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脊髓性肌萎缩

脊髓萎缩(SMA)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病理改变为脊髓前角细胞变性;临床表现为进性、对称性、肢体近端为的弛缓性麻痹萎缩;智力发育正常,不伴感觉障碍;人群发病率1/6000~1/10000。本病基因定位:5q11~5q13。1995年Lefebve分离出两个SMA候选基因,即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MN)和神经元凋亡抑制蛋白基因(NAIP)。二者均位于5q13。98% SMA患儿存在SM......
目录

概述

脊髓萎缩(SMA)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病理改变为脊髓前角细胞变性;临床表现为进性、对称性、肢体近端为的弛缓性麻痹萎缩;智力发育正常,不伴感觉障碍;人群发病率1/6000~1/10000。本病基因定位:5q11~5q13。1995年Lefebve分离出两个SMA候选基因,即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MN)和神经元凋亡抑制蛋白基因(NAIP)。二者均位于5q13。98% SMA患儿存在SMN 端粒侧外显子7的纯性缺失。

临床表现

本病据临床表现及发病时间可分为三型:

SMAⅠ型(严重婴儿型):生后6个月发病;严重者出生时已有明显症状, 四肢无力,喂养困难,呼吸困难;始终无独坐能力,预后差,2岁前死亡 。

SMAⅡ型(迟发婴儿型):生后6~18个月发病;婴儿期吸吮、吞功能正常,无呼吸困难;可独坐,始终不能独立走;可生存至10~20岁,多死于呼吸麻痹

SMA Ⅲ型(少年型):生后18个月发病;婴儿期正常,5~15岁出现缓慢加重的全身性无力,肢体近端重;在一定时期有独立走能力,可生存至中年,30岁后失去独站能力,多死于呼吸麻痹全身衰竭

诊断标准

本病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点:

(1) 对称性进性近端肢体和躯干无力萎缩、智力感觉正常;

(2) 家族史符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式;

(3 )CPK正常;

(4) 电图提示神经源性受损;

(5) 活检符前角细胞病变。

具备以上1~4或1,3~5均可诊断本病。

本病需和遗传性运动感觉周围神经病(HMSN)、瘫(张力低下型)、重症无力等相鉴

治疗及预后

SMA尚无特效治疗措施,进产前基因诊断可以避免携带致病基因的胎儿出生。产前基因诊断的前提是家族中先者和携带者的诊断必须明确。产前基因诊断的取材可以来自孕早期绒毛、妊娠中期羊水细胞或胎儿。将胎儿的DNA提取后做基因连锁分析(PCR-SSCP 或PCR-RFLP)。据诊断的时期不同,产前诊断分为以下3种:

(1) 孕早期:最佳时间妊娠7~9周,采用绒毛取样检测(CVS),从绒毛中提取的DNA量多且纯度好,容易得到满意结果。但CVS操作需轻柔熟练,否则易致流产胎儿

(2) 孕中期:胎儿,妊娠18~24周抽取,难度较大,危险性高。羊水细胞最佳抽取时间为妊娠16~20周,比较安全。

(3) 植入前诊断。结体外受技术和胚胎单细胞穿刺技术,在胚胎发育到8~10个细胞时应用显微操作,对单个细胞进遗传或DNA分析。若胎儿有SMA 基因外显子7纯缺失,父母正常,则预测胎儿患病,应终止妊娠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僵人综合征

下一篇 蜀羊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