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石鳖

石鳖属于多纲(Polyplacophora)中原始类型的贝类,它们的色和石一样,状有点像陆地上的潮虫。通常呈卵,扁平,两侧对称。贝壳由8块壳覆瓦状排列而组成。贝壳周围有一圈外套膜,又称环带。足扁而宽,几占整个身体面,适于吸附在石表面或匍匐爬。是海洋浮游生物重要组成之一。草药】: 石鳖 【来源】为石鳖科动物石鳖。 【性味】甘,凉,无毒。 【功用治】治淋疾病,磨水服。 鳖(c......
目录

简介

石鳖图册草药】: 石鳖

【来源】为石鳖科动物石鳖

性味】甘,凉,无毒

【功用治】治淋疾病,磨水服。

石鳖图册鳖(chiton)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多纲(Polyplacophora)的海产动物,近600种。世界性分布,但多见于温暖地区。通常呈卵,扁平,两侧对称。贝壳由8块壳覆瓦状排列而组成。贝壳周围有一圈外套膜,又称环带。足扁而宽,几占整个身体面,适于吸附在石表面或匍匐爬有发达的齿,可从石上刮食藻类等植物。足的两侧有沟,沟有 鳃。多数种类最长达5公分(2吋),惟北美 太平洋沿岸的斯特勒氏隐石鳖(Cryptochitonstelleri)可长到43公分。石鳖体柔软,伸屈性大,能紧贴在石缝,不依附他物时能卷成球状。在石上贴附极牢,强撬下可使之受伤。多见于潮间带或浅水中(尤其是温暖地区)。较冷的地区生活于深水中,直到4,000公(13,000呎)深处。多数夜性。幼体( 担轮幼体)自由生活,数量极多,是 海洋浮游生物重要组成之一。 石鳖的脚很肥大,大致为面很平,用以附着在石表面或在石上爬,它爬的速度很慢,多半在夜间才动。如果有足够的食物供应,它们可以在一个定点停留很长时期。有人曾观察一种石鳖的活动情况,在九个月当中它活动的范围不超过l/2平米。石鳖是一种移动缓慢、吃 水藻的软体动物,遍布世界各地,特是在候温暖的地区。石鳖呈卵,一般只长到5厘米。但在北美的太平洋海岸,有一种石鳖可长到43厘米长,而且都有进化得很有效的进食工具——齿,可以用它刮下长在石头上的水藻。但石鳖中的另类——戴面纱的石鳖却不吃素,它们用自己的面纱做成一个45°角的陷阱,当一些不知危险的小东西,如小、小螃蟹,靠近戴面纱的陷阱时,“啪!”石鳖立即拉下面纱,罩住猎物,然后,用齿咀嚼这些养的食品。如果想把它采下来,必须出其不意,如果触撞了它,它有了准备,要采下就此较困难了。有时候甚至把它的身体弄破了,也拿不下来。达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石鳖脚的肉一收缩,能使脚的面与石之间成一个真空的 腔,并且还能分泌粘着物,这样就紧紧地粘着在石上了。 石鳖脚周围的外套腔中,可以看到一圈环生的羽状鳃。水流从石鳖身体前端两侧的入水孔流入进水腔,然后由进水腔过鳃流向出水腔,最后从身体后面的出水孔流至体外。如此环不已,石鳖便利用通过 鳃的海水进 体交换,完成呼吸及环作用。

石鳖的头部没有眼睛。那么,它的眼睛长在什么地呢?说来很奇怪,它的眼睛是长在身体部的贝壳上面的。为什么的动物眼睛都长在头上而石鳖却长在上呢?因为石鳖的头是盖在贝壳的下面,只有贝壳在外面,能接触到光线,所以眼睛也只有长在这部分才管用。这是生物身体构造跟环境条件统一的一个例子。石鳖的眼睛非常多,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在贝壳上,以前边的壳上为最多。这种眼睛很小,直径约 0.06一O.07毫米,不能看到物体。有的种类的眼睛,只能感觉到海水的振动或扰乱。有的种类眼中虽有角膜、晶体、色素层、网膜结构,但也只能够感光。 石鳖的 贝壳是由覆瓦状排列的八个壳连接而成的,所以一受刺激,它能像很多昆虫的幼虫一样,把身体向面蜷缩起来。因此采得的标本不能直接浸在 或 福尔马林里,必须先进麻醉,使它失去知觉以后再浸入。不然,它们便会缩成一团,而完全看不出原来的面了。石鳖的种类很多,世界各地的海洋里都有分布,通常生活在海水盐度正常的礁海岸或盐度较高的大洋底部。石鳖的身体一般很小,中国常见的种类其身体的长度约2~3厘米。由于石鳖是 贝类中的原始类型,所以在科研究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石鳖图册石鳖图册

