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细胞器

细胞器 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微器官,也称为拟器官或亚结构。其中质体液泡在光镜下即可分辨,其他细胞器一般需借助电子显微镜可观察。细胞器(organelle)一般认为是布在细胞质具有一定态和功能的微结构或微器官。但对于“细胞器”这一词的范围,还存在着某些不同意见。细胞中的细胞器要有:线粒体质网、中体、绿体,高尔基体核糖体等。它们组成了细胞的基本结构,使细胞能正常的......
目录

基本简介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细胞的细胞器细胞器分为:线粒体绿体;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核糖体,中体。其中,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细胞,液泡只存在于植物细胞和低等动物,中体只存在于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另外,在中阶段,细胞核并不承认为细胞器,而在大阶段,细胞核则被认为是细胞中最大,最重要的细胞器

细胞器是悬浮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具有特定结构功能的微小构造。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基本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控制遗传和代谢。成熟的植物细胞体积最大的液泡。动物细胞面积最大细胞器质网。

内质网

简要介绍

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单层膜,是细胞蛋白质加工,以及脂质成的“车间”。可分为滑面质网和粗面质网,粗面质网加工蛋白,滑面质网成脂质。真核动植物细胞中都含有质网。

单层膜:一般真核细胞中都有质网,少数高度分化真核细胞(如人的成熟红细胞)以及原核细胞中没有质网。在电镜下可以看到质网是一种复杂的结构,它是由单层膜围成的扁平囊状的腔或管组成,这些管腔彼此之间以及与核被膜之间是相连通的。质网功能分为糙面质网(rough ER)和光面质网(smooth ER)两类。糙面质网上所附着的颗粒是核糖体,它是蛋白质成的场所。因此糙面质网最要的功能是成分泌性蛋白质,膜蛋白以及质网和溶酶体中的蛋白质。所成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及其折叠与装配也都发生在质网中。其次是参与制造更多的膜。光面质网上没有核糖体,但是在膜上却镶嵌着许多具有活性的酶。光面质网最要的功能是成脂类,包括脂肪、磷脂和甾醇等。

功能

粗面内质网质网是指细胞质中一系列囊腔和细管,彼此相通,成一个隔离于细胞质基质的管道系统。它是细胞质的膜系统,外与细胞膜相连,与核孔复体相通,将细胞中的各种结构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承担细胞物质运输的作用。

质网能有效地增加细胞的膜面积,质网能将细胞的各种结构有机地联结成一个整体。这两种质网的比例与细胞的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腺细胞中粗面型质网特发达,这与腺细胞成和分泌大量的消化酶蛋白有,在睾丸卵巢中分泌性激素的细胞中,则滑面型质网特发达,这与成和分泌性激素细胞质质网的发达程度与其生命活动的旺盛程度呈正相

质网和核糖体是细胞蛋白质成和加工的及脂质成“车间”。

两种种类

滑面内质网质网膜上有没有附着核糖体,将质网分为滑面型质网(又称光面质网)(smooth ER)和粗面型质网(rough ER)两种。滑面质网上没有核糖体附着,这种质网所占比例较少,但功能较复杂,它与脂类、糖类代谢有。粗面质网上附着有核糖体,其排列也较滑面质网规则,功能要与蛋白质的成有。电镜下,质网是由单位膜构成的扁囊(池)和小管,并互相通连。粗面质网由扁囊和附着在其外表面的核糖体构成,表面粗糙,细胞核周围的粗面质网可与核膜外层通连。要功能是成分泌蛋白质。滑面质网表面光滑无核糖体附着,要参与类固醇、脂类的成与运输,糖代谢及激素的灭活等。

核糖体

简介

核糖体是无膜结构,分为附着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将氨基酸成蛋白质是由rRNA和核糖核蛋白构成的微小颗粒,是成蛋白质的场所,所有细胞都含有核糖体

核糖体核糖体是细胞一种核糖核蛋白颗粒,要由RNA(rRNA)和蛋白质构成,其惟一功能是照mRNA的指令将氨基酸成蛋白质多肽链,所以核糖体是细胞蛋白质成的分子机器。 核糖体无膜结构要由蛋白质(40%)和RNA(60%)构成。核糖体沉降系数分为两类,一类(70S)存在于细菌等原核生物中,另一类(80S)存在于真核细胞细胞质中。他们有的浮在细胞,有的结集在一起。

核糖体是蛋白质成的场所,它是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的,蛋白质在表面(称为大亚基),rRNA在部(称为小亚基),并以共价键结核糖体是多种酶的集体,有多个活性中共同承担蛋白质成功能。而每个活性中又都是由一组特殊的蛋白质构成,每种酶或蛋白也只有在整体结构中才具有催化活性。

