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胆源性慢性胰腺炎

源性慢性腺炎又称为源性慢性复发性腺炎,是道系统疾病起的腺疾病,表现为腺弥漫性或局限性反复发作的渐进性炎症改变和纤维化。道系统的疾病不仅可急性腺炎,而且常腺弥漫性或局限性反复发作的渐进性炎症改变和纤维化,临床称之为源性慢性腺炎或源性慢性复发性腺炎。1.梗阻因素在欧洲、亚洲及我国较多见。最常见的梗阻原因是结石起Vater壶部阻塞的原因有:结石通过或嵌顿......
目录

概述

道系统的疾病不仅可急性腺炎,而且常腺弥漫性或局限性反复发作的渐进性炎症改变和纤维化,临床称之为源性慢性腺炎或源性慢性复发性腺炎。

病因

1.梗阻因素

在欧洲、亚洲及我国较多见。最常见的梗阻原因是结石起Vater壶部阻塞的原因有:结石通过或嵌顿于Vater壶道蛔虫,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壶部括约痉挛,壶部狭窄等;共同通路的梗阻,导致胆汁反流进入管,造成胆汁诱发的实质损伤。单纯管梗阻也足以腺损害。

2.过量饮

在美国都市中过量饮急性腺炎的要原因。在我国此种情况也不少见。过量饮急性腺炎的发病有密切系。

3.暴饮暴食

尤其过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加之饮可刺激液的过量分泌,在伴有管部分梗阻时,可发生急性腺炎。

4.高脂血症

也是急性腺炎的一个病因高脂血症可继发于肾炎,去势治疗及应用外源性激素,以及遗传性高脂血症(I型、V型)。

5.高钙血症

常发生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病人。钙能诱导蛋白酶原激活使腺自身破坏;高钙可产生结石造成管梗阻;高钙还可刺激液分泌增多。腹膜吸收入液,使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大量胰酶可导致器官的损害,起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征。

临床表现

由于病变程度不同。症状和体征等临床表现也有很大差异。

1.腹痛

要临床症状腹痛剧烈,起始于中上,也可偏重于右上或左上,放射至部;累及全则呈带状部放射痛。饮诱发的腺炎常在醉酒后12~48小时期间发病,出现腹痛源性腺炎常在饱餐之后出现腹痛

2.恶心呕吐

常与腹痛伴发呕吐剧烈而频繁,呕吐物为十二指肠容,偶可伴咖啡容。

3.腹胀

早期为反射性麻痹,严重时可由腹膜蜂窝织炎刺激所致。邻近腺的上段小肠和横结麻痹扩张。腹胀以上腔积液时腹胀更明显:病人排便、排停止。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4.腹膜

水肿腺炎时,压痛只限于上部,常无明显紧张。出坏死性腺炎压痛明显,并有紧张和反跳痛,范围较广或延及全

5.其他

初期常呈中度发热,38℃左右。管炎者可伴寒战、高热。腺坏死伴感染时,高热为症状之一。黄疸可见于源性腺炎。或者由于总管被水肿头压迫所致。重症腺炎病人出现搏细速、压下降,低容量乃至休克。伴急性功能衰竭者有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发绀。还可有精神症状,包括感觉迟钝,意识模糊,易怒,精神变态昏迷。少数重症腺炎可于左部有青紫色斑(Grey~Turner征),在脐周也可有青紫色斑(Cullen征)。肠出时可发生呕血便血钙降低时,可出现手足抽搐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胰酶测定淀粉酶测定是被最广泛应用的诊断法。淀粉酶增高在发病后24小时可被测得,淀粉酶值明显升高>500U/dl(正常值40~180U/dl,Somogyi法),其后7天逐渐降至正常。尿淀粉酶测定也为诊断本病的一项敏感指标。尿淀粉酶升高稍迟但持续时间比淀粉酶长。尿淀粉酶明显升高(正常值80~300U/dl,Somogyi法)具有诊断意义。淀粉酶的测值愈高,诊断的正确率也越高。但淀粉酶值的高低,与病变的轻重程度并不一定成正比。清脂肪酶明显升(正常值23~300U/L)是诊断急性腺炎较客观的指标。淀粉酶的同工酶的测定提高了本病诊断的正确性。当淀粉酶升高但P~同工酶不高时可除外急性腺炎的诊断:

(2)其他包括白细胞计数增高,高糖,功能异常,低钙、分析及DIC指标异常等。诊断性穿刺偶尔用于诊断。穿刺液呈性混浊。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有诊断意义,由于本法的侵袭性和可能的并发症,因此并不是理想的诊断法。

