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二糖酶缺乏症

本病又称双糖不耐受症,系指各种先天性或后天性疾病,使小肠黏膜刷状缘双糖酶缺乏,使双糖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进食含有双糖的食物时发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双糖酶缺乏症,其中包括乳糖酶、蔗糖酶、麦糖酶、海藻糖酶等缺乏,以乳糖酶缺乏症最常见。乳糖酶缺乏症又称乳糖不耐受症或乳糖吸收不良症。乳糖酶能使乳糖分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由于乳糖酶缺乏,患者进食乳糖后仅有轻微的双糖吸收,余者均进入小肠......
目录

疾病描述

二糖酶缺乏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双糖酶缺乏症,其中包括乳糖酶、蔗糖酶、麦糖酶、海藻糖酶等缺乏,以乳糖酶缺乏症最常见。乳糖酶缺乏症又称乳糖不耐受症或乳糖吸收不良症。乳糖酶能使乳糖分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由于乳糖酶缺乏,患者进食乳糖后仅有轻微的双糖吸收,余者均进入小肠下段。肠腔的细菌使双糖发酵产生乳酸等有机酸及二氧化碳和氮,未吸收的双糖使肠腔渗透压增高,肠道水分吸收减少腹泻。有机酸对肠道作用使排出酸性粪便,由于产过多,腹胀及肠鸣。

流行病学

本病与遗传有,民族差异很大,白色人种少见。与环境无明显系。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较少见,而成人的后天性乳糖酶缺乏症较多见。

疾病病因

正常人小肠黏膜有多种二糖酶,如乳糖酶能将乳糖分解为半乳糖及葡萄糖;麦糖酶能将麦糖分解为葡萄糖及异麦糖;异麦糖酶能将异麦糖分解为两个分子的葡萄糖;蔗糖酶能分解蔗糖为葡萄糖及果糖;还有海藻糖酶能分解海藻糖为两个分子的葡萄糖。因为某些原因使二糖酶缺乏,从而二糖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导致腹泻。临床此病并不少见,但常不被重视。

病理生理

酶复物婴儿因为遗传的因素可有蔗糖酶及异麦糖酶缺乏。蔗糖-异麦糖吸收不良的缺陷要在蔗糖,而异麦糖缺陷是继发的。有研究显示该酶在细胞的处理有缺陷,堆积在质网。酶复物在高尔基复被阻断,而改变了的酶却被转运至细胞表面。由于以上各种因素,这种单基因疾病可呈异质性。该酶基因定位于染色体3q,是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纯合子终生有症状,杂合子只在婴儿期有症状而成年后症状可以消失。给予鲜酵母或活酵母可减轻其症状。人乳糖酶皮苷水解酶(lactase phlorizin hydrolase)的基因定位于第2号染色体。婴儿的小肠黏膜上皮刷状缘缺乏乳糖酶时,在首次母乳喂饲后即出现水样泻。成年人二糖酶缺乏最常见的是乳糖酶缺乏。乳糖酶活性在新生儿时最高,以后可降低至其最大量的10%,成年人乳糖酶缺乏者正是在这一水平。婴儿断奶之后,乳糖酶逐渐减少,再服牛奶时即易腹泻。这种酶的缺乏与遗传有,在白种人中占5%~30%,而75%为有色人种,包括亚洲与非洲人。蔗糖-异麦糖酶缺乏,可以减少到正常的10%~20%,肠黏膜正常,原因尚不明。此外在肠道感染时,二糖酶也可以暂时性分泌不足。

症状体征

1.乳糖酶缺乏时,服牛奶或乳糖后可腹鸣腹痛,或有绞痛,腹泻重者粪便呈水样,酸臭有沫。停服含乳糖的食物后症状消失。病人一般情况好,如无肠道手术历史一般无脂肪泻。蔗糖、异麦糖酶缺乏时,在服蔗糖及淀粉后腹泻症状与乳糖酶缺乏相似。

2.临床分类

(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婴儿出生后进食母乳或牛乳后不久即出现呕吐,不能成长,出现脱水、酸中毒、乳糖尿氨基酸尿症,病情严重,预后较差。

(2)先天性乳糖不耐受症:这是一种和先天性乳糖酶缺乏不同的疾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始喂养后出现暴发性腹泻,水样多的酸性大便,伴腹泻。可致呕吐脱水小管性酸中毒、双糖尿氨基酸尿、内障损伤,如诊断过迟可起死亡。停止喂乳后腹泻消失,无乳糖尿氨基酸尿症。

(3)成人后天性乳糖不耐受症:服牛乳后可起水样酸性便伴腹胀部不适。

(4)蔗糖-异麦糖吸收不良:是蔗糖α-糊酶缺乏所致,由于未吸收的蔗糖在肠腔过多造成渗透压过高和发酵性腹泻。粪便可呈酸性,粪pH 可达4.0~5.0,有酸味,量多,婴儿有剧泻,成年人却仅部不适。摄入甜食及水果后会出现症状。据说爱斯基摩人患本病者较多。占人的10%左右,但一般无症状

(5)海藻糖酶缺乏海藻糖酶缺乏症(trehalase deficiency)较少见,病人吃蕈类后腹痛腹泻、胀呕吐症状。粪便常为水样。蘑菇含海藻糖,海藻糖是一种1,α-葡萄糖-1-α-葡糖苷,腹泻只延续数小时,蘑菇类就不再发病。

诊断检查

诊断:据临床表现应怀疑本病,但肯定诊断尚需作肠黏膜胰酶活性测定及有糖的耐量试验。尚可据治疗反应来作出诊断,食相应糖后症状即可缓解。

实验室检查:

1.粪便检查 酸性粪便,pH 5.0~6.0。

2.乳糖耐量试验 乳糖50g 加温水400ml 空服下,于服前及服后15、30、60、90 及120min 抽测定糖,在试验过程中及试验后数小时,观察病人症状变化并检查粪便性质。糖检查升高>1.4mmol/L 者为正常,<1.1mmol/L 者为异常,在1.1~1.4mmol 者不能肯定。乳糖试验不正常的病人,在试验过程中或在试验以后常有以下症状:绞痛(45.4%)、腹泻(36.4%)、腹胀(18.2%)。有上述症状者占66.7%。

3.乳糖氢呼吸试验 服乳糖1g/kg,呼中氢超过基线20×10-6示乳糖吸收不良。乳糖在肠腔发酵产生过多的水,乳糖酶是基因水平调的,Ⅰ型是乳糖酶皮苷水解酶在mRNA 水平有减低;Ⅱ型是翻译后处理有异常而潴留在质网。这种低乳糖酶是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他助检查:小肠黏膜活检:小肠黏膜活检测定乳糖酶,显示活力低下。

鉴别诊断

应除外各种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如乳糜泻、小肠广泛切除术后、whipple病、Crohn 病、蓝氏贾第鞭毛虫病、小肠淋巴肉瘤小肠恶性淋巴等疾病及某些药物(如新霉素、考来烯胺)起的吸收不良。

治疗方案

要是限制饮食,食奶类及含有乳糖的食物。轻者牛奶限量,重者完全食,婴儿可给无糖牛奶或加乳糖酶,蔗糖-异麦糖酶缺乏者应限制蔗糖摄入,必要时限制淀粉摄入。继发性双糖酶缺乏常为多种酶缺乏。小肠刷状缘酶损害继发于涉及肠道的其他疾病如成人乳糜泻、淋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广泛的Crohn 病等,治疗原发病也许有可能恢复正常。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石筋草

下一篇 石笔海胆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