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蓍草

蓍草 蓍草(拉丁:Achillea millefolium L.)蓍、千蓍、欧蓍等。是菊菊科蓍属的植物蓍草多年生草本,直立,高40-100厘米,有细条纹,头状花序多数,总苞或近卵形瘦果淡绿色,果期7-9月。在中国各地园常有栽培新疆蒙古及东北少见野生。广泛分布于欧洲、非洲北部、伊朗、蒙古、苏联西伯利亚等地。生于湿草地、荒地及路沿线。含芳香油,全草又可入......
目录

物种起源

“蓍”有一个"耆"偏旁,而"耆"在古代通常是指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因为这种草活得比较长,人们才给它加了一个代表老人的"耆"偏旁。

形态特征

蓍草蓍草多年生草本,具细的匍匐直立,高40-100厘米,有细条纹,通常被白色长柔毛,上部分枝或不分枝,中部以上腋常有缩短的不育无柄,披针披针或近条,长5-7厘米,宽1-1.5厘米,二至三回羽状全裂,叶轴宽约1.5-2毫米,一回裂多数,间隔1.5-7毫米,有时基部裂之间的上部有1中间齿,末回裂披针至条,长0.5-1.5毫米,宽0.3-0.5毫米,端具软质短尖,上面密生凹入的腺体,多少被毛,下面被较密的贴伏的长柔毛。下部长10-20厘米,宽1-2.5厘米。头状花序多数,密集成直径2-6厘米的复伞房状;总苞或近卵形,长约4毫米,宽约3毫米,疏生柔毛;总苞3层,覆瓦状排列,,长1.5-3毫米,宽1-1.3毫米,中间绿色中脉凸起,边缘膜质,棕色淡黄色;托,膜质,黄色闪亮的腺点,上部被短柔毛。边5朵;白色红色或淡紫红色,长1.5-3毫米,宽2-2.5毫米,端2-3齿;盘两性,管状黄色,长约2.2-3毫米,5齿裂,外面具腺点。瘦果,长约2毫米,淡绿色,有狭的淡白色边肋,无冠状冠毛果期7-9月。

生长习性

蓍草生于山坡草地或灌丛中。

分布范围

蓍草产于云南四川贵州湖南西北部、湖北西部、河南西北部、山西南部、陕西中南部、甘肃东部。

繁殖栽培

繁殖

播种繁殖

蓍草

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每亩 (667m2, 下同) 施堆肥或厩肥2000kg, 深翻20~25cm, 耙细整平, 做宽1.2m的畦。一般于9~10月采收种子, 选健壮无病害的植株, 连花梗一起剪下, 晒干, 搓出种子, 去除杂质, 将种子装在布袋里, 放阴凉干处贮藏备用。于春季播种, 在4月中下旬, 条播, 30~35cm的沟, 沟深1.5cm左右, 将种子均匀撒入沟中, 覆盖薄薄一层细土, 稍加镇压, 防止种子被冲出, 用喷雾器浇一遍水, 保持土壤湿润, 一般15天左右即可出苗。每亩需种子400~500g。

繁殖

可于春、秋两季进。10月中旬将地上部割下, 挖出母株及周围的, 依据自然生长情况进。每段长5~6cm, 具有2~3个, 30cm沟, 然后将小段5cm摆在沟, 覆土5cm, 镇压后浇水, 上冻前撒1层农家肥, 浇1次封冻水, 翌年春季出苗。春季分繁殖与秋季分繁殖法相同。

田间管理

蓍草苗期管理

6月以前, 小苗生长慢, 应少浇水不施肥。当苗高5~10cm时疏除细弱苗和过密苗;当苗高15cm左右时可定苗。由于植株雨的抵抗能力弱, 应该密植, 15cm定苗, 保持土壤湿润, 阳光充足。进入7月后, 植株生长旺盛, 要及时灌水及中耕, 保持土壤湿润。雨季注意排涝, 因为积水会起烂叶片枯萎。进入期应注意除草、松土和追肥。

中耕除草

幼苗出土后, 及时松土除草1次, 之后可结间苗、定苗进中耕除草。植株封垄前除草、中耕1次, 植株封垄后, 停止除草。

追肥

蓍草

定苗后, 在幼苗沟, 每亩追施尿素8kg, 施肥后适当增加浇水次数, 以利幼苗生长。6月初施1次人畜粪水1000kg/亩, 施后浇1遍清水, 一般追肥3次。

采收

洋蓍草以全草入药, 7~8月割取全草, 摊晾晒, 中午翻动1次, 待晒到七八成干时, 扎成小把, 放到通处晒干或阴干。避免雨淋或水打。

病虫防治

蓍草5月下旬至6月中旬, 由于苗床秧苗过密或连续阴雨, 容易发生立枯病, 起苗枯萎、枯死。苗期发病后可用1∶2∶200波尔多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500倍液喷雾防治。

发生腐病时, 可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500倍液喷雾防治, 并清除残株。

发生锈病时, 在面有橙黄色粉状夏孢子堆, 后期发生黑褐色粉状的冬孢子堆, 严重时叶片枯死落。拔除病株烧毁, 可用25%粉锈宁500倍液防治。

生长期间要是蚜虫为害叶片, 导致叶片皱缩枯死, 可用40%乐果乳1500倍液喷杀2次。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蓍草蓍草植株低矮, 繁色艳, 早, 期长, 绿期长, 观赏价值高, 适宜于院、公共绿地、道路绿岛的绿化, 还是布置坛的好材料, 也适宜境应用, 还可以盆栽观赏, 是一种优良的抗旱宿卉资源, 同时还是一个适宜做切和干的良好素材, 可作为我国北城乡园林的观赏品种, 前在园林绿化中还没有被广泛应用, 发利用潜力很大。

药用价值

蓍草蓍草含有多种氨基酸, 蕾及盛中含挥发油较多, 中含黄酮甙, 中含水苏碱、甜菜碱、碱及脂肪酸。中还含有蓍素等, 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全草供药用, 可用于跌打损伤、湿疼痛、腹痛毒蛇咬伤、肿毒等症, 现代医临床上可治疗阑尾炎、腺炎、泌尿系统感染、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盆腔炎等急、慢性炎症。

植物研究

全草含琥珀酸(succinic acid),延胡索酸(fu-maric acid),α-呋喃甲酸(α-furoic acid),乌头酸(aconitic acid)。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芽鳞

下一篇 蓍实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