2.放射影像诊断

(1)胸部X线不张,左半膈肌升高,左侧胸水等反映膈肌周围及腹膜后的炎症。支持急性腺炎的诊断但缺乏特异性,是助性诊断指标。

(2)部平可见十二指肠,表示近段空麻痹扩张。还可见结肠中断征,表示横结麻痹扩张,结肠和远段结肠体影。或可见到结石影和结石影,及影消失等。是急性腺炎的助诊断法。

(3)部B超可帮助诊断。B超扫描能发现水肿周液体的积聚。还可探查胆囊结石结石。但受局部充肠袢的遮盖。限制了其应用。

(4)增强CT扫描是近年来被广泛接受的敏感的确诊急性腺炎的法。腺的改变包括弥漫性或局灶性腺增大。水肿,坏死液化,腺周围组织变模糊,增厚。并可见积液。还可发现急性腺炎的并发病,如脓肿,假囊肿或坏死等,增强CT扫描坏死区呈低密度(11.1mnol/L),钙降低(<1.87mmol/L),血尿素氮或酐增高,酸中毒;Pa02下降<8kPa(<60mmHg),应考虑ARDS;甚至出现DIC、急性肾衰竭等。死亡率较高。

诊断

诊断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发现。

鉴别诊断

本病的鉴诊断面要考虑到十二指肠疾病及其他分泌的紊乱,非源性慢性腺炎其临床表现与本病基本相同,但病史明显不同,也无道疾病的症状与体征,不难鉴,本病与腺癌,囊肿有时易混淆,需认真鉴

并发症

1.糖尿病表现可表现为多饮消瘦,一般呈进性加重。

2.硬化肿大、腹水等。

3.黄疸头部纤维化,缩窄性乳头炎,总管结石时,可出现阻塞性黄疸

治疗

1.手术治疗

脓肿腺假囊肿腺坏死并感染是急性腺炎严重威胁生命的并发症。急性腺炎的手术治疗指征包括:诊断不确定;继发性的腺感染;道疾病;虽理支持治疗,而临床症状继续恶化。

(1)继发性腺感染的手术治疗手术要有两种:①剖清除坏死组织,放置多多孔流管,以便术后持续灌洗。然后将切。②剖清除坏死组织、创口部分敞流术。途径容易显,尤其采用上横切更易术中显和操作。术中清除充满组织碎屑的稠厚的脓汁及感染坏死组织,不作规则性腺切除术,避免用锐器解剖防止管损伤。周游离松动并冲洗,区域流要充分,放置多流管以备术后灌洗。创口部分敞流,除流充分外,尚便于术后多次清除继续坏死的组织。水中可同时行造瘘、空肠造瘘(用于肠养支持)及道引流术。偶有单发脓肿或感染性腺假囊肿可采用皮穿刺置管流治疗。

(2)源性腺炎的处理在重症源性腺炎。伴有壶部嵌顿结石道梗阻或道感染者,应该急诊手术或早期(72小时)手术,解除道梗阻,取出结石,畅通流,并据病情需要选择作胆囊切除术或网膜腺区流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纤维十二指肠镜Oddi括约取石,其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如果病人无道梗阻或感染,应非手术支持治疗,待病情缓解后,于出院前作择期道手术,以免出院后复发。部分病人可能在住院期间自排石,勿需再手术。也可选择在急性腺炎治愈后2~4周再入院作道手术。

2.药物治疗

据临床表现及分型,选择恰当的治疗法。

(1)食、管减压持续肠减压,防止呕吐和误吸。给全肠动力药可减轻腹胀急性腺炎的初期,轻型腺炎及尚无感染者均应采用非手术治疗。

(2)补充体液,防治休克全部病人均应补充液体、电解质和热量,以维持环稳定和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出现压,改善微环,保流灌注对急性腺炎的治疗有益。

(3)解痉止痛诊断明确者。发病早期可对症给予止痛药(哌替啶),但宜同时给解痉药(山莨菪碱、阿托品)。吗啡,以免起Oddi括约痉挛。

(4)抑制腺外分泌及胰酶抑制管减压、H2受体阻滞(如西咪替丁)、抗碱能药(如山莨菪碱、阿托品)、生长抑素等,但后者价格昂贵,一般用于病情比较严重的病人。蛋白酶抑制抑肽酶加贝酯等具有—定的抑制蛋白酶的作用。

(5)养支持早期食。要靠完全肠外养(TPN)。当腹痛、压痛和肠梗阻症状减轻后可恢复饮食。除高脂血症病人外,可应用脂肪乳作为热源。

(6)抗生素的应用早期给予抗生素治疗,在重症腺炎腺或周坏死时,应用广谱抗生素或选择性肠道应用抗生素可预防因肠道菌群移位造成的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

(7)中药治疗呕吐基本控制的情况下。通过管注入中药,注入后夹管2小时。常用如复方汤加减:银连翘黄连黄芩、厚朴、壳、木香红花、生大黄后下)。也可单用生大黄15g灌注。每天2次。

(8)腔渗出液的处理急性腺炎的腔渗出液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可致压、呼吸衰竭衰竭和管通透性的改变等。在重症腺炎中,一般认为腔渗出液可自吸收。如腹胀明显,腔渗出液多者应作腔灌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天竺葵

下一篇 石腊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