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莲子
基本概述
【汉语拼音】shi lian zi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RUCTTUS NELUMBINIS NUCIFERAE
【科属分类】 睡莲科
2.石 莲肉《圣惠方》:"去壳,微炒"、"炒令黄。"《产育宝庆集》:"炒令熟。"《本事方》:"去心。"《普济方》:"捶碎和壳用"。现行,取净石莲子,砸开,去壳及心,取净肉。
【生药材鉴定】性状鉴别 果实卵圆状椭圆形,两端略尖,长1.5-2cm,直径0.8-1.3cm。表面灰棕色至黑棕色,平滑,有白色霜粉,先端有圆孔状柱迹或有残留柱基,基部有果柄痕。质坚硬,不易破开,破开后内有1颗种子,卵形,种皮黄棕或红棕色,不易剥离, 子叶2枚,淡黄白色,粉性,中心有一暗绿色的 莲子心。气微,味微甘,胚芽苦。
【药材基源】为 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nuciferaGaertn.老熟的果实。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克。清湿热生用,清心宁神连心用。
【出处】《 中华本草》
植物形态
莲,多年生水生草本。 根茎横生,肥厚,节间膨大,内有多数纵行通气孔洞, 外生须状不定根。节上生叶,露出水面;叶柄着生于叶背中央,粗壮,圆柱形,多刺;叶片圆形,直径25-90cm,全缘或稍呈波状,上面粉绿色,下面叶脉从中央射出,有1-2次叉状分枝。花单生于花梗顶端,花梗与叶柄等长或稍长,也散生小刺;花直径10-20cm,芳香,红色、粉红色或白色;花瓣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10cm,宽3-5cm;雄蕊多数,花药条形,花丝细长,着生于托之一; 心皮多数埋藏于膨大的 花托内,子房椭圆形,花柱极短。花后结“ 莲蓬”,倒锥形,直径5-10cm,有小孔20-30个,每孔内含果实1枚;坚果椭圆形或卵形,长1.5-2.5cm,果皮革质,坚硬,熟时黑褐色。种子卵形,或椭圆形,长1.2-1.7cm, 种皮红色或白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各家论述】《 五杂俎》:"今赵州宁晋具有石莲子,皆埋土中,不知年代。居民掘土,往往得之。有娄斛者,其状如铁石,而肉芳香不枯,投水中即生莲叶。食之令人轻身延年,已泻痢诸疾。今医家不察,乃以番莲子代之,苦涩腥气,嚼之令人呕逆,岂能补益乎?"
生长环境
采摘储藏
资源分布
广布于南北各地。
功效
食用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