体在100ml以下,诊断性穿不易成功。为明确诊断,可诊断性腔冲洗,会给明确诊断提出可靠资料。对病因实在难以确定而又有肯定手术指针的病例,则应尽早进探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原发病灶。

鉴别诊断

肺炎胸膜炎、心包炎、冠病等都可起反射性腹痛,疼痛也可因呼吸活动而加重。急性肠炎痢疾等也有急性腹痛恶心呕吐、高热、部压痛等,易误认为腹膜炎。但饮食不当的病史、部压痛不重、无紧张、听诊肠鸣音增强等,均有助于排除腹膜炎的存在。其他,如急性肾盂肾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也均可有不同程度的急性腹痛恶心呕吐症状,而无腹膜炎的典型体征。

1.急性肠梗阻

多数急性肠梗阻具有明显的阵发性部绞痛、肠鸣音亢进、腹胀,而无肯定压痛及紧张,易与腹膜炎鉴。但如梗阻不解除,肠壁水肿,肠蠕动由亢进转为麻痹,临床可出现鸣音减弱或消失,易与腹膜麻痹混淆。除细致分析症状及体征,并通过部X线摄和密切观察等予以区分外,必要时需作剖探查,才能明确。

2.急性腺炎

水肿性或出坏死性腺炎均有轻重不等的腹膜刺激症状与体征,但并非腹膜感染;在鉴时,清或尿淀粉酶升高有重要意义,从腔穿刺液中测定淀粉酶值有时能肯定诊断。

3.腹膜后积

各种病因腹膜后积,可以出现腹痛腹胀、肠鸣音减弱等临床现象,但缺乏压痛、反跳痛、紧张等体征。部X线摄腔穿刺和观察往往可以明确诊断。

4.其他

泌尿系结石症、腹膜后炎症等均由于各有其特征,只要细加分析,诊断并不困难。

治疗

治疗原则上是积极消除腹膜炎的病因,并彻底清洗吸尽存在的脓液和渗出液,或促使渗出液尽快吸收、局限。或通过流而消失,为了达到上述的,要据不同的病因、病变阶段、病人体质,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腹膜炎的治疗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一)非手术治疗

1.体位

在无休克时病人应取半卧位,便于流处理。半卧位时要常活动两下肢,改换受压部位,以防发生成和压疮。

2.

肠道穿孔病人必须绝对食,以减少肠道容物继续漏出。

3.肠减压

可以减轻肠道膨胀,改善肠壁运,减少容物通过破漏入腔。

4.静输入晶体体液

腹膜食患者必须通过输液以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调。对严重衰竭病人应多输点浆、白蛋白,以补充因腔渗出而丢失的蛋白,防止低蛋白血症贫血

5.补充热量与

腹膜炎需要大量的热量与养以补其需要,需给予复方氨基酸液以减轻体蛋白的消耗,对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应考虑深静养治疗。

6.抗生素的应用

早期即应选用大量广谱抗生素,之后再据细菌培养结果加以调整。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如氯霉素、氯林可霉素、甲硝唑庆大霉素、氨基苄青霉素等。对革兰阴性杆菌血症者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菌必治等。

7.镇痛

对于诊断已明确、治疗法已确定的病人,用杜冷丁吗啡止痛。但如果诊断尚未确定,病人还需要观察时,不宜用止痛,以免掩盖病情。

(二)手术治疗

1.病灶处理

手术清除感染源越早,患者预后愈好,原则上手术切应该愈靠近病灶的部位愈好,以直切为宜便于上下延长、并适于改变手术式。

2.清理

在消除病因后,应尽可能的吸尽脓汁、清除之食物和残渣、粪便、异物等。

3.

的是使继续产生的渗液通过流物排出体外,以便使残存的炎症得到控制、局限和消失。防止脓肿的发生。弥漫性腹膜炎手术后只要清洗干净,一般不需流。但在下列情况下必须放置流:①坏死病灶未能彻底清除或有大量坏死物质无法清除;②手术部位有较多的渗液或渗;③已成局限性脓肿

预后

由于诊断和治疗水平的进步,急性腹膜炎的预后已较过去改善,但病死率仍在5%~10%。发生在硬化腹水基础上的原发性腹膜炎甚至高达40%。延误诊断而治疗较晚,小儿、老人及伴疾病与糖尿病者预后差。

预防

对可能腹膜炎的炎症性疾病及早进适当的治疗是预防腹膜炎的本措施。任何腔手术甚至包括腔穿刺等皆应严格执无菌操作,肠道手术前应给予抗菌药物服可减少腹膜炎的发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腹型偏头痛综合征

下一篇 肉质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