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汗证

汗证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卫不和,腠理不固,不利而起汗液外泄失常的病据汗出的表现,一般可分为自汗盗汗战汗黄汗等。时时汗出,动则益甚者为自汗;睡中汗出,醒来即止者为盗汗;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肢冷息微者为脱汗;急性外感热病中突然恶寒而后汗出者为战汗;汗色黄而染衣者为黄汗。早在《》即对汗的生理及病理有了一定的认识。明确指出汗液为人体津液的一种,并与液有密切系,所谓汗同源。故......
目录

历史记载

早在《》即对汗的生理及病理有了一定的认识。明确指出汗液为人体津液的一种,并与液有密切系,所谓汗同源。故液耗伤的人,不可再发其汗。并明确指出生理性的出汗与温高低及衣着厚薄有密切系。如《灵枢•五癃津液》说:“天衣厚则腠理,故汗出,……天腠理湿,水下留于膀胱,则为尿与。”在出汗异常的病面,谈到了多汗、寝汗、灌汗、绝汗等。《金匮要略•水气病脉并治》首先记载了盗汗称,并认为由虚劳所致者较多。《三因极一病论•自汗论治》对自汗盗汗作了鉴:“无论昏醒,浸浸自出者,自汗;或睡著汗出,即盗汗,或云寝汗。若其饮食劳役,负重涉远,登顿疾走,因动汗出,非自汗也。”并指出其他疾病中表现的自汗,应着重针对病源治疗,谓“历肠痈、脚、产褥等病,皆有自汗,治之当推其所因为病源,无使混滥”。朱溪对自汗盗汗病理属性作了概括,认为自汗气虚血虚湿阳虚盗汗血虚阴虚。《景岳全书汗证》对汗证作了系统的整理,认为一般情况下自汗阳虚盗汗阴虚。但“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临指南医案•汗》谓:“阳虚自汗,治宜补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

医林改错•府逐瘀汤所治之症》说:“竟有用补、固表、滋阴、降,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府逐瘀汤。”补充了针对瘀所致自汗盗汗的治疗方药

病因病机

汗证与生理性出汗不同。人体为适应外界环境自身调体温而汗出,为正常的生理现象,如天炎热、穿衣过厚、渴饮热汤、情绪激动、运动等出汗。若人体患病时,或在正常生活工作中,汗液异常外泄并伴有或不伴有其他症状的,则为病理性出汗。

汗证病因病机要是卫不和。卫气有固护体表,使津液不致妄泄的作用,由于体阴阳的偏盛、偏衰,或表虚之人感受,均可导致卫不和,卫外失司,而致汗液外泄失常;此外,还有因素体虚弱,病后体虚,或久患咳喘,耗伤,因与皮毛有着表里系,不足之人,表疏松,表卫不固,毛窍开泄而汗出;或因外感风寒入里化热,或感受风温暑热入于胃热盛,津液而汗出;或因饮食不外感湿,损伤失于运化,湿中阻,蕴久化热,湿热熏蒸表而为自汗;或因湿热熏蒸胆汁随汗液外溢肤而为黄汗;或因亡血,以致血虚亏,虚火生,扰津液外泄;或因久病重病,阳气虚衰,不能敛阴,卫外不固而汗液外泄;或因急性热病中,相争,以致战而汗出。

辨治 

汗证病因多种,病象各异,但不离虚实热。辨证时,首先要辨自汗盗汗、绝汗、黄汗战汗;其次要辨虚实汗证以属虚者较多。一般自汗多为阳虚盗汗多为阴虚。但也有自汗阴虚盗汗阳虚的。不能仅凭自汗盗汗判定阳虚阴虚,应四诊参作出正确诊断。临床上因热致汗多为阳证实证;因致汗多为阴证虚证汗证的治疗据虚者补之,者固之,实者泄之,热者之,者热之的原则。

自汗

临床较为常见,任何年龄都可罹患此,有虚实的不同。①卫不固。见汗出恶,稍劳尤甚,易于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细弱,苔薄白。治宜益固表,常用加味。②卫不和。见汗出恶,周身酸痛,或微发热头痛浮缓,苔薄白。治宜调和卫,常用桂枝汤加味。③里热炽盛。熏蒸汗出,渴喜冷饮,面赤热,烦躁不安,或兼发热,大便干结,舌红苔黄,洪大,或滑数。治宜清里泄热,里热得清,则汗液自止,常用白虎汤加味。