每一细胞核糖体的数可达数百万个,大部分处在细胞溶中,也有一些处在线粒体绿体中。游离核糖体细胞质留存的蛋白质,如膜中的结构蛋白;而附在质网上的核糖体成向细胞外分泌的蛋白质,成后向S-ER输送,成分泌,输送到高尔基体,由高尔基体加工、排放。

种类划分

核糖体存在的部位可分为三种类型:细胞质核糖体线粒体核糖体绿体核糖体

存在的生物类型 可分为两种类型:真核生物核糖体和原核生物核糖体

原核细胞核糖体较小,沉降系数为70S,相对分子质量为2.5x103 kDa,由50S和30S两个亚基组成; 而真核细胞核糖体体积较大,沉降系数是80S,相对分子质量为3.9~4.5x103 kDa,由60S和40S两个亚基组成。典型的原核生物大肠杆菌核糖体是由50S大亚基和30S小亚基组成的。在完整的核糖体中,rRNA约占2/3,蛋白质约为1/3。50S大亚基含有34多肽链和两种RNA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rRNA的沉降系数为23S,相对分子质量小的rRNA为5S。30S小亚基含有21多肽链和一个16S的rRNA分子。

真核细胞中,核糖体蛋白质成时,既可以游离在细胞质中,称为游离核糖体(free ribosome)。也可以附着在质网的表面,称为膜旁核糖体或附着核糖体。参与构成RER,称为固着核糖体或膜旁核糖体,是以大亚基部与膜接着游离核糖体(free ribosome)。分布在线粒体中的核糖体,比一般核糖体小,约为55S(35S和25S大、小亚基),称为胞器或线粒体核体。凡是幼稚的、未分化的细胞、胚胎细胞、培养细胞、肿细胞,它们生长迅速,在胞质中一般具有大量游离核糖体真核细胞含有较多的核糖体,每个细胞平均有106~107个,而原核细胞核糖体较少每个细胞平均只有1.5×104~1.8×104个。真核细胞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80S,大亚基为60S,小亚基为40S。在大亚基中,有大约49种蛋白质,另外有三种rRNA∶28S rRNA、5S rRNA和5.8S rRNA。小亚基含有大约33种蛋白质,一种18S的rRNA。

无论哪种核糖体,在执功能时,即进蛋白质成时,常3~5个或几十个甚至更多聚集并与mRNA结在一起,由mRNA分子与小亚基凹沟处结,再与大亚基结成一,称为多聚核糖体(游离多聚核糖体及固着多聚核糖体),Polyribosome或Polysome。mRNA的长短,决定多聚核糖体的多少,可排列成螺纹状,念珠状等,多聚核糖体成蛋白质的功能团。此时,每一核糖体上均在以mRNA的密码为模,翻译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在活细胞中,核糖体的大小亚基,单核糖体和多聚核糖体是处于一种不断解聚与聚的动态平衡中,随功能而变化,执功能量为多聚核糖体、功能完成后解聚为大、小亚基。

在细胞中的分布分类,可分为游离核糖体和附着核糖体。游离核糖体位于细胞质基质中,成胞蛋白,分泌在细胞;附着核糖体要附着在糙面质网上,负责成外运蛋白,分泌在细胞外。

高尔基体

高尔基体(Golgi apparatus,Golgi complex)亦称高尔基复体、高尔基器。是真核细胞膜系统的组成之一。为意大利细胞家高尔基Golgi于1898年首次用银染法在神经细胞中发现。是由光面膜组成的囊系统,它由扁平膜囊(saccules)、大囊(vacuoles)、小囊(vesicles)三个基本成分组成。

高尔基体单层膜,对来自质网的蛋白质再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真核动植物细胞中都含有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参与分泌物的成,在植物细胞中参与细胞壁成。

高尔基体在分泌蛋白的成与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高尔基体由一系列扁平小囊和小所组成,分泌旺盛的细胞,较发达。在电镜下得到确认的高尔基体是由单层膜围成的扁平囊和小,成堆的囊并不像质网那样相互连接。在一个细胞中高尔基体只有少数几堆,至多不过上百。

(1)是细胞分泌物的最后加工和包装的场所,分泌通过外排作用排出细胞外。

(2)能成多糖,如粘液,植物细胞的各种细胞外多糖。

(3)断裂后溶酶体

高尔基体要是对来自质网的蛋白质进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注:囊产生的向是细胞膜或者说高尔基体的成熟面面向细胞膜,成面面向细胞质。)

