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医案

医案即病案。是医生治疗疾病时辨证、立法、处用药的连续记录。中医治病时对有症状、处、用药等的记录,多用做书。〖medicalcase〗中医治病时对有症状、处、用药等的记录,多用做书,如清代 天士的《临指南医案》、近人秦伯未的《清代医案》等。医案即病案。是医生治疗疾病时辨证、立法、处用药的连续记录。汉代医 淳于意创造性地记载了自己治疗的二十五例医案,当时称为《 诊籍》。包括......
目录

概念

〖medicalcase〗中医治病时对有症状、处、用药等的记录,多用做书,如清代 天士的《临指南医案》、近人秦伯未的《清代医案》等。

医案即病案。是医生治疗疾病时辨证、立法、处用药的连续记录。汉代医 淳于意创造性地记载了自己治疗的二十五例医案,当时称为《 诊籍》。包括有患者姓、地址、职业、病理辨证、治疗、预后等。后世医家有将自己所治疗的病案记录整理而为个人医案者。也有专门选取古今医案汇编成册者,如《医类案》,《 续医类案》,《古今医案》等。

医案源流述要

中医医案起源很早,其萌可追溯到周代。据《周礼》记载,当时的医生已有于疾病称及治疗结果的记录,但其作用要是用于评定医生的疗效,从而确定其等级,以发薪俸。此外,《左传》及先秦诸子著作中,也有在的于医家诊治疾病的记载,均可视为医案之雏。现今所见最早有实际容的医案,为《史记·扁仓公列传》中所载扁治赵简子、虢太子、齐桓侯三案及淳于意的诊籍。尤其后者,被视为后世医家之滥觞。淳于意诊籍共25则,每则载有患者姓氏、住址、职务、病脉象、治法及预后等容,涉及、外、伤、妇、儿各科病。诊法以,兼有病机分析。治法有药物、针刺、熏洗等,用药或汤或。更可贵的是,除治愈者外,诊籍还记录了10个死亡病例,这种事实求是的态度,反映了早期医案朴实无华的格特点。

秦汉以降,医崇尚方书,直至隋唐五代,医案未能取得突破性发展。这一时期,医案见于医籍和文史书中,数量少,容简。如《千金要》所载数案,多为孙思邈自治案,要是用以明某、某药的疗效,缺乏对病的详细描述及分析。尽管如此,这一时期的医案,仍有其朴实典雅、医文融会等可取之处,从中亦可得到启迪。

宋金元时期为医案空前发展的阶段。医案专著始出现、医籍附案逐渐增多、医家立案蔚然成医案格异彩纷呈,是这一时期医案发展的要特点。

宋·许叔微的《伤寒九十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案专著。该书将常见的伤寒分为90种,每一案。立案严谨,容全面完整,且以《》、《难》、《伤寒论》等典著作为依据,对医案加以剖析,颇有启发。清代医家余震称赞本书:“所存医案数十条,皆有发明,可为后楷模。”

医籍附案虽起源很早,但较为零,比较集中的医籍附案,实始于宋。如钱乙《小儿药直诀》卷中,载儿科医案23则,涉及病十几种,或分析病因病机,或阐明方药运用,充分体现了钱氏的儿科术特点。此书不仅以论附案为其特点,而且也是最早的专科医案。此外许叔微的《普济本事》以及这一时期众多医家的医著,也大都附有医案。如杨介、孙兆、张子和、李东垣、朱溪、陈自明、王好古、罗天益、滑寿等,均有医案传世。随着医案的增加,其式、格及叙案式亦有所变化。如有的以论附案,有的夹论夹案,有的边论边案,但的均在于以案理。

如 张子和医案,见于《儒门事亲》,约200余则,其案记述病因、辩、治法、立较详,用药多凉,擅用汗、吐、下三法,体现了张子和以攻术特点。李东垣医案见于《论》、《兰室秘藏》二书,述案周详,辩确切,处方药多量轻,擅用升阳益之法,反映了李东垣善于扶正、顾护正气格。朱医案,流传较多,多以夹叙夹议的写法,阐明其滋阴术特点。

上述医案,不仅充分反映了各医家不同的术观点、丰富的临床验,同时也为后世医案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医案发展至明代,各面均渐趋成熟。个人医案专著大量增加,医案类书出现,以及对医案始进研究,是这一时期医案成熟的重要标志。据不完全统计,现存明代个人医案专著约有30余种。较有代表性的如《石山医案》、《周慎斋医案》、《孙文垣医案》、《王肯堂医案》《奇效医述》、《易氏医案》、《李中梓医案》等。此外医籍附案的数量和种类也大大超过前代,如《景岳全书》、《滇南本草》、《医宗必读》、《本草纲》、《针灸大成》、《医正传》、《外科正宗》、《一草亭科》、《济阴纲》等书,所附医案数量可观,涉及临床各科。在医案数量增加的同时,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要表现在:①容完整、客观;②格式多样、规范;③说理透彻、详明;④文笔秀美、流畅。

