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小夹板

治疗器具。四肢骨折时用作固定骨折部位的薄,用柳木、杉木肢体的长短制成。四肢骨折时用作固定骨折部位的薄,用柳木、杉木肢体的长短制成。小夹为民间广泛应用的科治疗技术之一,能对骨折或软组织损伤等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并具有一定的维持对位及缓慢复位作用。但出了种种原因,起肢体缺性改变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在应用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对不适宜应用的病例,对不能密切观察的随访者,......
目录

概念

四肢骨折时用作固定骨折部位的薄,用柳木、杉木肢体的长短制成。

解读

小夹为民间广泛应用的科治疗技术之一,能对骨折或软组织损伤等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并具有一定的维持对位及缓慢复位作用。但出了种种原因,起肢体缺性改变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在应用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对不适宜应用的病例,对不能密切观察的随访者,以及未掌握操作要领者,切勿滥用,以防发生无法挽回时严重后果。

中医应用

一、适应

小夹技术仅适用于四肢长管骨折,适应于在复位后能用小夹固定、维持对位,以及有条件进随访的患者。

二、

1、错位明显之不稳定性骨折

2、伴有软组织放性损伤、感染及环障碍者。

3、躯干骨折等难以确实固定者。

4、昏迷或肢体失去感觉功能者。

三、准备

1、用品:骨折的具体情况,选好适当的夹、纸压垫、绷带、棉垫和束带等。

2、向患者及其家属交代小夹固定后的注意事项。

3、清洁患肢,皮肤有擦伤、水泡者,应先换药或抽空水泡

四、法及注意点

1、纸压垫要准确地放在适当位置上,并用布固定,以免滑动。

2、捆绑束带时用力要均匀,其松紧度应使束带在夹上可以不费力地上下推移1厘米为宜。

3、在麻醉未失效时,搬动患者应注意防止骨折再移位。

4、抬高患肢,密切观察患肢运,如发现肢端严重肿胀、青紫、麻木、剧痛等,应及时处理。

5、骨折复位后4天以,可肢体肿胀和夹的松紧程度,每天适当放松一些,但仍应则以上下推移1厘米为宜;4天后如果夹松动,可适当捆紧。

6、始每周酌情透视或拍1~2次;如骨折变位,应及时纠正或重新复位。必要时改作石膏固定。

7、2~3周后,如骨折已有纤维连接,可重新固定,以后每周在门诊复查1次,直至骨折临床愈

8、及时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五、护理

1、抬高患肢,密切观察患肢运。如有剧痛、严重肿胀、青紫、麻木、水泡等,应随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2、医嘱及时指导和帮助患者,有步骤地进功能锻炼。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推法

下一篇 肾上腺意外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