溶酶体

溶酶体是单层膜结构,是“消化车间”,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入侵的病毒或细菌,真核动植物细胞中都含有溶酶体

细胞器-溶酶体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断裂产生,单层膜包裹的小,数可多可少,大小也不等,含有60多种能够水解多糖,磷脂,核酸和蛋白质的酸性酶,这些酶有的是水溶性的,有的则结在膜上。溶酶体的pH为5左右,是其中酶促反应的最适pH。溶酶体处于,完成其生理功能的不同阶段,大致可分为: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和残余小体。

溶酶体的功能有二:

一是与食物,将细胞吞噬进的食物或致病菌等大颗粒物质消化成生物大分子,残渣通过外排作用排出细胞;

二是在细胞分化过程中,某些衰老细胞器和生物大分子等陷入溶酶体并被消化掉,这是机体自身重新组织的需要。

线粒体

线粒体状为棒状,是细胞进有氧呼吸的要场所,具有双层膜,层膜向折叠成“嵴”(作用是可以扩大酶的附着位点)。线粒体又称"动力车间",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含核糖体,可产生DNA和RNA,能相对独立遗传。存在于所有真核生物细胞中(厌氧菌及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动植物细胞中都含有线粒体(除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外),分布于代谢旺盛处,属于半自细胞器

线粒体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外膜是平滑而连续的界膜;膜反复延伸折入部空间,成嵴。外膜不相通,成膜腔。光镜下,线粒体成颗粒状或短杆状,横径0.2um~8um,细菌大小。线粒体是细胞产生ATP的重要部位,是细胞动力工厂或能量转换器。线粒体具有半自性,腔有成环状的DNA分子、少量RNA和70S核糖体,它们都能自分化,但是部分蛋白质还要在胞质成。

(注:厌氧性生物无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进有氧呼吸的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

翔鸟类胸肌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比不翔鸟类多。运动员细胞线粒体的数量比缺乏锻炼的人多。在体外培养细胞时,新生细胞比衰老细胞或病变细胞的线粒体多。

注:能进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线粒体,如细菌(含有呼吸酶)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要场所,“细胞动力车间”。

叶绿体

绿体具有双层膜。是绿色植物能进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产生氧和有机物,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双层膜,状为扁平椭球或球,含核糖体可产生DNA和RNA,属于半自细胞器

注:1、能进作用的细胞并不一定都含有绿体,如蓝藻(其中只含有绿素);2、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含有绿体,只分布于绿色植物绿色器官中,如洋葱表皮细胞,根尖细胞等

叶绿体绿体属于有色体(与白色体相对),由质体前体受光照刺激发育而成。

高等植物绿体外如凸透镜,具有双层膜结构,两膜间没有联系。在绿体部存在复杂的层膜结构,它悬浮于基质中,这些层膜又叫类囊体(thylakoids),类囊体是绿体膜系统的构造单位,为扁平袋状结构。类囊体通常是几十个垛叠在一起而成为基粒(grana),类囊体膜上有作用的色素和电子传递系统。

绿色植物和藻类中普遍存在的绿体是作用场所。同时绿体也有自己特有的双链环状DNA、少量RNA、核糖体和进蛋白质生物成的酶,能成出一部分自己所必需的蛋白质,因此绿体共生起源假说为许多人所认可。

绿体是绿色植物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中心体

简单介绍

细胞器体是细胞中一种重要的无膜结构细胞器,存在于动物及低等植物细胞中。每个中要含有两个中粒。它是细胞分裂时部活动的中。高中《生物》对“中体和中粒”是这样描述的:“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都有中体。它总是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中,接近于细胞的中,因此叫中体。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每个中体含有两个中粒,这两个中粒相互垂直排列。中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笔者认为如此描述不尽严谨,有以下几处值得商榷:

体一般位于细胞核旁,高尔基区中央。在细胞分裂前,中体完成自身复制成两个,然后分向细胞两极移动;到中期时,两个中体分移到细胞两极;到细胞分裂后期、末期,随细胞的分裂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而且,绝大多数动物细胞的中细胞核区,而中体只是位于细胞核一侧的高尔基区的中央。

因此,以“位于……接近于细胞的中”而命“中体”不尽科,只能说:“中体通常位于细胞核一侧的细胞质中”。

组成及其可视度

1、发现及组成

早在19世纪Von Beneden(1876)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现中粒(centrioles)。在光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中粒成对存在。中粒在细胞分裂时,周围出现一个比较明亮的区域称中粒团。在中粒团的外面还有一圈染色较深的区域,起来称为中球(centrosphere)。成对的中粒及其所附属的中球统称中体(centrosome)。