更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医案类书--《医类案》。该书为江瓘编著,12卷,荟集明代以前历代医家医案史百家中所载医案近3000例,以病分为205门。所载医案科为,兼及外、妇、五官各科。每案记医者姓及患者年龄,体质、症状、诊断、治法、方药等,而且许多医案附有夹注或语,以“宣明往范,昭示来,既不诡于圣,复易通乎平俗”。该书不仅我国医案类书之先河,而且也是第一部研究古代医案的专著。所载诸案,不仅反映了所前贤的湛医术及临验,而且为研究这些医家的术思想留下了宝贵资料。

此期除了对医案的广泛性研究外,一些医家还始对医案的书写格式与规范进了专门研究。首先是《韩氏医通》提出医案要“望、闻、问、切、论、治六法必书”,并示以格式。其后吴昆在《语》中对此又作了修改和补充,提出了“七书一”的书写法,对医案的书写容和格式做了更为详细的说明。这些观点的提出,起到了促进医案向规范化、科化发展的作用,对后世医案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清代是医案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不仅有大量的医案问世,而且书写和编纂出现了百齐放的局面,理论与临床的结更加紧密,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中医术的发展。概括本时期医案的特点,约有以下几个面:

医案大量涌现,式种类多样。

初步统计,清代医家写的医案专著达200余种。就著作的式而言,门类俱全,格多样,既有个人医案医案类书医案丛书,又有专科医案、专题医案、会诊医案医案评注及宫廷医案等。就编写式而言,匠独运,各具特色,如有的叙简要,寓意深刻;有的详说细解,记叙明畅;有的善典,重在说理;有的强调治法,示人规;有的治,井然有序。

⑵ 医家重视医案,立案已成尚。

清代医案之所以有所成就,在于医家们对医案的普遍注。一面医家对前贤医案倍加珍视,如余震曾云:“成案甚多,医之法在是,法之巧亦在是,尽可揣摩。”(《古今医案·序》)王燕昌亦云:“医立案,各有得,流传既久,嘉惠无穷。盖临多则阅理,练事深则处稳,此前贤医案所以可贵也。”(《王氏医存·凡例》)另一面,医家对个人医案格外重视,徐灵胎指出:“故治病之法,必宜先立医案。”王达士《医权初编》亦云:“医者立,当先立案。”足见当时医家书写医案已蔚然成。传世医案较有影响的如喻昌《寓意草》、马元仪《印机草》、尤在泾《静香楼医案》、齐有堂《齐氏医案》、《王九峰临医案》、顾晓澜《吴门治验录》、《吴鞠通医案》、王孟英《王氏医案》、蒋宝素《问斋医案》、谢映庐《得医案》、《费伯雄医案》、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余听鸿《诊余集》等等,枚不胜,可谓家辈出,各领骚。各案虽格有所差异,但都反映了各自独特的术思想和诊疗验,为后人所称道。

⑶ 重视医案研究,大量刊汇编。

明末清初医家喻嘉言在《寓意草》中,除记载了60多则疑难杂病案外,还于篇“先议病后用药”之后,“与门人订议病式”。“议病式”在韩懋、吴昆等人的基础上,对医案容与格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态度应严肃认真,容应详尽(包括诊病时间、地点、患者一般情况、症状脉象、辩治则方药、预后等),理法方药应齐备。这一设想不仅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而且对于医疗验的总结、医疗效果的提高、医理论的发展,以及医疗档案的保存,均十分有益,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类书的编纂面,出现了现存篇幅最大的医案类书--《续医类案》,该书是《医类案》的姊妹篇,收集清乾隆及以前医案5000余首,计分345门,对《医类案》多所补充。

此外,清代还有许多刊类医案问世,较著者有《三家医案》和《柳选四家医案》等。此类医案为编纂者选汇集而成,多能代表医家术思想及治疗验之华,故虽载案数量不多,但质量和价值较高。在医案评注面,亦较前代有长足进展。其中余震的《古今医案》为评注式医案中不可多得之作。该书以统案,选上至仓公,下至天士共60多位医家的千余则医案,选加语530余条,析疑解惑,画龙点睛,评论辟,对于研习古今医案,大有裨益。后王孟英择其优者再加评,其参考价值更大。

