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喉痈

喉痈,病。系指咽喉各部发生之疡。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发生部位之不同,又可分为喉关、里喉痈、夹喉痈、上、颌下喉痈、外喉痈等。详见各有条。喉痈,发生于咽喉部位的疮。相当于西医的体周围脓肿喉痈起病急,发展迅速,常导致咽喉肿塞,吞、呼吸受影响。喉痈多由素有积热,感受风热毒,热毒搏结于咽喉起。初期要表现为咽喉不适,轻微红肿疼痛,伴发热恶寒,头身疼痛,......
目录

基本介绍

喉痈,发生于咽喉部位的疮。相当于西医的体周围脓肿喉痈起病急,发展迅速,常导致咽喉肿塞,吞、呼吸受影响。喉痈多由素有积热,感受风热毒,热毒搏结于咽喉起。初期要表现为咽喉不适,轻微红肿疼痛,伴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舌苔薄,浮数。治宜疏风清热,解表银翘等。中期要表现为咽喉红肿灼热疼痛,扁体表面有脓点,吞时加重,高热,头胀头痛渴,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腻实大数。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汤等。恢复期要表现为咽喉痛,脓或溃破。治宜清热排毒,黄连解毒汤等。此外,喉痈还可用六应等。

疾病病因

病因要有三个面:其一是六府不和,不调,胃热蕴,风热痰火上冲咽喉;二是过食辛辣醇厚味;三是七情郁结。喉痈症状咽喉肿起、疼痛甚剧、焮红漫肿、吞呼吸受累等。治疗时总的原则是表清热、解毒消肿,用银翘活命饮等加减,也可外吹

临床表现

咽喉疼痛逐渐增剧,吞、语言困难,咽喉红肿,局部逐渐高突为喉痈的共同症状,但因肿所在部位不同,临床症状有所差异,兹分述于下:

(1)喉关:初起症状风热乳蛾同,继而加重,疼痛偏于一侧,困难,涎外溢,语言含糊,困难,汤水易从中流出。检查时见肿位于一侧,该侧喉核喉关明显红肿突出,尤以喉核前上为甚,喉核被推向后下悬雍垂亦红肿被推向对侧。患侧下颌角有痰核、压痛。本病如不能早期消,五六日可成脓。

(2)里喉痈:多发生于小儿,起病急,疼痛剧烈,语言带音,项强直,困难,甚者肿阻塞道,出现气急呛咳呼吸困难。更甚者可发生窒息。检查见底的一侧,红肿突起,患侧壁也红肿,颈部常有痰核。本病如不早期消,三四日即可成脓。

(3)颌下部及颈部疼痛甚剧,困难,紧,张难。检查患侧下颌部肿胀压痛,喉核及该侧壁被推向腔中央,喉核无红肿,悬雍垂多呈水肿,颈项肿胀痰核

(4)上咽痛、饮食、语言均感困难,病人每取仰头姿势。检查见生于上部,患处红肿,肿甚者如半个核,悬于上,下垂抵,脓熟溃破时往往从孔流出脓

喉痈辨证中要注意有脓无脓,若肿胀漫,可用压轻触患处,坚硬者,脓未成;如红肿光亮,高突,四周红晕紧束,之软者,是为脓已成。又脓未成之时痛觉漫,脓已成,则痛觉集中,且有跳动之感。《咽喉验秘传·治法凡例》中说:"凡症至五日,而重如三日前,症虽重尚未成脓,药能消,若过五、六日患处多成脓。"辨脓之成与否,对指导治疗有很大的意义。

证候分析

风热毒侵袭,搏结于咽喉凝滞,遂致出现咽喉红肿痛。火毒烁灼膜,化腐成脓。部肿塞,则困难,吞难下,喉关为呼吸、饮食孔道,上通颃颡,汤食不能下,势必反逆于颃颡而从孔流出。通于窍,手少阳三焦沿颈进入,故盛则痛连窍。里喉痈位于底,容易阻碍气机,兼之热伤津液,炼成涎壅盛,则促而呛咳。甚者发生窒息。上肿,因妨碍的伸缩,肿则疼痛加剧,故病人语言饮食均感困难。取仰头姿势是为减轻肿下垂的痛感。部上通颃颡,若溃,则脓可能从孔流出。

初起外卫,故出现发热恶寒头痛舌质红,苔薄白或微黄,浮数等风热表证;若邪热壅盛与腑之热互结,则发热增高,头胀痛,焮热,口臭胸闷腹胀;热结于下,则大便秘结,小便黄;苔黄厚,洪数有力,均是腑热盛之象。若壮热烦躁神昏谵语,是邪热内陷营血,扰所致。之苗,热灼阴,故色干绛少苔。为呼吸之道,喉痈肿胀甚者,则道受阻,兼之涎壅盛,阻塞道,故有气急呼吸困难症状汗出如油烦躁不安,青面黑,微欲绝是阴阳离决之危象。

全身辨证

初起多有发热恶寒头痛、体倦,舌质红,苔薄白或微黄,浮数等风热表证。若邪热壅盛传里,则发热增高,头剧痛,焮热,口臭胸闷腹胀,大便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厚或腻,洪数有力。甚则可出现,见壮热烦躁神昏谵语干绛少苔的重。若热壅盛上涌咽喉肿破裂脓液溢入道,道阻塞,均可出现气急呼吸困难,汗出烦躁青面黑,微欲绝等危重候,小儿机体柔弱,未充,易因肿阻塞道,兼之涎壅盛不易排出,尤易致发生呼吸窒息的危。脓成时要刺破排脓,也可常用银薄荷水漱

医疗记载

雄黄(《圣济总录》卷一三二)

【药物组成】雄黄密陀僧各3g,腻粉4.5g,麝香少许。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如未破,用白梅汤调涂;已破,挹去脓汁,将药掺患处。

【功能】消肿解毒,去腐生

治】漏疮,初生结喉上,如肿,破后有眼子。

真功(《重楼钥》卷上)

【药物组成】大冰片0.3g,真熊胆3g(阴干,用乳细末),芦甘石3g(用羌活七次,去脚,晒干用),硼砂3g,消0.6g。

【制法】乳极细末。

【用法】吹患处。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利

治】一切喉痈

【辩加减】毒肿渐平,去

天门冬《圣济总录》卷一二三

【药物组成】生天门冬汁1.32L,人参30g,生麦冬汁664ml,生姜汁664ml,生地黄汁664ml,桂30g,赤苓90g,甘草()22.5g,牛黄(研)15g,半夏(汤洗七遍,晒干)30g。

【制法】上除四味汁外,余六味为末,先以天门冬、麦门冬汁减半;次入生姜汁减半;次又入地黄汁,并余六昧末,同汁欲尽,即人白蜜500g,12g,同成浓汁,以瓷盒盛。

【用法】每次1匙,以温水调下。不拘时候,以愈为度。

【功能】养阴益化痰

治】喉痈不利。

碧丹《尤氏科秘

【药物组成】制消石1g,百草霜(研细)1g,灯草灰(研匀如瓦灰色)0.3g,甘草末l0g,薄荷末0.6g,上好冰片0.15g。

【制法】上研匀,入小瓷罐,塞紧,勿令出。此药须临时配,若五六日即无用,如遇阴雨天,一日即无用。如吹症,欲出,加猪牙皂角未少许。

【用法】频频吹

【功能】祛解毒。

治】喉痈乳蛾癣、喉菌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首乌藤

下一篇 下丘脑综合征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