品种

分类

石鳖的种类很多,世界各地的海里都有分布。通常生活在海水盐度正常的岸或盐度较高的大洋底部,在有淡水流入的 河区很少, 除了浅海石上生活的许多种类以外,也有少数种类生活在深海、有的种类附着在 海藻或共它动物的身体上生活。它们身体的色跟它们附着的物体或生物的色相似,是很好的 保护色。

红条毛肤石

体卵,长27-33mm,宽16-21mm。体色变化大,多为灰绿色或青灰色。扁平,头在冯下,无眼及触角,有一短而下弯的中为齿很长。面中央突起,有呈覆瓦状排列的石来质壳8块,暗绿色中央具有3条红色色带。前端头壳部较光滑,边缘部分有低平粒状突起,面前的嵌入齿裂5个。 近两端的壳长宽略相近,中间的壳略宽,峰部有纵肋,翼部有较大的颗较状突起,嵌入的翼部位置具1个齿裂。尾壳较小, 前缘中央微凹,后缘弧,表面有颗料状突起,嵌入后区两侧各具1齿裂。在壳的四周置有一圈外套膜,成较宽的环带,呈深绿色,其周围相间布有18丛棘束。面平担,足扁而宽,几占整个面。足与外套膜之间成一较狭的外套沟。沟中有鳃22-24对。鳃列长约为足长的2/3。 生殖孔和排泄孔位于外套沟稍后端。肛门位于足的后

函馆锉石鳖

体卵,长22-35mm,宽12-19mm,扁平,外表圭黄色或暗绿色,并杂有深色斑点。头壳放射肋细密,甚多,嵌入具15-19个齿裂。中间壳中央部有显著的网状刻纹。翼部有5-7条放射肋。嵌入每侧具2-3个齿裂。尾壳 中央区的刻纹与中间壳的网状相同,后区具细密的放射肋及环状纹,嵌入具12-20个齿裂。周围环带窄,表面布满大小不等的鳞片。鳃35对,鳃列与足等长。

网纹鬃毛石

(MopaliaretiferaThiele)

身体呈,壳白色,杂有红色绿色褐色的斑点。头,具有网状刻纹和10条颗粒的放 射胁。中间的中央部有网状刻纹,翼部有2条粗大的、具有粒状突起的肋。尾自壳向两侧各有1条突起肋,末端有一易燃明显的缺刻。环带土黄色, 周缘有1列大小均匀的刺,表面被有很多小型的刺和大型的鬃毛状棘。分布于中国福建东以北的沿海,生活在潮间带。

日本石鳖

[Placiphorellajaponica(Dall)],壳短而宽,较扁平。环带前缘特宽,上面布有粗短的棒状棘,见于中国东南沿海潮间带的低潮区。

石鳖

斑锉石鳖

[Ischnochitoncomptus(Gould)]体长,壳扁平,色多变化。头有多数细小的放射胁, 嵌入 具12个齿裂。中间嵌入每侧各具1个齿裂。尾嵌入具12个齿裂。环带窄。生活于 潮间带,是中国沿海习见的种。

朝鲜鳞带石鳖

[Lepidozonacoreanica(Reeve)],体呈。壳高,龙骨较发达,全体灰黑色。头有16条由粒状突起联成的末端分叉的放射胁, 嵌入有14个齿裂。中间的中央部具有粒状突起的纵肋,翼部也有明显的粗肋数条,肋上有较大的粒状突起,嵌入两侧各具2个齿裂。尾中央区有纵肋,后区有放射胁,嵌入具12个齿裂。环带窄,被以鳞片。鳃34对。生活于潮间带,为中国海滨习见种类之一。

日本石鳖

[Liolophurajaponica(Lischke)],体长,壳褐色环带黑色白色的棘相间排列,吾带状。 头上有互相交织的细放射胁和生长纹;中间具有同环纹;尾小。在8枚壳中以第三最宽。环带上着生粗而短的石灰棘。鳃数多。见于中国东南沿海。

