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疽
基本内容
疽生于膝旁阳关穴和阳陵泉穴的,叫「托疽」,属足少阳胆经的病。患部 焮肿疼痛,站立时尤甚,常须用双手托住患处,以减少疼痛,故名。约半 月成脓,溃后脓尽而愈;如不痛而流出鲜血或青黑色脓及脓头甚多者,为 逆证。
相关疾病
疽发于踝关节部,故名。多因三阴亏损,脾经寒湿下注,血濇气阻;或 因踝部先有疮毒或外伤,余毒留于关节,局部经络气血凝滞而发,以先起于内踝者为多见,常初病即有寒热往来,踝部红肿热痛,疼痛程度逐 渐加重,关节线上有明显压痛(如为阴证,局部皮色不变,如溃穿则出稀脓),常可由内侧踝关节向外侧穿破,或由外侧踝关节向内侧穿破, 故又名「穿踝疽」。约一个月左右化脓,溃后较难收口,收口后也往往因关节组织破坏,严重影响关节功能。本病之阴症类于踝关节结核。
疽生于趾(指)甲部的,称「甲疽」。多因修剪趾(指)甲,损伤甲旁的 皮肉;或鞋子狭窄,久受挤压而起。多患于足大趾内侧。初起时甲旁肿胀,微痛,流黄水,渐呈红肿化脓,患部的趾(指)甲内嵌, 破溃后奴肉高突,疼痛流脓,脓液可浸漫整个甲下,须病甲脱落后,才能痊愈。
"hasImageCarousel":null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