盗汗 

虚热居多,也可见于气虚阳虚湿热等。①心血不足。心悸少眠,睡则汗出,醒则汗止,气短疲,面色不华,细,淡。治宜补敛汗,常以汤加减。②阴虚旺。见虚烦少眠,寐则汗出,形体消瘦骨蒸潮热,五心烦热,或有久咳虚喘,女子月经不调,男子遗精舌红少苔,细数。治宜滋阴,常以当归黄汤加减。

绝汗 

急性热病或各种危重病,突然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精神疲惫,四肢冷,气短息微干少津,微细欲绝。治宜益回阳、固敛汗,常以参附龙牡汤加味。如热病兼见渴欲饮,舌红绛或见卷缩,为阳虚阴竭之象,可与用。

黄汗 

多属湿热发热汗出,色黄如黄柏汁,染衣着色,口干不欲饮,口苦,小便短少,胁痛纳呆滞,或有发热烦躁苔黄腻弦滑。治宜清热利湿,常以茵陈五苓加减。

战汗 

急性热病中,发热渴,烦躁不安,并突然出现全身战,而后汗出,汗后热退身凉,或热势减轻,数,苔薄黄。战汗一般不需特殊处理,据原发病情辨证论治。

汗证除绝汗外,治疗得当,一般预后良好。绝汗乃重危之,为生命垂危,阴阳离决的一种表现,应采取紧急措施,治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症状

全身性多汗者皮肤表面常是湿润的,而且有阵发性的出汗。局部多汗常见于手掌、足、腋下、其次为尖、前、阴部等,多在青少年时发病,患者常伴有末梢环功能障碍,如手足皮肤湿冷、青紫或苍白、易生冻疮等。足部多汗由于汗液发不畅,致足底表皮发白,常伴足臭。腋窝部及阴部多汗时,由于该部皮肤薄嫩,常潮湿摩擦,易发生擦烂红斑,伴发毛囊炎、疖等。手掌出汗太多,双手太湿而不敢和人握手,甚至写时也会因手上的汗水过多而弄污纸张。

检查

中医检查要是结诊、舌诊、面诊以及全身组织分泌汗液的特点进性的判定。西医法则需要头颅CT、MRI明确是否有颅占位以及垂体旁占位造成的激素分泌紊乱成的多汗。据自神经功能检查的特点,对汗证助诊断及鉴意义。

诊断

汗证病因多种,病象各异,但不离虚实热。辨证时,首先要辨自汗盗汗、绝汗、黄汗战汗;其次要辨虚实汗证以属虚者较多。一般自汗多为阳虚盗汗多为阴虚。但也有自汗阴虚盗汗阳虚的。不能仅凭自汗盗汗判定阳虚阴虚,应四诊参作出正确诊断。

并发症

盗汗症则因过度烦劳、阴暗耗、虚热生,出现夜寐盗汗,或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适宜多吃常吃具有养阴液、降虚火的食物,忌食辛辣香伤津耗液之品。汗证宜忌原则黄汗症属色汗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多为湿热,适宜多吃常吃清热解毒淡渗利湿之物,忌食滋腻甘肥、辛辣温燥、助热生的食品。

宜忌原则

中国传统医认为,自汗症多因素体薄弱,或久病之后或妇人产后体虚,以致阳不足,卫不固而易汗多汗,汗液自出。自汗症者宜多吃些甘温益、收敛止汗的食品,忌食辛之物。

盗汗症则因过度烦劳、阴暗耗、虚热生,出现夜寐盗汗,或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适宜多吃常吃具有养阴液、降虚火的食物,忌食辛辣香伤津耗液之品。汗证宜忌原则黄汗症属色汗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多为湿热,适宜多吃常吃清热解毒淡渗利湿之物,忌食滋腻甘肥、辛辣温燥、助热生的食品。

