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

源性急性腺炎是指由结石、炎症等管梗阻,黏膜屏障损害,液外溢,组织自我消化,急性源性腺炎。其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仅次于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急性道感染和十二指肠溃疡结石(25%):道系统的结石在体发生移动,不仅结石本身可造成壶部的狭窄,而且结石起黏膜的损伤,造成继发性水肿或感染,加重狭窄,壶部狭窄,压力增加,胆汁逆流入腺,胰酶被激活,......
目录

病因介绍

结石(25%):

道系统的结石在体发生移动,不仅结石本身可造成壶部的狭窄,而且结石起黏膜的损伤,造成继发性水肿或感染,加重狭窄,壶部狭窄,压力增加,胆汁逆流入腺,胰酶被激活,腺自身消化。

感染(20%):

道系统的细菌感染时,胆汁含有大量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其中的某些成分如细菌酰胺酶等可激活胰酶,造成腺的自身消化和急性炎症;总管的炎症可直接累及管,流不畅而向组织逆流而发病。

其他(10%):

寄生虫,瘢痕狭窄,肿及奥狄括约功能不全等均可造成管梗阻,液排泄不畅,胆汁逆流等而发生本病。

道的各种疾病,包括结石,蛔虫,感染,瘢痕狭窄,肿,炎性水肿等均可急性腺炎的发生,“共同通路”是其发生的解剖基础,其中结石和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

病机

结石嵌顿于壶部,胆汁通过共同管道逆流入,感染即带入管,②胆石排泄过程中,使Oddi括约发生麻痹性松弛,肠容物反流入管,导致腺炎,③毒性物质对组织的损伤,它们包括:游离胆汁酸,细菌,非结红素及溶血卵磷脂,游离胆汁酸具有毒性,可损害管黏膜屏障;细菌能分泌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后者能分解结红素为非结红素,而非结红素对腺有毒性;急性胆囊炎病人胆汁溶血卵磷脂,它能直接损害组织

疾病预防

1、本病系由道疾病起,因此,积极治疗道疾病,可有效防止本病的发生。例如﹐预防肠道蛔虫﹐及时治疗结石以及避免道疾病急性发作﹐都是避免急性腺炎的重要措施。

2、控制脂肪摄入,腺炎治疗期间,不要吃肥腻的肉类、避免酗,饮食结构中以吃低脂食品为,如豆制品、、蛋以及一些瘦肉。

并发症

1、黄疸

少数出坏死型病人,黄疸是严重感染起的功能损害的表现。

2、休克

部分病人搏加快,压降低,呼吸加快,面色苍白,肢端冷,表情淡漠烦躁不安。

3、出征象

局部皮肤呈青紫色,可见于部,前下壁或脐周。

常见症状

1、症状

(1)腹痛:是本病的症状,起始于上部,出现早,典型者常突然感脐上偏左疼痛,持续性并有阵发性加重,呈刀割样,常放射至肩部,胁部和部,随着炎症的扩腹痛范围可呈带状,或向全