清代以降,医案的发展未在出现新的高潮,但者对医案的认识和评价,则较前代有过之而无不及。如章太炎先生曾说:“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欲求前人之得,医案最有线索可此钻研,事半功倍。”又如张山雷在《古今医案评议》中说:“医书论,但纪其常,而兼之纷淆,病源之递嬗,则万不能条分缕析,反致杂乱无章。惟医案则恒随见症为迁移,活泼无,具有万变无穷之妙,俨如病人在侧,馨咳亲闻。所以多读医案,绝胜于随侍医,直不啻聚古今之良医,而相与唔对一堂,从上下其议论,何快如之?”其言发自腑,颇为真切。

格上,或继承明清两代的特点,从传统的中医理法方药着手,重点阐发病因病机、治法方药。或对传统医案加以变革,采用中西汇通的观点叙述医案。后者以张纯的《医衷中参西录》附案为代表。再如曹颖经方实验录》,处以仲景为宗,说理则中西兼融,颇具特色。民国时期徐衡之等所编《宋元明清医类案》、何臣所编《全国医验案类编》,均分类恰当,间有评议,有一定实用价值。

各个历史时期众多医家不同格的医案,不仅是我国历代医家临床实践验的结晶,也是祖国医伟大宝库中的瑰宝。在众多的医案中,既有丰富的医理论,又有大量的医疗验;既有辨证法,又有处用药;既有成功的验,又有失败的教训;既有详明者令人百读不厌,又有简要者令人味无穷;既有一般病而诊疗具一格,又有疑难而处治独辟蹊径。

总之,中医医案浓缩、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各面的知识,可谓博大精神习和研究医案,不仅能丰富和深化理论知识,而且可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阔视野,启迪思路。因此,医案对于从事中医临床、教、科研工作者来说,当时必修之

(以上容转自刘更生编《医案医话医论著集成·前言》)

著名医案

吴鞠通医案,古今医案,临指南医案天士医案华,丁甘仁医案,三家医案刻,也是山人医案,王氏医案绎注,未刻本医案,何澹安医案韵楼医案,孙文垣医案, 马培之医案,张聿青医案,张畹香医案,曹仁伯医案论, 程杏轩医案,丛桂草堂医案,王旭高临医案,邵兰荪医案, 许氏医案

何谓医案医案,又称诊籍、案、案、病案,是中医诊疗活动的记录,现称病历(例)。 中医医案,是中医理、法、、药综运用的具体反映式,它不仅是医疗活动的真实记录,而且还反应了医家的临床验及思维活动。由于医家所处时代不同,识、爱好、修养等各异,因此历代医案的数量、式、体裁、格亦不尽相同。 中医诊治疾病过程的记录,后发展为中医著作的一种类型。西汉医家淳于意(即仓公)的“诊籍”是现知最早的医案。《史记》转载了其中的25位患者的姓、里籍、职业、病,以及有的诊断、处用药和转归。此后唐代 孙思邈的 《千金要》等许多医方书中常夹带记载治疗案例。医案便于总结临床验,启迪思路,所谓“医之有案,如弈者之谱,可而复也”(清代俞震《古今医案》)。因此,将医案汇集成书,就成了中医文献中颇有特色的一类著作。现一般认为宋代许叔微《伤寒九十论》为现存最早的医案专著。明清以后,医案著作越来越多。

作者来分,医案有独家医案和诸家医案编两大类。独家医案的有明代汪机《石山医案》,明末清初喻嘉言《寓意草》,清代 天士《临医案指南》、 吴鞠通《吴鞠通医案》,近现代的《丁甘仁医案》和《蒲医案》等。汇萃诸家医案的代表作则有明代江瓘《医类案》,清代魏之琇《续医类案》、柳宝诒《柳选四家医案》、俞震《古今医案》之类。此外,还有时代编集之医案,如《宋元明清医类案》(徐衡之等)、《清代医案菁华》(秦伯未)、民国间《全国医验案类编》(何臣)、《现代中医类案选》(余瀛鳌等)。

中医医案的写法不一,或繁或简,格各异。好的医案应该融理、法、、药于一体,反映 辨证论治全过程。医案要求记录患者的病史、症状脉象象等,探求疾病发生的在机理,并据此立法、处、用药。医案虽不求有症必记,但须突出有辨证意义的症。有些古代医案每例仅寥寥数语,但却能画龙点睛,如实反映治疗过程和思路,如清代天士《临指南医案》。也有些医案系追忆而成,并加评述,其特点是能展示整个治疗过程中的键部分和治疗得,如喻嘉言《寓意草》。此类型的医案又兼有 医话(医随笔)的性质。近现代中医医案逐步汲取西医病历的长处,日趋规范化,但仍保持理、法、、药齐备的特色,发挥着及时总结交流现代中医验的积极作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克拉伯病

下一篇 医工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