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果
形态特征
浆果类的营养成分因果实不同而异,外果皮为一到数层薄壁细胞,中果皮
其特点是外果皮革质,其上有油囊;中果皮疏松,其中维管系统即为桔络;内果皮膜质,分若干室,室内生出无数肉质多汁的汁囊,就是人们食用桔瓣。
种类介绍
真果:由受精后雌蕊子房单一发育形成的果实,如桃、大豆等;通常把仅由子房称为真果,如桃、大豆等。
假果:由子房加上花的其它部分(花萼、花被、花轴等)形成的果实,如苹果、梨等。有萼和花萼参与的,如草莓,果实大都是增大而肉质的花萼。
按果皮质地又可分为肉果与干果。肉果与干果按其子房心皮数,开裂方式等又可分为核果、浆果、坚果、瘦果等很多种。详细分类可以参见本页下方的分类列表。
浆果:单心皮,外果皮是一层薄表皮,而果肉柔软多汁且内无核。如:番茄、莲雾、芭蕉、茄苳、杨桃、木瓜等。
柑果:多心皮,果壁富含油胞,果实里面瓢辫含丰富汁液。如:柑橘类果实,柚子、葡萄柚、柠檬、橘子、金桔等。
根据果实的花及子房数,按形成果实的花的雌蕊数目划分:由一花内单雌蕊或复雌蕊形成单一果实的,称为单果,单果内可以有多个心皮,如桃为单心皮,苹果为五心皮。一花内有多个离生的心皮,每个心皮都分别形成果实,但仍复生在同一花萼上的,称为聚合果,如草莓、八角茴香等。
单果也称单花果。一朵花如果只有一枚雌蕊,由此形成的果实,称为单果。大多数被子植物的果实都属单果。根据单果的质地、结构特点,成熟时开裂与否,可分成若干类型:形成单果的雌蕊,可以是单心皮的,也可能是合生心皮的。单心皮雌蕊(单雌蕊)形成的如核果(桃,梅等),荚果(豆科植物的果实)等,合生心皮雌蕊(复雌蕊)形成的如蒴果(棉花,茶等),颖果(稻,麦,玉米等)、角果(十字花科植物的果实),瓠果(浆果中的一类,如西瓜,冬瓜等)等。
聚花果(或复果、花序果),如菠萝、无花果。由整个花序发育成的果实。如桑的果实是由雌花序发育成的聚花果,每一雌花的子房发育成一个小单果,包藏在厚而多汁的花萼中,食用的肉质多汁部分为雌花花萼。无花果的果实也是由花序发育成的聚花果,着生在肥厚肉质化的花轴内壁的每一雌花的子房发育成一个小坚果,包藏在肉质花萼内,食用部分实际是隐头花序的肥厚多汁的主轴。凤梨(即波罗)的聚花果则是由肥厚肉质的中轴、肉质的苞片和螺旋状排列的不发育的子房共同形成的球果状体。
聚合果也称聚心皮果。在一朵花内有多枚离生的雌蕊(心皮),每一枚雌蕊形成一个小单果,许多小单果聚生在同一花萼上所形成的果实。如草莓、毛莨等的果实。构成聚合果的单果因植物种类而不同。如草莓、毛莨的单果为瘦果,所构成的聚合果为聚合瘦果;番荔枝和南五味子的单果为浆果,所构成的聚合果为聚合浆果;悬钩子、覆盆子的单果为核果,所构成的聚合果为聚合核果;玉兰、金莲花的单果为蓇葖果,所构成的聚合果为聚合蓇葖果。
贮藏运输
本标准仅为普通浆果贮运提供一般的技术指导。由于产地和用途的不同,浆果的贮藏运输条件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对浆果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条件进行贮藏和运输。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一般浆果贮藏和运输的术语和定义、贮运用果的要求,贮运前的处理、贮藏技术条件、包装运输方式和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浆果的贮藏和运输。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T444-2001草莓
GB/T12293-1990水果、蔬菜制品可滴定酸度的测定
GB/T12295-1990水果、蔬菜制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T8867-1988蒜薹简易气调贮藏技术
GB/T9829-1988水果和蔬菜冷库中物理条件定义和测量
GB8559-87苹果冷藏技术
GB7718-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浆果berry
浆果是指由子房或联合其他花器发育成柔软多汁的肉质果。浆果种类很多,如葡萄、猕猴桃、树莓、醋栗、越橘、果桑、无花果、石榴、杨桃、人心果、番木瓜、番石榴、蒲桃、西番莲等。