(2)恶心呕吐:是本病的早期症状,几乎在腹痛的同时出现,初期发作较为频繁,常常为喷射状,容有食物和胆汁,晚期出现麻痹,可呕吐出粪样物。

(3)腹胀:是本病的常见症状腹胀的程度与腺炎的病变程度有一定系,轻者持续2~3天,重者可持续7天以上,常伴有排,排便中止。

(4)黄疸:一般较轻,多为阻塞性,但少数出坏死型病人,黄疸是严重感染起的功能损害的表现。

(5)其他:发热消化道出休克征等可出现于部分病人。

2、体征

(1)部压痛和紧张:多数患者部压痛,以上部为多紧张,但其程度不如肠穿孔胆囊穿孔,部分病人有弥漫性腹膜炎表现。

(2)休克:部分病人搏加快,压降低,呼吸加快,面色苍白,肢端冷,表情淡漠烦躁不安。

(3)出征象:外溢的液沿组织间隙达到皮下脂肪,使毛细管破裂出,因而局部皮肤呈青紫色,可见于部,前下壁或脐周。

(4)肠梗阻移动性浊音肠梗阻常为麻痹性,,渗出较多时,可叩出移动性浊音

疾病检查

1、液检查

本病常有低容量休克并感染 白细胞计数大多增高,血红蛋白和细胞比容增加,二氧化碳结力降低,糖在发作早期增高,持续数小时至数天,急性坏死型者钙在2~5天始下降,如果在1.75mmol以下,说明病情重笃,血尿淀粉酶增高是诊断腺炎的重要依据之一,急性腺炎病人70%~95%表现有淀粉酶增高,24h到达高峰,5天以恢复正常,持续增高12天以上者,表示已有并发症存在,尿淀粉酶增高稍迟出现而持续时间较长,清脂肪酶在发病后24h增高至1.5康氏单位以上。

2、腔穿刺

急性坏死型腺炎时,腔穿刺常可抽到混浊液,且可能见脂肪小滴,并发感染时可呈脓性,腔液淀粉酶常增高,往往高于淀粉酶,且持续时间也比淀粉酶长2~4天。

3、部平

急性腺炎病人中有2/3可显示异常,具体表现有:腺阴影增大,边缘不清,密度增高,局限性麻痹,横结肠断征(仰卧位时可见结肠,而横结肠中段无)。

4、胸部透视

可见左侧膈肌升高,中等量左胸腔积液,或左下不张。

5、B型超声检查

可发现腺弥漫性肿胀,增大,轮廓线略呈弧状膨出,阳性率可达45%~90%,并可发现道疾患。

6、CT检查

是现代灵敏的非侵袭性诊断法,70%~90%的病人有不正常表现:局灶性或弥漫性腺增大,密度不均,外不规则,腺或腺周围液体积聚等。

诊断鉴别

诊断

急性腺炎的诊断前仍缺乏统一标准,常要结临床,生化指标和影像检查结果作出综判断,1988年日本制定的标准如下:

1、急性腹痛发作伴有上部压痛或腹膜刺激征。

2、、尿或腹水胰酶升高。

3、影像检查,手术及活检发现腺有异常,具有含第1项在的2项以上标准并排除其他症者即可诊断为急性腺炎,临床可供参考。

早期或水肿腺炎应与十二指肠溃疡,急性道疾病,肠梗阻阑尾炎等相鉴,出坏死型腺炎需与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绞窄性肠梗阻肠系膜管栓塞,梗死等相鉴,通过一些特殊检查仍不能鉴时,应作剖探查,本病同非源性腺炎的鉴有时很困难,但是由于两者治疗基本相同,因此,不是鉴的重点。

治疗方式

本病常需中西医结治疗,尤其是对于急性出坏死型腺炎,更应当配休克、抗感染、对症支持、手术等措施。

1.控制饮食和肠减压

症状轻者进食少量清淡流质,恶心呕吐腹胀明显时,需肠减压,中药可自管注入。

2.支持疗法

补充电解质,维护足够的容量,补充足够、全面的养,对于提高本病疗效十分重要。

3.抗生素的应用

要是抑制肠道细菌生长,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常选用广谱抗生素

4.抗胰酶疗法

抑制腺分泌等措施均可应用。

5.手术治疗

前的趋势是在积极对症、支持疗法的基础上,待病人的急性症状已缓解之后,再采取延期手术,多在急性发作后7天左右进。但是对于诊断不肯定和使用各种支持疗法病情仍进性恶化者,应及时手术治疗。手术式应道病变的不同而选择。对于腺本身的处理可采用流、腺切除等术式。

疾病护理

保持良好的态非常重要,保持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不要恐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的观能动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饮食保健

1、绝对:一般痊愈需2--3个月,预防复发,仍须相当长的时间避免食用富含脂肪的食物。

2、忌食油腻性食物。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并能促进胆汁分泌,而胆汁又能激活腺中的消化酶,可使病情加重。因此,含脂肪较多的食物,如肥肉、生、芝麻、油、油炸食品等均应止食用。

3、用肉汤、汤、鸡汤、奶类、蛋黄等含脂肪的食物。

4、忌辛辣刺激调味品,如辣椒花椒粉、咖哩粉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肠梗阻

下一篇 胆囊管综合征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