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胰岛功能性β细胞瘤

胰岛β细胞是由胰岛β细胞成的具有分泌功能的腺瘤或癌。20~50岁多发,多单发90%属良性,偶为Ⅰ型多发性分泌腺瘤病的一部分。胰岛细胞比较少见,多数为良性,少数恶性。胰岛临床要表现为糖综征,胰岛素升高。胰岛细胞比较少见,多数为良性,少数恶性。分为功能性与非功能性两大类,其中以胰岛(insulinoma)最常见,占60~90%,肿好发部位为体、尾部,通常较小,大多小于......
目录

病因

胰岛细胞比较少见,多数为良性,少数恶性。分为功能性与非功能性两大类,其中以胰岛(insulinoma)最常见,占60~90%,肿好发部位为体、尾部,通常较小,大多小于2.0cm。其次是促液分泌素(gastrinoma),占20%,常常多发,可发生于外,以十二指肠壁多见。其他少见的胰岛细胞是增糖素(glucagonoma),管活性肠肽(vipoma)和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somatostatinoma)等。无功能性胰岛细胞通常很大,甚至可超过10cm。

临床表现

胰岛临床要表现为糖综征,胰岛素升高。促液分泌素起Zollinger-Ellison综征,临床表现为难以治愈的消化道溃疡。而非功能性胰岛细胞一般无临床症状,后期可因肿生长周浸润及远处转移症状,如腹痛消瘦黄疸等。

症状

起病缓慢,少数长时间获确诊,如长期误诊可造成永久损害。临床表现有:

一、 Whipple三联症:

①饥饿或运动后发生糖症状;

②发作时糖<2.8mmol/L(50mg/dl);

③注射葡萄糖后立即缓解。

二、糖发作常随病程延长而频繁,发作时间延长,糖程度加重,甚至餐后也可诱发糖。多伴有身体逐渐肥胖,记忆力、反应力下降。

并发症

后期可因肿生长周浸润及远处转移起如腹痛消瘦黄疸症状

检查

1、发作时糖<2.8mmol/L(50mg/dl)。

2、胰岛素和C肽:

糖时的胰岛素及C肽增高,胰岛素指数(胰岛素/糖)>0.3,如>1.0可肯定诊断。空胰岛素>200uU/ml可肯定诊断。

1、服糖耐量试验:

典型者呈低平线,部分可糖耐量降低,少数呈早期糖或正常糖耐量线。

2、饥饿试验:

阳性有助诊断。空糖>2.8mmol/L者可试验。90%以上食24-36h可激发糖。少数需食48-72h,并于终止食前2h加运动,可激发糖。72h食未诱发糖者,可除外本病。

3、常规X线:

泌素者消化道锁餐遗容可显示十二指肠多发、反复发作的溃疡

4、超声表现:

病变在腺边缘或,肿块呈低回声,边缘清楚。恶性胰岛细胞边界不规则,部回声不均匀。

5、其他

5、CT表现:

(1)平扫等密度肿块,多较小,可包括埋在或局部突出于腺表面。

(2)由于功能性胰岛细胞无论良、恶性均为多管性、富供肿,所以增强扫描早期(动脉期)肿块显著强化呈高密度结,高于周围正常腺。

(3)非功能性肿通常较大,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多发于体、尾部,约20%出现钙化,增强后可有强化,密度稍高于正常腺,中可出现囊变。

(4)若并局部淋巴结肿大或邻近器官受累或转移,为恶性肿征象。

8、管造影:

实质期肿密度持续增高,并可见边缘清楚的肿染色,是为特征性表现。

治疗

一、手术切除肿,如术中未能探查到肿,可腺次全切除。

二、手术有、拒绝手术以及术后未缓解或复发者,可服二氮嗪,100-200mg/d,分2~3次服,与利尿用可防止水潴留副作用。苯妥英钠得安对胰岛素分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上腺皮质激素也可减轻症状

三、不能切除或已有转移的胰岛细胞癌,可用链脲霉素,50%的病人获缓解或延长存活时间。药物治疗同时应注意增加餐次,多吃含糖多脂的食物,必要时加用上腺皮质激素以防糖发作。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混睛障

下一篇 火疳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