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石耳

石耳 石耳(Umbilicaria esculenta Miyoshi)是地衣门木耳植物,多生长在悬崖峭壁阴湿石缝中,木耳菇、脐衣、石壁石耳产自中国南、西南及陕南山区,含有高蛋白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养阴润凉血清热解毒的功效,是一种稀有的贵山珍,为著的“庐山三石”之一(另二石为石鸡、石)。地衣体单型,幼小时正,长大后为或稍不规则,直径12cm上下,大者可达1......
目录

形态特征

地衣体单型,幼小时正,长大后为或稍不规则,直径12cm上下,大者可达18cm,革质。裂边缘浅撕裂状;上表面褐色,近光滑,局部粗糙无光泽,或局部斑点落而白色层;下表面棕黑色至黑色,具细颗粒状突起,密生黑色粗短而具分叉的假根,中央脐部青灰色至黑色,直径5-12mm,有时自脐部向四周放射的明显而突出。子囊盘少见。

生长环境

石耳属于腐生性中温型真菌。菌丝在6~36℃之间均可生长,但以22~32℃最适宜;15~27℃都可分化出于实体,但以20~24℃最适宜。菌丝在含水量60%~70%的栽培料及段木中均可生长,子实体成时要求木含水量达70%以上,空相对湿度90%~95%。菌丝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长,子实体生长期需250~1000lx的光照强度。为好性真菌,pH5~5.6最适宜。

鉴别方式

性状鉴

石耳地衣体多干裂皱缩,呈状,平展后完整者呈不规则 ,直径12cm左右,边缘有时碎裂,小穿孔较大。脐突起。上表面灰棕色较光滑;下表面棕黑色至灰黑色,较粗糙,有由多数珊瑚黑色假根组成的羝毡层。干时质脆,易碎。折断面可见明显的黑白二层。微,味淡。以大、完整者为佳。

应用鉴

石耳木耳,地态略似,功用相近。然石耳以止为优;地以明为长,木耳以养阴为佳。《粤志》曰:凡香蕈感阴湿而成,善发冷,多和生姜食以良、惟石耳味甘腴,性平无毒,多食,人能润,在木耳、地之上。

药用成分

石耳石耳多糖。从子实体分离的一个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155000,由L-藻糖(fucose),L-阿拉伯糖(L-arabinose),D-木糖(D-xylose),D-甘糖(D-mannose),D-葡萄糖(D-glucose),葡萄糖醛酸(glucuronicacid)等组成。

菌丝体含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还含麦角甾醇(ergosterol),原维生素D2(provitaminD2),黑刺菌素(ustilaginoidin)。

生长在棉子壳上的石耳含总氨基酸11.50%,蛋白质(protein)13.85%,脂质(lipid)0.60%,糖66.22%,纤维素1.68%,胡萝卜素(carotene)0.22mg/kg,维生素(vitamin)A1.76u/g,维生素B10.88mg/kg,维生素B211.4mg/kg及各种无机元素:钾1.98%,钠0.055%,钙0.28%,镁0.23%,0.0017%。

植物文化

1、石耳石耳150g,枯矾30g,密陀僧30g。共研末为,如梧桐子大。每次于食前,以米饮送服20

源于《圣惠》。本要取石耳的止作用,枯矾密陀僧收涩肠道、制止出,共奏涩肠止之效。用于便血水止或肛。

2、石耳猪肉石耳15g,温水浸软,猪瘦肉90g,切,加水适量和盐少许,熟。上午一次,汤,下午一次,全部服食。

石耳化痰止咳,猪瘦肉能补虚。用于老年性慢性气管炎。少数病人服用后有轻度头昏肠不适、乏力等副作用,可在2~3天消失。

各家论述

1、《日用本草》:清心,养,止

2、《纲》:明,益

3、《医林纂要》:补,清,治肠风瘘,水,解热毒

4、《岭南采药录》:泻,止泄。

5、《饮新参》:清养阴,治劳咳吐血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中医论述

功能治:养阴润凉血清热解毒肺虚劳咳;吐血;衄崩漏肠风漏;肛;淋浊;带下;毒蛇咬伤烫伤和刀伤。

西医论述

1、对液系统的影响

(1)抗凝作用

300%石耳1ml/100g灌,连续20滴,实验结果表明,石耳能延长白陶土部分凝活酶时间12.06s,提高浆抗酶Ⅲ活性,具有明显的抗凝作用。石耳多糖50mg/kg给小静注、腔注射、灌,均有明显的抗凝作用;在体外实验中,石耳多糖亦有很强的抗凝活性。