2、可视度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中粒的超微结构。中粒为成对的筒状小体,长度大约为0.3~0.5微米,直径为0.15~0.20 微米。每个中粒由27条很短的微管组成。在横切面上,可以看到中筒状的壁是由9组三联体微管盘绕成环状结构。尽管普通光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2微米,但已可以看到成对的中粒的存在了。

因此,在普通光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每个中要含有两个中粒。而在电子显微镜下已可以看到中粒的三联体组成等更细微的结构了。

粒与细胞分裂

在细胞分裂间期的S期,两个相互垂直的中粒已自身复制成两对中体。在细胞分裂前期,两对中体分向细胞两极移动,当中有凝化的纺锤丝相连。到中期时,成对的中粒(中体)移到细胞两极,当中的纺锤丝成纺锤体。到了分裂后期、末期,纺锤丝、纺锤体逐渐不鲜明,已在细胞两极的中体也随细胞的分裂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体在细胞分裂时期,中粒在结构上也发生一定的变化。首先是在中粒的周围生长出一些小体,每个小体有一个短杆与中粒上的每个三联体微管相联。因此,实际上每个中粒上是相联九对纺锤丝、纺锤丝以中粒向四周放射,这种放射的纺锤丝——星射线就构成中粒四周的星体。中体之间的纺锤丝(星射线)牵着染色体,导致了染色体的移动,故称为染色体丝。

因此,中粒(中体)参加细胞分裂的活动,是细胞分裂时部运动的中。即,中粒与细胞分裂有,而不仅仅“与细胞的有丝分裂”。只是,中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现,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研究得较多而已。

综上所述,对于“中体和中粒”应如此描述:“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都有中体,它通常位于细胞核一侧的细胞质中。在光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每个中要含有两个中粒,这两个中粒互相垂直排列,中体与细胞分裂有”。

液泡

液泡在成熟的活的植物细胞中经常都有一个大的充满液体的中央液泡,是在细胞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小的液泡而成的,是单层膜包围的充满水液的液泡中含有无机盐、氨基酸、糖类以及各种色素等代谢物,甚至还含有有毒化物,并处于高渗状态,使细胞处于吸涨饱满的状态。

单层膜,只存在于植物细胞,是调细胞的环境,是植物细胞保持坚挺的细胞器。含有细胞液,色素(花青素等)。

注: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都含有大液泡,只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有。

细胞器观察方法

高尔基复体观察

高尔基体1. 用镀银法染色的豚神经光镜切神经细胞因成运输大量的蛋白质而含有发达的质网和高尔基复体,在低倍镜下观察,神经的假单极细胞体被神经束分隔成群。

2. 神经细胞的胞体呈

3. 转换高倍镜观察,细胞中央不着色的区为细胞核

4. 在核的周围有黑褐色颗粒状或呈不规则的条索状结构即为高尔基复体。

尼氏小体观察

1. 甲苯胺兰染色的牛脊髓,尼氏小体即光镜下的粗面质网。

尼氏小体2. 在低倍镜卡观察,染成蓝色的大三角、星细胞就是脊髓前角神经细胞,染色较深的小细胞为神经质细胞。

3. 转换高倍镜观察,可见脊髓前角神经细胞的细胞质中许多蓝色颗粒或网状结构即为尼氏小体。

体观察

中心体1. 苏木素染色的马蛔虫子宫,在低倍镜下观察可见许多卵细胞,细胞的外面有卵壳,细胞与卵壳之间的腔叫卵壳腔。

2. 在某些卵细胞,于核附近有的小粒—中粒,它与周围致密的细胞质—中球,组成中体。

3. 转换高倍镜观察,可见中体的外围还有星状的放射细丝即星体。

延伸

细胞器70年代美国细胞生物家K.R.波特用高穿透力的高压电子显微镜观察戊二醛固定的离体培养的细胞,才在细胞基质发现微梁网。于是便把基质分为两个部分:①微梁网,分布在整个细胞中,由蛋白质性质的微梁纤维构成。②水状的网空间,其中溶解或悬浮着多种小分子,如糖、氨基酸、无机盐等。微梁网的边缘附着在细胞的质膜上,并与微管微丝等细胞架成分交织成为网架,支挂着质网、线粒体细胞器。游离的多核糖体则悬于微梁网的交叉点上。整个细胞质呈现复杂的结构秩序。

有人先用去垢处理细胞,去除可溶性蛋白质,再用改良的水干法制备细胞标本,在电子显微镜下就看不到微梁结构。若不去垢处理,则出现微梁网。因此,微梁网是否真正存在还不能确定。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