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石芥菜

石芥菜(Cardamine tangutorum O.E.Schulz),紫碎米荠 多年生草本,高15-50cm。细长呈鞭状,匍匐生长须根短而少。【拼音】 Shí Jiè Cài 【来源】药材基源:为十植物碎米荠的全草。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单一,不分枝,基部倾斜,上部直立,表面有沟棱,下部无毛,上部有少数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基生具长柄,有小3-5......
目录

简介

【拼音】 Shí Jiè Cài

【来源】药材基源:为十植物碎米荠的全草。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

形态特征

单一,不分枝,基部倾斜,上部直立,表面有沟棱,下部无毛,上部有少数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基生具长柄,有小3-5对,生小和侧生小均为长,长1.5-5cm,宽0.5-2cm,先端短尖,边缘具钝齿,基部楔形,无小叶柄,两 面和边缘均有少数短柔毛;通常仅有3枚,着生于的中、上部,具叶柄,长1-4cm,每枚有小时3-5对,与基生小相似,但叶形狭小,长约1.5-3cm,宽不到1cm。总状花序生,有十余朵;萼片4,外轮2枚长轮长,长5-7mm,基部囊状,边缘膜质,白色,外面带有紫色,疏被柔毛;花瓣4,紫色,倒卵状楔形,长8-15mm,先端截形,基部渐狭呈爪状;雄蕊6,4长2短,长雄蕊长约9mm,短雄蕊长7mm;雌蕊1,子房柱状,无毛,花柱与子房近于等粗,柱头不显着。角果线形而扁,长3-3.5cm,基部具长约1mm的子房柄。种子或长褐色期5-7月,果期6-8月。

生境

生态环境:生长在海拔2100-4400m的高山山沟、草地和林下阴湿处。

性状

性状鉴 细长,有较短的须状长15-50cm;表面黄绿色,有沟棱,下部通常无,上部通常有3枚奇数羽状复叶,小3-5对,多皱缩,展平后小叶片,长1.5-3.5cm,宽0.5-1cm,先端短尖,边缘有锯齿,基部楔形下延;无柄。总状花序紫色角果线形而扁,长3-3.5cm,绿褐色种子卵形或长,长约3mm,宽lmm;褐色微,味微苦。

功用

性味】苦;平

【功能治】瘀通;祛湿;止跌打损伤;湿痹痛;黄水疮;外伤

【用法用量】服:6-9g,服。外用:适量,捣

【摘录】《中华本草》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腺表皮

下一篇 胆汁淤积性黄疽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