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蛇含石

蛇含石,又蛇黄,即矿物褐矿的结核。中医用以入药﹐有安镇惊﹑止定痛之功效。古人以为是生于蛇中之物﹐或以为是蛇蛰伏时含之物。又称蛇含石。1.多见于沉积中和金属矿物的氧化带。2.要由含矿物氧化分解后,再经水解汇集沉积而成。资源分布:1.产于山西、江苏、浙江河南广东四川等地。2.要产区有河北、江苏、浙江河南治:安镇惊;止定痛。心悸惊痫肠风痢;痛;疮肿毒;......
目录

药用矿物

生态环境

1.多见于沉积中和金属矿物的氧化带。2.要由含矿物氧化分解后,再经水解汇集沉积而成。资源分布:1.产于山西、江苏、浙江河南广东四川等地。2.要产区有河北、江苏、浙江河南治:安镇惊;止定痛。心悸惊痫肠风痢;痛;疮肿毒;酸痛。

出处

出自《本草纲

成份:矿部分,要为含水的三氧化二(2Fe2O3·3H2O),质多不纯,含水量无一定,又常夹有砂石、粘土、锰、磷、钙、钒等杂质。黄含硫化(FeS2)。

性状

略呈或不规则的长,大小不一,直径约0.7~3厘米。黄棕色或深棕色,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外被一层粉状物。质坚硬,不易砸碎,断面黄白色,有金属光泽,与自然铜相似,有的断面中央呈黄白色,有金属光泽(黄矿),边缘呈暗棕色深黄棕色,最外层则为黄棕色,粉质(褐矿)。微,味淡。

炮制

洗净泥土,砸成小块。《日华子本草》:烧赤三、四次研用之。

性味

甘,

①《日华子本草》:冷,无毒

②《本逢原》:微毒。

③《中药志》:甘,

④《药材》:性平,味辛。

归经心包肝经

用法用量:服:汤,2-3钱;或入。外用:研末调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备注:少数地区将无名异(土子)伪充蛇含石,二者外表虽相似,但蛇含石质重,不易砸碎,而无名异较轻,质脆,易砸碎,二者不应混淆。

矿物形态

黄铁矿1.黄矿晶体结构属等轴晶系;成分相同而属于正交斜晶系的称白矿;二种为同质多象变体,均是FeS2。结核状,争晶或细粒个体放射状排列,同环状结构。新鲜面呈浅黄铜色,金属光泽,硬度6-6.5,相对密度4.9-5.2。化面呈紫褐色或褐黄色,土状光泽,硬度和相对密度降低。白矿硬度5-6,相对密度4.9。性坚硬而脆,断面参差状。表面化褐矿,断面边缘褐色黄褐色,核部与黄矿(或白矿)相同。

2.褐矿,非晶质。常成葡萄状、状、乳房状、块状、土状等集体。色为褐色黑色,若为土状则为黄褐色或黄色。条痕为黄褐色。半金属光泽或土状光泽,有时作丝绢光泽。不透明。断面为介壳状或土状。硬度1-5.5。比重3.6-4.0。

矿物特征

矿因其浅黄铜的色和明亮的金属光泽,常被误认为是黄金,故又称为“愚人金”。

黄铁矿矿是的二硫化物。纯黄矿中含有46.67%的和53.33%的硫。一般将黄矿作为生产硫磺和硫酸的原料,而不是用作提炼的原料,因为提炼有更好的矿石。黄矿分布广泛,在很多矿石和石中包括煤中都可以见到它们的影子。一般为黄铜色立体样子。黄化后会变成褐矿或黄钾矾。

矿化成分是FeS2,晶体属等轴晶系的硫化物矿物。成分中通常含钴、镍和硒,具有NaCl型晶体结构。常有完好的晶,呈立体、八面体、五角十二面体及其聚。立体晶面上有与晶棱平的条纹,各晶面上的条纹相互垂直。集体呈致密块状、粒状或结核状。浅黄(铜黄)色,条痕绿黑色,强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参差状断。摩氏硬度较大,达6-6.5,小刀刻不动。比重4.9―5.2。在地表条件下易化为褐矿。

理论组成(wB%):Fe46.55,S53.45。常有Co、Ni类质同像代替Fe,成FeS2—CoS2和FeS2—NiS2系列。随Co、Ni代替Fe的含量增加,晶胞增大,硬度降低,色变浅。As、Se、Te可代替S。常含Sb、Cu、Au、Ag等的细分混入物。亦可有微量Ge、In等元素。Au常以显微金、超显微金赋存于黄矿的解理面或晶格中。