3.2成熟度ageing
果实成熟的程度。
3.3硬度hardness
果实单位面积所能承受的试验压力。
3.4生长期growthperiod
3.5预冷precooling
浆果在贮藏或运输前利用各种降温措施,将其所携带的田间热量迅速除去,使产品温度达到贮藏或运输要求的温度,即保持产品贮藏和运输时的适宜温度的过程。
贮运要求
4.1果实采收期
浆果要在各自的适宜采收期收获,不同的果实都有贮运成熟度、生理成熟度、食用成熟度和加工成熟度,为了更好的贮藏和运输,一般浆果需要在达到贮运成熟度时采收或达到采收成熟度前采收。
4.1.1浆果成熟度的判断
确定浆果成熟度应综合各方面因素加以分析判断。一般多以感官及果实生长期来判断,同时参考其它指标。通常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判定。
4.1.1.1色泽:一般果实成熟前为绿色,成熟时绿色减退,底色、面色逐渐显现。可根据该品种固有色泽的显现程度,作为采收标志。
4.1.1.2硬度:随果实成熟度的提高,果实的硬度随之减小。因此,也可根据果实硬度的变化程度来鉴别果实的成熟度。常用果实硬度计测定。
4.1.1.3主要化学物质含量:浆果中某些化学物质如淀粉、糖、酸的含量及果实糖酸比的变化与成熟度有关。可以通过测定这些化学物质的含量,确定采收时期。
4.1.1.4生长期:在正常气候条件下,各种浆果都要经过一定的天数才能成熟。因此,可根据生长期来确定适宜采收的成熟度。
采摘条件
4.2采摘条件
4.2.1一般采前10~15d内停止灌水、喷水。
4.2.2采摘不宜在高温下进行,果实表面露水未干前及雨天不得采收,遇大雨后至少隔2d采收。
4.3采摘要求
4.3.1要求人工采摘,采前剪指甲,穿戴合适的衣服、帽子、手套。采果篮内要有柔软的衬垫物。
4.3.2一般采用园头型采果剪采果。
4.3.3不同的浆果按不同的成熟度采收,因为成熟度不同,一天之内,一颗果树可能被采摘几遍;采摘时采用特制的水果盘、盒、箱等以及气压防震拖板车,以减少磕碰。
4.3.4不攀枝拉果采摘,轻采轻放,避免机械损伤和果实日晒。
4.4果实要求
在形状、色泽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一致的基础上,按果实大小分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按GB/T12295-1990执行,可滴定酸度按测定GB/T12293-1990执行。
4.5不宜用于贮运的浆果
机械伤果、落地果、病虫果、霜打果及残次果等。
运前处理
5.1分级包装
5.1.2分级后的果实可采用打孔瓦楞纸箱包装。
5.2预冷
5.2.1预冷方法
果实采收后,应尽快的进行预冷,预冷的方法可采用冷库预冷、强制式冷风冷却和压差式冷风冷却。
5.2.2预冷时间
预冷时间长短视果实的温度和果实品种情况而定,通常使果实的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或以果实失重率在3%~4%为宜。
贮藏条件
6.1贮藏方式
6.1.1冷藏
冷藏是依靠人为的控制来调节或保持贮藏库内恒定的低温贮藏环境的方法。采用的降温途径是依靠机械制冷装置来调节库内温度。
6.1.2气调贮藏
人为调节果蔬贮藏环境中的气体成分或压力来达到保鲜的目的。主要包括气调冷藏库、塑料薄膜大帐气调贮藏和减压贮藏库三种方式。
6.2库房准备
6.2.1入库前进行库房消毒杀菌并及时通风换气,库房消毒按GB8559-1987执行。
6.2.2入库时库房温度应预先降至适宜贮藏温度。
6.3入库量和堆码要求
6.3.1根据不同包装容器合理安排货位、堆码形式和高度、货垛排列方式、走向及间隙应力求与库内空气环流方向一致。
6.2.2按品种分库、分垛、分等级堆码,为便于货垛内空气环流降温散热,每立方米贮量不应超过200~300kg,箱装用托盘堆码允许增加10%~20%的贮量。
6.3.3为便于检查、盘点和管理,垛位不宜过大,入满库后应及时填写货位标签和平面货位图。
6.3.4货位堆码要求
6.3.4.1距墙0.2~0.3m
6.3.4.4垛间距离0.3~0.5m
6.3.4.5库内通道宽1.2~1.8m
6.3.4.6垛底垫木高度0.10~0.15m
6.4适宜贮藏条件6.4.1温度
