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漏睛

漏睛中医。是指大眦部常有涎水或脓汁自泪窍外漏为特征的眼病。又脓漏(《诸病源候论·病诸候》)、漏睛脓出外障(《秘传眼科龙木论》)。相当于西医慢性泪囊炎。现代医家认为,漏睛是一种常见病,成人或老年人最多,青年及儿童则较少,女性多于男性。有一眼独病者,也有两眼俱病者,但以一眼独病为多。多为椒疮的常见并症之一,并有可能演变为漏睛疮。另外,毒长期伏于内眦,脓汁不尽,若眼部手术或外伤......
目录

名词解释

漏睛上炎,热毒瘀积,脓液蕴所致。以大眦无红肿疼痛,但泪堂处有脓液自泪窍溢出为要表现的外障类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所指的慢性泪囊炎

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本病相当于西医所指的慢性泪囊炎

病因

漏睛上炎,热毒瘀积,脓液蕴所致。

病机

1、外感风热,停留泪窍,泪道不畅,泪液受灼,使变稠浊,满溢而出。

2、湿热流注经络,上攻泪窍,热伏日久,积聚成脓,浸于大眦之间。

3、积热,复感合邪,壅塞络脉,搏结于大眦而成。

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1、除流泪外,大眦角常有粘液或脓液积聚

2、压睛明部位,可见粘液或脓汁自泪窍溢出。

3、冲洗泪道,有粘液或脓液返流。

1、冷泪:以清稀泪液频频外溢而无热感,无赤痛为特点,内眦部无粘液或脓液流出。

2、漏睛疮:以大眦部近泪囊处突发红肿高起,继则破溃出脓为特点,可由窍漏演变而来。

检查

1、眼部检查:内眦头皮色如常,或微显红赤,内眦白睛微赤,或见睛明微有隆起,之有黏液或脓液自泪窍沁出。

2、实验室及特殊检查:冲洗泪道时,有黏液或脓液自泪窍返流。

辩证论治

要点

本病为深久伏所致的顽固眼病,辨证要是以局部症状,结参考全身情况。发病初期,脓汁量少清稀者,多为风热停留泪窍,以祛清热为;眦部红赤,脓稠粘浊者,多为湿热上攻泪窍,以清热除湿风热者,可参照二者施治。缠绵日久,常有清稀脓汁流出者,多正虚留,则应攻补兼施。同时要重视外治法,如用点眼、泪道,冲洗等法。对日久不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治疗原则

外治结,对日久不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治分类

(一)风热停留

症状:大眦头皮色如常,或睛明稍显隆起,之不痛,但见有少量浊粘泪液自泪窍溢出,或之而出。自觉隐涩不舒,时而泪出,或时觉有涎水粘睛。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白薇加减。

常用药:蒲公英防风羌活、白蒺藜白薇石榴皮

(二)湿热

症状:大眦头微红,稠粘脓液常自泪窍溢出,浸睑眦,拭之又生,尿赤苔黄腻

治法:清心湿

方药竹叶汤加减。

常用药:竹叶黄连大黄栀子黄芩升麻泽泻车前子、茯苓甘草柴胡决明子羌活赤芍

(三)正虚

症状漏睛日久,大眦头不红不肿,之不痛,唯清稀浊液自泪窍沁沁而出,绵绵不已、 头晕乏力,苔薄细弱。

治法:扶正托毒。

方药:治黄芪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人参皮、知母大黄清、防风茯苓远志

外治

1、外用八宝眼药点眼,每日3次。

2、用黄连水或抗生素类药液冲洗泪道,每日一次,以清热排脓。泪道冲洗和药物治疗,脓性分泌物已消失一段时间后,可试泪道探通术,探通时必须小心,力戒粗暴,以防损伤泪窍成假道,若探通数次无效者,即不必继续。

3、漏睛久不治者可考虑手术,据情况选用泪囊摘除术、泪囊鼻腔术或泪小管手术。

其他疗法

针灸疗法:针刺少泽、迎香、临泣、后溪、阳谷等。

转归预后

该病病程较长,毒蕴伏,内眦脓液不尽,若有外伤,或眼手术,尤其黑睛破损时,则毒乘虚而入,可发生凝脂黄液上冲等严重病症,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应手术治疗。

预防调护

1、对椒疮重症、鼻鼽流泪症患者,应及时治疗,防止并发漏睛,并注意检查是否已患本病,以便早期治疗。

2、凡施眼部手术前,均应排除本病,以免威胁珠安全。若患有本病者,必须适当治疗后,可手术。

3、本病治疗时间较长,必须坚持常用药。在点外用药前,先必须内眦部,将浊液排净后用药效果好。

4、忌食辛辣煿等食物,以防积热,突发漏睛疮。

文献摘要

1、《太平圣惠·治眼脓漏诸》云:“夫之外候,上液之道,风热客于睑眦之间,热搏于液,令眦结聚,津液乘之下上,故成脓,汁不尽谓脓漏,俗呼为漏睛是也。”

2、《世医得效·眼科》“漏睛脓出”项下云:“眦头结聚生疮,流出脓汁,或如涎水,粘睛上下,不痛仍无膜,此因心气不宁,并风热停留在睑中,宜服白薇”。

3、《原机启微·热积必溃之病》:“积者、重叠不解之貌。热为阳,阳平为常,阳淫为。常则病易见,易见则易治。……深则不,不则伏,因伏而又伏日渐月聚,势不得不为积也。积也久,久积必溃,溃始病见,病见则难治。难治者,非不治也。为积久,比溃已深。何则溃犹败也。知败者,庶可以救。其病隐涩不自在,稍觉眨躁,视物微昏,内眦 开窍如针之则沁沁脓出,有两俱病者,有一独病者。内眦膀胱,此盖一之所致也,故曰热积必溃之病,又曰漏睛眼是也,竹叶之。大便不硬者,减大黄为用,蜜解毒之。不然,药误病久,终为枯害。”

4、《秘传眼科龙木论·漏睛脓出外障》云:“此眼初患之时,微有头旋昏闷,四体如劳, 五脏多积,壅毒,致今疮出于眼中,或流清涎,皆是无所作,虽然不痛,渐加昏暗,切宜补治,服治黄芪汤即瘥。”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异位ACTH综合征

下一篇 绿风内障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