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鲨鱼肝

鲨鱼肝,中药。为六鳃鲨科哈那鲨属动物扁头哈那鲨Notorh ynchus platycephalus(Tenore)及其他鲨肝脏肝脏提炼而得的鱼肝油。我国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具有健脾养肝,解毒敛疮之功效。常用于眼结膜干症,夜盲症,病,伤,皮肤溃疡外伤创面久不愈。肝脏肝脏提炼而得的鱼肝油。味甘,性温。健脾养肝,解毒敛疮。用于眼结膜干症,夜盲症,软......
目录

入药部位

肝脏肝脏提炼而得的鱼肝油

性味

味甘,性温。

功效

健脾养肝,解毒敛疮。

主治

用于眼结膜干症,夜盲症,病,伤,皮肤溃疡外伤创面久不愈。

相关配伍

夜盲症:(扁头哈那鲨)60g,苍术15g。服。(《中国有毒类和药用类》)

用法用量

服:鲜品汤,30-60g;鱼肝油,10-30ml。外用:鱼肝油适量,涂

采集加工

捕捞后剖,鲜用。或将肝脏消毒,在0℃左右去部分固体脂肪,提炼成油状液体。

药材性状

本品为黄色至橙红色的澄明液体;微有特异的腥臭,但无败油臭。本品多溶在炼的植物油中,与氯仿、乙醚能任意混,在乙醇中微溶。

形态特征

体长一般达2-3m,前部较粗大,后部渐细小,尾狭长。头扁宽,前缘广中长,约为头长的四分之一。眼长,无瞬膜。孔中大,下侧位,前瓣后部,突出。宽大,广弧,下褶发达,褶沟后延。上下颌侧扁,上颌无正中,每侧6缘具大齿头1个,向后弯斜;外缘具小齿头1-3个。下颌正中1个,其中央无齿头,两侧各具小齿头3个;下颌每侧6梳状,具5-6齿头。喷水孔小,,上侧位,第1孔比眼为近。孔7个,宽大,下部伸达面,向后渐小,最后1个位于胸鳍基底前鳍1个,后位,起点与鳍基底后端相对。胸鳍较大,外角和里角钝尖。鳍与鳍约等大,鳍小于鳍。尾鳍甚长,尾椎轴平,后略上翘,下前部突出,中部与后部间有一缺刻,尾部钝尖。体灰褐色布不规则黑色斑点,部、鳍及鳍浅褐色

生长环境

栖息于近海底层,食中小型类及甲壳动物。卵胎生,每胎产仔10余尾。我国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黄海产量较大。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鲨鱼胆

下一篇 松果体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