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植物神经功能不全
概述
病因
症状
青中年为主,男性多见。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前常有感染史。交感、副交感节后纤维都受损。心血管、胃肠道、泌尿生殖、瞳孔、汗腺、泪腺、唾液腺等功能都有不同程度障碍。严重者可死于心律紊乱、麻痹性肠梗阻等。少数病人合并周围(体)神经损害的表现,有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神经原性损害肌电、脑脊液蛋白增高而细胞数正常等。多数经数月至1、2年自行好转或改善。
检查
与植物神经功能混乱相鉴别,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一组人体内脏器官功能失调的症候群。常表现为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功能失调症状,这些 症状往往集中在某一脏器或器官,组织结构上并无相应病理变化,因而常依据出现症状的器官而被诊断为心脏神经症、胃肠神经症、神经性尿频等。
治疗
中医对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认识
中医认为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病因不外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是一经典的哲理,也是事件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之一。外因多因长期持久有强烈精神刺激,如家庭纠纷、恋爱挫折、事业失败或人际关系紧张,持久的脑力、体力劳动,睡眠不足 ,对外界刺激耐受性差,适应环境、应付事物的能力不足。内因主要是脏腑功能失调引起,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心是五脏六腑的大主,生命活动的根本,居于首要地位。假如失去这个统一领导的作用,则十二官的活动,就要发生紊乱。万事万物,感传于心,心神日理万机,常常处于动而难静的状态。如果心神过于躁动,神不内守,乱而不定,不仅导致不寐症,还必然扰乱脏腑,耗气伤精,容易招致疾病,甚至促人衰老,减短寿命。
《难经》曰:五脏有七神,各何所藏那?指出五脏所藏: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素问·宣明五气》心有藏神,“主身之血脉”,“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说明心在神经精神疾病当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在脏腑功能失调的情况下在加上在外界因素长期作用下,高级神经中枢过分紧张,因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当人们面临各种困难时,个人易患因素、社会凶险因素及心理问题等多重因素均可使人产生应激反应,导致神经内分泌改变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在治疗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时应从整体、脏腑出发,从疾病的源头出发,辩证求因、审因论治,采用宁心安神、益气健脾、理气解郁、滋阴潜阳,清心调神剂从神经精神类疾病的源头治疗,纠正脑细胞功能紊乱,改善自体细胞活性,提高代谢能力,增强抗病能力,通过调理心神及脏腑的功能,使五脏六腑“精、气、神”上升于脑,纠正紊乱的大脑功能,滋养大脑神经,使全身神经系统处于自然平衡、稳定协调统一的最佳状态。从此将远离神经系统疾病的困扰保障大脑神经功能的正常传导。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切忌久治不愈
植物神经紊乱患者常以自觉症状为主,虽然做过多次检查,但结果往往都比较正常,什么病也查不出来,常被认为是精神病,脑供血不足,心脏病,胃肠病而进行治疗,经过了许多治疗方法,吃过许多药物,却始终摆脱不了植物神经紊乱的困扰,许多疾病都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临床常见的疾病有:直立性低血压、帕金森氏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官能症,焦虑抑郁障碍、更年期综合征等。植物神经紊乱不是一个单纯的症状,它是一组症候群。有的患者头痛就服用头痛药,失眠就服用安眠药,胃部不舒服就服用治胃的药,心脏难受就服用治疗心脏病的药,没有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去进行综合治疗,而是把片面的症状,当成了主要症状,造成顾此失彼,致使疾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这种头痛治头,脚痛治脚,哪里难受治哪里的治疗方法,只能取一时之效,是万万不可取的。
并发症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