平濑锦石鳖

(OnithochitonhiraseiPilsbry),体呈长,壳纹鲜艳,以第二的长度最大。头,布有放射状排列的壳眼, 嵌入具有9个垂直的齿裂。中间峰部三角,翼部特显著,前缘有3~4壳眼,嵌入每侧各具1个齿裂。尾大,后缘有壳眼2~3环带表面生有微细的小毛,鳃32对。生活于潮间带,见于中国东南沿海。

石鳖

[Cryptoplaxoculata(QuoyetGaimard)]体蠕虫,两端。壳小,成体第1~4壳相互连接,第5~8壳 分离;幼小个体8枚壳都互相连接。在前3枚壳的周围有1圈黑色的棘,黑棘之外又有1圈白色的棘,如眼状。环带发达,浅黄色,第3~4壳之间和第5壳的位置上,各有1条黑色色带。鳃28对。生活在 珊瑚礁间,见于中国 海南岛南端和 西沙群岛。

做为药材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1) 红条毛肤石鳖,全体呈卵面有8块呈覆瓦状披列的石灰质的壳。壳绿色,中部有3条红色色带。环带较宽,深绿色,其上面有18丛棘束。腥,味咸。(2) 函馆锉石鳖似红条毛肤石鳖。唯中间壳中央部有显著的网状纹理,翼部有5-7条放射肋纹。

生态环境

1.栖息于潮间带石上,北可生活于数米深的浅海。能缓慢匍匐爬于海藻丛中喜附着于石石缝或阴处。

2.栖息于潮间带礁石上或石缝间,以中下区为多。

采收和储藏

在海滩上或石缝间捕捉。捕得后洗净,置阴暗通处晾干 资源分布

1.中国沿海均有分布。

2.分布于 渤海、 黄海沿岸。生活于 潮间带,为中国海滨习见种

中药化鉴定

(1)取本品粗粉适量,加 石油醚提取,提取液浓缩至干,残渣加氯信2ml溶解后移入小 试管,沿 管壁滴加 浓硫酸1ml,静止10min,上层显橙红色,并有蓝色荧光,两液界面呈血红色环。

(2)取(1)项提取过的残渣加水,取水液1ml加入等量的 茚三酮试,水加热10min,呈紫色

来源

石鳖科动物石鳖的 化石。

石鳖

性味

甘,凉,无毒。 功用

治淋疾病,磨水服,颈淋巴结结, 病, 慢性气管

中药用法用量

服:焦研末,2-6g。

作假

用干石鳖冒充干鲍鱼。由于干 鲍鱼在市面上的售价不菲,因此有部分的无良商贩,用 一文不值的“干石 鳖”冒充“干鲍鱼”出售,以此从中牟取暴利。故在选购干鲍鱼时一定要小心,以免上当;鲍鱼其它贝类动物一样,有一个硬贝壳,但 鲍鱼壳的 贝壳部很小,壳很大,边缘有个左右的小孔(俗称“ 九孔螺”的缘故)。它的足部很发达,足底平。市场上出售的干鲍鱼已去壳,外略似艇状,有一面非常光滑,即为鲍鱼的足底部分。而“石鳖”也有发达的足部,足底也是平的,因此稍作加工即可用来冒充鲍鱼,但只要仔细一辨就会发现,“石鳖”因肉体较薄,晒干后会收缩弯,且其足的边缘很粗糙。而“假鲍鱼”与“真鲍鱼”的最大的区在于,前者部中央有,加工晒干时虽被剥掉,但总会留下道明显的印痕。所以,凡是面有道明显深印痕迹的“鲍鱼”就是假鲍鱼无疑。

相关特点

石鳖属于多纲中原始类型的贝类,它的身体一般很小,中国常见的种类长度约2-3厘米。它的色和石一样,状有点象陆地上的潮虫。石鳖的身体生长覆瓦状排列的、由8个石灰质壳成的一组贝壳。在这些贝壳的周围,外套膜的表面还生有许多小鳞片、小针、角质毛等等。因此,它的部就象一个全身披甲的武士,的动物很难去侵犯它。石鳖的种类很多,在世界各地的海洋里都有分布,通常生活在海水盐度正常的礁海岸或盐度较高的大洋底部。石鳖是一种移动缓慢、吃水藻的软体动物,遍布世界各地,石鳖生活在从美国 阿拉斯加到南加利福尼亚的太平洋东海岸,在卵石下和石缝里或许就能找到它们。我国常见的种类其身体的长度约2~3厘米。由于石鳖是贝类中的原始类型,所以在科研究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浆果

下一篇 石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