浆果入库期间库温应尽量避免波动,入满库房后要求48小时进入技术规范温度,不同种类品种浆果适宜贮藏温度见附录A,但需根据不同栽培条件和成熟度灵活掌握。库房温度可以连续或间歇测定,连续测定可以用具有直接读数的记录仪或定时人工观测。测量温度的仪器精度不得大于0.5℃。
6.4.2湿度
贮藏期间的适宜相对湿度见附录A。测量相对湿度的仪器,精度要求在±5%。
6.4.3气体成分
冷藏时,由于浆果的代谢活动产生乙烯等有害气体,所以贮藏期间可利用夜间或早晚等气温低的时间适当通风换气,但要防止库内温度和湿度的较大波动。采用气调贮藏时,适宜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见附录A。
6.4.4空气环流
为便于库内温度和温度均衡和气体交换,库内货间风速为0.2~0.5m/s。
6.5如果库房内设置格架,货架的规格可参照GB8867-88中附录AA1的结构。
6.6定期检查贮藏库中果实的状况,并及时处理腐烂变质等情况。
6.7果品出库
根据浆果固有性状和贮藏中的生理生化变化,果实应按市场需要分批出库销售,并做好出库前的准备工作。出货时,根据不同的目的地、运输方式和运输时间,将其置于摄氏0~5℃的冷库中利用强制吹风进行温度调整后装车出货,确保进入市场时水果处于最佳品质和口感。
包装规格
7.1包装
7.1.1同一批次的果实应装入品种、等级和成熟度一致的产品。
7.1.2内包装采用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纸盒或塑料包装盒,包装容量控制在250-1000g之间。外包装箱应坚固耐用、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对产品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有通风气孔。
7.1.3果箱中果实不宜放置过多过厚,一般放2~3层为宜。
7.2标示
7.2.2在包装盒或箱的相同部位,印刷或粘贴标签,标签字迹清晰容易辨认。
7.2.3标签内容应标明品名、品种、等级、产地、净重、包装日期及生产者。
运输方式
7.3运输
7.3.1非控温运输
采用非控温的方式运输,应用蓬布(或其他覆盖物)苫盖,并根据天气情况,采取相应的防热、防冻、防雨措施。
7.3.2控温运输
采用控温运输方式运输,控温车应控制温度为适宜冷藏温度。
7.3.3运输时间
浆果在运输前最好进行预冷处理,长途运输应用减震性能良好的冷藏车或有蓬卡车,有蓬卡车最好以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运输为宜。
7.4运输条件
7.4.1浆果的运输车辆应清洁、卫生无异味、无污染。
7.4.2运输过程要求轻装轻卸、快装快运、装载适量、运行平稳、防止损伤。7.4.3严禁日晒雨淋。
7.4.4水运时应防止水油进入舱中。
7.4.5防止虫蛀、鼠咬。
检验方法
8.2销地、入库前和运输前应重新进行检验登记入库质量,检验方法参照GB8559-1987执行。
8.5贮运环境条件检测。贮藏期间应定期检测贮藏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和气体含量,检测方法按GB/T8867-1988中附录C规定执行以及GB/T9829-1988测定。
功效
应用
树莓、红豆越橘、野生蓝莓、黑果花楸、五味子5 种浆果均具有较好的抗紫外线和微波辐射效果,尤其红豆越橘和野生蓝莓具有很强的抗微波辐射和紫外线的能力,可作为抗辐射食品开发的资源。5 种浆果抗辐射能力的顺序为:野生蓝莓>红豆越橘>五味子>黑果花楸>树莓。随着微波辐射功率的增加,野生蓝莓抗微波辐射的保护作用变化不大,而树莓、黑果花楸、五味子、红豆越橘的抗辐射保护作用受微波辐射强度影响较大,呈快速递减趋势。随着浆果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大,树莓、黑果花楸、红豆越橘、五味子、野生蓝莓的抗紫外线辐射保护能力增强,其中野生蓝莓的抗紫外线辐射能力最好,但其抗辐射成分尚不明确,需待进一步研究。鉴于上述5 种浆果,尤其野生蓝莓具有抗紫外线和抗微波辐射作用,而现代生活又经常暴露于微波和紫外线环境下,尤其是孕妇,建议应常食用红豆越橘和野生蓝莓浆果,从而减弱紫外线、微波、电脑、手机、消毒柜臭氧等对人体的辐射性损伤。
加工产品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