(2)抗聚集作用

石耳的磷酸缓冲盐水提取物在试管明显抑制ADP起的聚集,并阻断低于16μmol/L的ADP激活释放5-羟色胺,石耳作用的有效成分是水溶性的。人服70g石耳后3h始出现功能降低,并持续24h。石耳菌丝体酸提取物体(大静注10g/kg或灌10g/kg连续15d),体外(25mg/ml,50mg/ml及100mg/ml(菌丝体))能明显抑制ADP诱导大聚集。醇提取物5g/kg,7g/kg灌,共15d,能明显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石耳酸性杂多糖小腔注射试验结果表明,该多糖具有促进白细胞增加,抗凝和降低的作用,其活性随着多糖分子量和糖醛酸含量降低而增大,即生物活性依赖于多糖在水中的溶解度。

(3)抗

石耳多糖18.5mg/kg,可明显延长特异性栓及纤维蛋白栓的成时间,缩短栓长度,减轻湿重和干重,减少数,降低粘附率和液粘度,并可明显缩短豚优球蛋白溶解时间,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纤溶酶活性,结果表明,石耳多糖有明显的抗栓作用。

(4)升白细胞作用

腔注射石耳多糖2mg/只,连续7d,有较好地对抗环磷酰胺起的白细胞下降的作用。

2、对免疫功能的促进作用

石耳多糖能增加小指数、半数溶血值(HC50)和玫瑰成率,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淋巴细胞转化等。石耳菌丝体250mg/kg,连续7d小腔注射能明显提高外周T淋巴细胞百分率;400mg/kg、800mg/kg皮下注射,共7d,使环磷酰胺起的半数溶血值HC50减少恢复正常。

3、对核酸和蛋白生物成的影响

石耳多糖100μg对人淋巴细胞核糖核酸核糖核酸成有显著促进作用。石耳多糖给小腔注射100mg/kg连续4d,对3H亮氨酸掺入小清蛋白有较弱的促进作用。

4、降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石耳30g/kg,连续灌服20d,石耳多糖28mg/kg,连服8d,均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清三酰甘油甘油三酯)和清总固醇(TC)含量,提高清高密度脂蛋白固醇(HDL-C)与总固醇比值,且有降固醇作用。石耳多糖180mg/kg灌服可防止高固醇起的小固醇血症成。每日在喂固醇同时,加喂石耳2.5g/只,共90d,有降低兔血固醇、过氧化脂质(LPO)、栓素A2(TXA2)的含量,提高前列环素/栓素A2(PGI2/TXA2)比值,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5、延缓衰老作用

每日给家兔石耳2.5g/只,共90d,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氧自由基,组织脂褐质,浆过氧化脂质,固醇含量及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作用。提示石耳可能通过降固醇,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脂褐质的成,以维护细胞的正常代谢,显示有延缓衰老作用。运用化发光分析法,研究了2.5%石耳水提取物50μl,800μl,1000μl对H2O2或由酶体系及非酶体系产生的超氧化物自由基(O-2)有清除作用,清除能力与用量之间呈量效系,提示石耳水提取物中含有抗氧化作用的成分。石耳多糖100mg/kg,腔注射,连续7d,可使小在水中平均游泳时间延长50.40%,有增强小疲劳的能力;还能明显降低小组织脂褐质含量;能明显增加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比活力;对小离体中单胺氧化酶B(MAO-B)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强度随浓度增加而加强,并能增加果蝇翔能力。石耳多糖能明显延长果蝇平均寿命,为对照组的1.26倍,石耳多糖40d后,果蝇脂褐质含量有所降低。

6、抗辐射及抗炎作用

腔注射石耳多糖100mg/kg,连续7d对60Coγ射线照射有拮抗作用,使小存活率提高1.56倍,腔注射60mg/只,对大由鸡蛋清起的足肿胀有一定的抗炎症作用。

7、抗溃疡作用

石耳多糖以每日70mg/kg灌,连续2d,能明显抑制大应激型溃疡成;以每日165mg/kg灌,连续12d,能促进酸型溃疡的愈,对酸分泌和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影响。

