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赤痢

赤痢中医称大便中带不带脓的痢疾。痢下多或下纯者。即痢。《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热乘于,则流渗入肠,与痢相杂下,故为赤痢。”赤痢中医称大便中带不带脓的痢疾。痢下多或下纯者。即痢。《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热乘于,则流渗入肠,与痢相杂下,故为赤痢。”以热毒起大便出。因湿热蕴,不消导,失健运,湿热夹滞所致。以痢下赤色,或如、稠粘臭秽、排便次数频多、里急后重......
目录

概述

赤痢中医称大便中带不带脓的痢疾。痢下多或下纯者。即痢。《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热乘于,则流渗入肠,与痢相杂下,故为赤痢。”

病因

热毒起大便出。因湿热蕴,不消导,失健运,湿热夹滞所致。以痢下赤色,或如、稠粘臭秽、排便次数频多、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热赤、舌苔黄腻、滑数有力等为特征。毒蕴结,胃气受损。以长期或反复发作的部隐痛,里急后重,粪质稀烂或便中带为特点的痢疾

症状

大便下里急后重,时时入厕,每次便量甚少。严重者,肛肠如筒,如屋漏,疼不食,危可伤阳生阴,以部隐痛,缠绵不已,喜喜温,痢下赤白清稀,无腥臭,或为白冻,甚则滑肛门坠胀,便后更甚,畏冷,四肢不温,淡不渴,食少疲,膝酸软,淡,苔薄白,沉细弱等为常见症。

检查

1、象:急性病例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有中等度升高,慢性病人可有轻度贫血

2、粪便检查:典型痢疾粪便中无粪质,量少,呈鲜红粘冻状,无臭味,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及红细胞,并有巨噬细胞,培养可检出致病菌,如采样不当,标本搁置过久,或患者已接受抗菌治疗,则培养结果常不理想,常用的鉴培养基为SS琼脂和麦康凯琼脂。

3、其他检查:荧光抗体染色技术为快速检查法之一,较细胞培养灵敏,国采用免疫荧光菌球法,法简便,灵敏性及特异性均高,采样后8小时即可作出诊断,且细菌可继续培养并作药敏试验,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急性期肠粘膜弥漫性充水肿,大量渗出,有浅表溃疡,有时有假膜成,慢性期的肠粘膜呈颗粒状,可见溃疡息肉成,自病变部位刮取分泌物作培养,可提高检出率,此外,X线钡检查在慢性期患者,可见肠道痉挛,动力改变,袋消失,肠腔狭窄,肠粘膜增厚,或呈段状,近年来有人以葡萄球菌协同凝集试验作为菌痢的快速诊断手段,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辨证

赤痢有:疫热痢、湿热痢、虚寒痢、休息痢五色痢、水谷痢、痢、痢等多种。对于痢症,古人以白冻者为湿;赤污者属热属毒;初患者为实为热者多;患时长者虚寒虚热者多。依古论,初秋痢疾多发,当属时疫;患时已逾十余日,当属虚寒;重坠严重,似如痢;脓兼杂,可为水谷;此皆典籍辨痢病之法,虽为正统之论,实不医。通法认为,只要有里急后重,时时入厕便脓者,即可定为痢。此病舌红而干,沉而数,可依热毒起大便出论治。

治疗

治法:热结肠中,痢疾痢汤,白术1钱,条芩1钱,苍术1钱5分,黄连1钱5分,干姜8分,黄柏8分,当归8分,滑石8分,乌梅2个。水,食前服。止痢疾鸦子(去皮油)10两,桂元肉20两。上为细末,水为,如绿豆大。每服1钱,用囊装服,水送下。

护理

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厕所及粪便管理,消灭苍蝇滋生地,发动群众消灭苍蝇。加强饮食卫生及水源管理,尤其对个体及饮食摊贩做好卫生监督检查工作。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细胞质基质

下一篇 肠系膜脂肪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