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芽鳞

芽鳞 芽鳞(英文:bud scale ),包被在鳞芽生长锥和幼外围的鳞片状特化芽鳞常呈褐色,具有茸毛或黏液,鳞片变态,相当坚硬,不具绿体,呈棕褐色,表面生有细毛。起保护幼免遭冻害或伤害。并降低腾作用。春季到来,萌发后,芽鳞落,在上留下的痕迹,称为芽鳞痕,芽鳞痕可判断条的生长年龄。芽鳞是包在的外面,起保护作用的鳞片变态芽鳞上有毛茸(如玉兰)或分泌树脂(......
目录

简介

芽鳞是包在的外面,起保护作用的鳞片变态芽鳞上有毛茸(如玉兰)或分泌树脂(如杨),可以防止冷、干旱和虫害。大多数的冬具有芽鳞,称为鳞芽

形态特征

落后在上留下的疤痕,叫作叶痕芽鳞落后留下的痕迹,叫作芽鳞痕,常在的周围排列成环,一般顶芽芽鳞痕比较明显,侧芽长成侧芽鳞痕位于掖处不明显,侧上明显的芽鳞痕是侧顶芽芽鳞痕。芽鳞痕可判断条的生长年龄。

芽鳞状托叶结构

每朵芽鳞托叶4-6枚,每层1枚,深褐色、革质,外面密被浅黄绿色,或淡灰黄色的丝状长柔毛,芽鳞托叶落后,留一环痕,其上有一小叶芽,并具有较浓芳香气味。望春玉兰芽鳞托叶结构,第一芽鳞托叶(外层)横切面的外表皮细胞呈石细胞状,大多向外突出成3-5个细胞的柔毛,长1200-2400μm,中部宽约20μm,基部宽60μm;表皮细胞一层,类状体状,排列整齐;部位维管束5-9个,外切型,呈半球状排列。芽鳞托叶薄壁组织,细胞类球状,排列疏松,有细胞间隙;其里面生多数石细胞群、油细胞及小型维管束(周韧型):芽鳞托叶一侧的缝边缘为一列类状体整齐细胞,芽鳞托叶石细胞呈卵球状、不规则体状,或分枝状,长80-180μm,宽20-60μm,壁厚薄不一,纹孔大多不明显。第二芽鳞托叶(中层)部位维管东4-5个,外韧型,放射状排列;柔毛于外表皮着生,具1-2个细胞,长200-5000μm,宽约20um;近表皮生有多数石细胞及少数油细胞,第三芽鳞托叶(层)维管束1个,周韧型;外表皮有多数柔毛,由1-2个细胞组成,长200-400μm;石细胞及油细胞均多数,生。

芽鳞分类

可分为鳞芽与棵鳞芽又称被,其外有芽鳞包被。是一种具有保护作用的变态,其细胞常强烈角化、栓化或木化,外表又常具绒毛或蜡质,有的植物还分泌树脂之类的粘液,这些特征均与保护作用有鳞芽常见于多年生木本植物,生于干旱或冷地区的高位植物芽鳞更为发达。绝大多数草本植物(尤其是一年生植物)和少数木本植物不具芽鳞,称为裸芽

主要价值

鳞片落后留下的芽鳞痕,因为无明显的节间芽鳞痕密集,易于和叶痕,所以可以据其判断条的年龄和年伸长量。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鳞叶

下一篇 蓍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