臭汗症多因素体热偏重,或湿热蕴所致,表现为腋下、足部及会阴部出汗特多,有臭味,尤以腋汗臭和足汗臭为常见。腋部汗臭是因腋窝部大汗腺分泌物中含的有机物质,局部皮肤的色原性杆菌作用后产生不饱和脂肪酸而发出特异的臭味。足部汗臭是由于小汗腺分泌的汗液,促使局部细菌繁殖分解皮肤表面的污秽物所致。臭汗症适宜常吃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的食物,忌食油腻炸香辛热的物品。

头汗症俗称“笼头”,手足汗症仅局限于两手掌和脚底部汗出如洗,两者多因素体热偏盛,以致湿热所致,其饮食宜忌原则与臭汗症和黄汗症相同。

心汗症是指窝局部多汗,此病在元《法》中有载,多因忧思惊恐、损伤所致。饮食上适宜常吃补养、益敛汗的食物,忌吃辛辣刺激性物品。

无汗症是指出汗绝对减少,在皮肤上见不到出汗,可因多种疾病导致体表汗腺分泌明显不足。如维生素a缺乏症、硬皮病鳞病等。无汗症者皮肤过于干,适宜多吃些生津养液、滋阴润燥的食品,忌吃辛辣香炸爆的食物。

治疗原则

虚证候的不同而治以益、养阴、补调和卫;实证当清泄热,化湿虚实夹杂者则虚实次而适当兼顾。此外,由于自汗盗汗均以腠理不固、津液外泄为共同病变,故可酌加麻黄小麦糯稻根五味子、牡蛎等固涩敛汗之品,以增强止汗的功能。

饮食疗法

中国传统医认为治汗证,补虚是其基本治疗原则,以下是专家针对各种常见“汗证”做出的简易食疗建议——自汗症:是指清醒状态下出汗增多,且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在白天时分常出汗。多数由于气虚弱,阳不足,与气虚血虚阳虚湿等有。建议可食用扁豆栗子猪肚、猪桃仁豆腐皮、泥鳅鸡肉肉、鸡蛋、芡实山药党参白术等。

或试试以下两款例汤:黄芪枣汤黄芪30克,红枣20枚,猪瘦肉100克,水服。适用于气虚不固之自汗。乌豆大枣汤:五指毛30克,乌豆(黑豆)50克,龙眼肉15~20克,大枣30克,猪瘦肉100克,水服。适用于血虚汗证

盗汗症:晚上睡眠时出汗,时多时少,严重时衣服湿透,醒来时汗流自止。盗汗阴虚所致,大多是由于心血不足,受损或先天不足及后天失调,血虚阴虚。此症以小儿与青年、壮年最为多见。建议多选食葡萄莲子金樱子肉、猪、乌蚌肉蚬肉番茄菠菜山药莲子银耳肉、鸡蛋等。或取用粳米50g,白木15g,百合15g,冰糖10g。共同粥吃,每日1次。也可用红枣50g(去核),小麦30g汤,吃枣汤,每日1臭汗症:多因体热偏重,或湿热蕴所致,表现为腋下、足部及会阴部出汗特多,有臭味。

臭汗症忌食油腻炸香辛热的物品,适宜常吃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的食物,如:橄榄萝卜:每日取橄榄100克,鲜萝卜500克加水饮。冬瓜薏仁汤:冬瓜500克连皮切块,薏苡仁50克,加水汤,加盐调味服食。心汗症:是指窝局部多汗,此病多因忧思惊恐、损伤所致。饮食上忌吃辛辣刺激性物品,适宜常吃补养、益敛汗的食物,如:山药猪脑山药30~60克,枸杞子15~30克,猪脑1具加水食。百合莲子汤:鲜百合50~100克,莲子30~50克一同服。

心汗症者还宜常食桂肉、莲子大枣芡实党参、猪瘦肉、鸡蛋等。无汗症:是指出汗绝对减少,在皮肤上见不到出汗,可因硬皮病鳞病等多种疾病导致体表汗腺分泌明显不足。患者一般皮肤干,忌吃辛辣香炸爆的食物,适宜多吃些生津养液、滋阴润燥的食品,如:银耳羹:选用优质银耳10克,加适量冰糖隔水1到2个小时后服食。胡萝卜枣汤:选胡萝卜250克切,加红枣10多个共后将汤渣一起食用。无汗者还宜多食常食鸡肝猪肝羊肝麦冬百合、杞子、山药猪肺生米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松皮癣

下一篇 缩脚流注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