8、降糖作用

石耳多糖33mg/kg或100mg/kg灌,能明显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糖水平,服多糖后4~7h降糖作用最显著;还能减少糖尿病小饮水量。

9、抗生育作用

石耳多糖8.25mg/kg给小腔注射,抗着床和抗早孕效果最明显,终止中期妊娠作用略差些,但对孕卵运输则无效。

10、抗癌、抗突变作用

石耳热水提取物对瑞士肉瘤S180抑制率为42.5%~70%,对艾氏腹水癌抑制率为80%。石耳多糖200mg/(kg·d),连续10d有对抗环磷酰胺所致小骨髓微核率增加的作用。

11、抗菌作用石耳中分离的黑刺菌素有抗真菌作用。

12、毒性石耳多糖小腔注射的LD50为789.60±92.19mg/kg。

膳食价值

做法

1. 石耳干制品,用时需先用沸水,加少许盐发,软后轻轻揉搓,将细沙除净。然后磨去毛刺,以免感糙涩。因其自身无显味,制作菜肴须与鲜味原料相配,或用上汤赋味;

2. 需要注意的是,石耳入馔,一定要与生姜同烹,否则有异味。

美食烹饪

石耳

【原料】:净母鸡1只(约重1000克),石耳50克,小葱15克,

姜15克,火腿5克,盐5克,绍15克,熟猪油25克。

【制作】:

1.将石耳用温水泡,反复搓洗干净后再用冷水浸泡五、六次,洗净黑水和细沙,再切成象眼放锅里,加冷水500克,盐0.5克、绍5克和葱、姜各5克(姜拍松),在中上烧后捞出盛入碗石耳的水和葱、姜不用);鸡放入锅,加水烧后捞出晾凉。

2.准备砂锅1只,将鸡、火腿和剩余的葱、姜、绍一起放入砂锅,加水淹没,用旺,再换微,至鸡肉八成烂时,捞出火腿,拣去葱、姜,另将石耳倒入砂锅,加烂即成。

不适人群

阳虚体质,胃虚的病人不宜。

栽培技术

栽培

石耳栽培法有段木栽培与代料栽培等多种,现要介绍段木栽培

制种:

菌种有锯木屑菌种与条菌种,前者用锯木屑与麦麸等配制成培养基;后者用直径1cm的条切成1.5cm长,加入蔗糖、米糠等养成分,装瓶后高压灭菌,接入母种,在25~28℃下培养1个月,菌丝即可长满瓶。

木准备:

栽培场地选好后就应准备木,常用的木种类有完斗科和桦木材的树种,选胸高处直径10~12cm的树,砍伐后成1~1.2m长段,面用新石灰涂刷,然后置于通向阳处架晒。

接种:

接种用的工具应预先用乙醇消毒。先在木上;用电钻以7cm垂直打深1.5cm的,如用锯木屑菌种则应填满紧后盖好预制的树皮盖。条菌种插入接种孔后用锤敲紧,使之与段木表面平贴、无孔隙。

定植管理:

首先应上堆发菌,将接菌的“井”或“山”堆垛。堆温度以20~28℃为宜,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在南3~4星期,北需要4~5星期,当菌丝已伸延到木质部并产生少量时,应及时堆排场。一般采用平铺式排场,用枕木将木的一端或两端架起,整齐地排列在栽培场上,过1个月左右即可起架。搭架一般采用“人”法,先埋两有杈的木桩,地面留出70cm高,杈日上横放一横木,木斜立在横木两侧。呈“人”,相7cm,角度约45°为宜,晴天或新木角度可大些,雨天或隔年木角度应小些。起架阶段栽培场的温、湿、光、通气条件必须调好,但管理中是水分问题。起架后最好隔3天有一场小雨,半月有一场中、大雨,干旱时应人工喷水,解决干干湿湿的问题,保持相对湿度在90%~95%左右。喷水应在早晨和傍晚进

病虫害防治

危害石耳要杂菌有环纹炭团菌、麻炭团菌、韧草茵、朱红栓菌、绒毛栓菌等。要虫害有伪步虫、蛀虫、四斑丽(虫甲)、蓟马等。可用生石灰(1:100倍液)、退菌特(1:100倍液)、氯化锌(1:50倍液),防治杂菌污染。另外也可采用除虫菊、雷公藤等生物农药防治虫害。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