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鼠舌草

鼠舌草草本,高15-30cm,带紫红色。匍匐。分枝,有棱,近单叶对生,大小不等;叶柄长0.5-2.5cm;托叶三角,长约2mm;叶片生于端,薄革质,卵形披针,长1.5-4cm,宽1-2cm,先端锐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或近,边缘具齿状锯齿,锯齿具锐尖头,两面无毛,上面淡绿色,下面紫红色,基出3条,其侧生的2条消失于中部,在上面显着隆起,侧脉不明显,钟乳体条......
目录

基本内容

【出处】始载于《四川峨眉山药植志》。

【拼音】Shǔ Shé Cǎo

肥猪草

【来源】

药材基源:荨麻植物冷水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Pilea lomatogramma Hand.- Mazz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态】草本,高15-30cm,带紫红色。匍匐。分枝,有棱,近单叶对生,大小不等;叶柄长0.5-2.5cm;托叶三角,长约2mm;叶片生于端,薄革质,卵形披针,长1.5-4cm,宽1-2cm,先端锐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或近,边缘具齿状锯齿,锯齿具锐尖头,两面无毛,上面淡绿色,下面紫红色,基出3条,其侧生的2条消失于中部,在上面显着隆起,侧脉不明显,钟乳体条,在下面近叶缘处较明显。雌雄同株或异株;雄花序聚伞状,具长总梗,与近等长;雌花序近头状,具短总梗;雄花近无梗,直径约2mm,花被4, 合生至中部,倒卵形,先端骤尖,常稍外卷,雄蕊4,退化雌蕊小,锥状;雌花小,长约0.5mm,花被3,不等大,子房偏斜。瘦果卵形,偏斜,成熟时被点状突起。期4-9月,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1600m的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味甘;苦;性

【功能治】祛瘀止痛;解毒敛疮。治跌打损伤;烧伤烫伤

【用法用量】服:汤,6~15g。外用:适量,捣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用于阴腹痛,烧烫伤

【摘录】《中华本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缩脚流注

下一篇 经行发热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