结构态:等轴晶系,a0=0.5417nm;Z=4。黄矿型结构。Fe原子占据立体晶胞的角和面;S原子组成哑铃状的对硫[S2]2-,其中位于晶胞棱的中和体,[S2]2-的轴向与相当晶胞1/8的小立体的对角线向相同,但彼此并不相交。S-S间为0.210nm,共价键,小于两倍的硫离子半径之和0.35nm。

复十二面体晶类,Th-m3(3L24L33PC)。晶体完好,常呈立体和五角十二面体,较少为八面体晶要单:立体a,五角十二面体e,八面体o及偏复十二面体。晶面上常见三组互相垂直的条纹,为立体和五角十二面体的聚纹。双晶要依(110)和(111)成,依(110)成穿插双晶。集体呈粒状、致密块状、浸染状或球状。隐晶质变体黄矿称矿。

各家论述

1.《本逢原》:蛇含石,与代赭之性不甚相远,为小儿镇摄惊痫重剂泄泻者宜之。

2.《唐本草》:痛疰忤,石淋难产,小儿惊痫

3.《日华子本草》:镇

4.《纲》:磨汁涂肿毒。

5.《中药志》:镇惊止痛。治惊痫酸痛。

6.《药材》:镇,治惊痫抽搐痢久不止。

附方配置

①治心悸动:蛇黄(烧赤,)二两,朱砂一两(与蛇黄同研水飞),天麻二两(为末)。三味匀,每以半钱,少以薄荷汤调,食后、夜卧服。(《本草衍义》)

②治风痫,不问长幼,并是积热所为:蛇黄小者二十枚,以槲树汁拌,入令通赤,取出,干净地上一宿出火毒后,细研如面;又用狗胆一枚,取汁相和,以粟米饭和,如绿豆大。每服不计时候,以暖下十五,三、五日后当吐出恶涎。(《圣惠》)

③治小儿惊痫,因震骇恐怖,叫号恍惚:蛇黄三个(真者,),郁金七分(一处为末),麝香。上为末,饭桐子大。每服一、二金银磨刀水化下。(《小儿药直诀》蛇黄)

④治肠风:蛇黄二颗,七遍,捣研如面。每服三钱匕,陈米饮调下,食前服之。(《圣济总录》蛇黄散

鉴别方法

性状鉴

蛇含石该品为粒状或结核状集体。呈类或不规则。直径1.5-4.5cm。褐黄色褐色。表面粗糙,具密集的立突起,常被一层深黄色粉状物,手触之染指。体重,质坚硬。砸碎断面呈放射状或具同环层纹;外层色;产深,呈褐色或褐黄色(为褐矿部分);土状光泽。中央核层色较淡,呈铜黄色浅黄色或灰黄色(为黄矿部分),具金属光泽。微有硫黄,味淡。

显微鉴:反射偏光镜下:呈浅黄铜色。正交偏光镜下常见到球粒状集体,球粒粒径约为0.06mm,往往充填在空洞中,因此反射光观察结核大体分为体状黄矿和微晶球粒白矿。前者往往在空洞或裂隙分布。在裂隙尚见到氧化,黄矿为均质体

矿反射率:测值:绿:52;橙:45.25;红:44.5。双反射清楚,强非均质,球粒平消光。

矿化黄矿结核表层均已化为褐矿;反射光下呈红色褐色部常为黄矿或白矿,其特征同上文。

黄铁矿(1)取该品粉末0.2g,加稀盐酸10ml,振摇,滤过,滤液照下述法试验:①取滤液2ml,滴加亚氰化钾试液,即生成深蓝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稀盐酸中不溶,但加氢氧化钠试液,即分解成棕色沉淀。(检查盐)②取滤液2ml,滴加硫氰酸铵试液,即显血红色。(检查盐)

(2)X射线衍射分析线线特征表明,生品由黄矿组成,4.22(4),3.14(2),2.72(10),2.43(5)。锻后转化为赤矿,3.72(2),2.71(140),2.53(8)。

(3)差热分析线生品吸热319℃(小)。390℃(微),610℃(大),665℃(微);放热705℃(小)。0-130℃间微增重,130-390℃,390-610℃,670℃后有失重。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