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人尿

人尿,中药。为人科健康人之小便,去头尾,用中间段。一般以10岁以下健康儿童小便为佳,称“童便”。遍及全国。具有滋阴瘀之功效。常用于虚劳骨蒸发热吐血,衄产后晕,跌打损伤,瘀作痛。小便,去头尾,用中间段。味咸,性。归膀胱滋阴瘀。用于虚劳骨蒸发热吐血,衄产后晕,跌打损伤,瘀作痛。1、治骨蒸发热:三岁童便五升,取一升,以蜜三匙和......
目录

入药部位

小便,去头尾,用中间段。

性味

味咸,性

归经

膀胱

功效

滋阴瘀。

主治

用于虚劳骨蒸发热吐血,衄产后晕,跌打损伤,瘀作痛。

相关配伍

1、治骨蒸发热:三岁童便五升,取一升,以蜜三匙和之。每服二碗,半日更服。(孟诜《必效》)

2、治肺痿热,两颊赤,气急:童便,每晚取之,去头尾少许,取童便五,上好甘草约中指长,破作四令热,纳童便中浸一宿,平旦去甘草顿服之,每日一。童便其人勿令吃五辛。忌海藻、菘菜、热面。(姚僧垣《集验》)

3、治吐血洪:人溺、姜汁和匀,服一升。(《日华子》)

4、治齿缝衄:童便温热含之,立止。(《圣惠》)

5、治产后晕,不识人,烦闷:红蓝三两(新者佳),无灰清半斤,童子小便半大升。取一大盏,去滓,候稍冷服之。(《近效》)

6、治产后虚冷,恶血结块不:生地黄汁半盏,生姜一分(取汁),童便半盏。上一处三四沸。分四次温服恶血下,滞通,瘥。未效再作服。(《普济》生地黄饮)

7、治难产及胞衣不下:取(人尿)一升,用姜、葱各一分,三两沸,乘热饮,便下。(《日华子》)

8、治热病咽痛:童便三,含之即止。(《圣惠》)

9、治头痛至极:通便一盏,豉。同至五分,温服。(《圣济总录》)

10、治疟疾渴甚:童便和蜜,沸,顿服。(《简便》)

11、治下痢休息:杏仁(去皮,麸,研)二两,以獖猪肝一具,切,水洗净,置净锅中,一重,一重杏仁,铺尽,以童便二升同干,放冷。任意食之。(《圣惠》)

12、治瘴疠诸疟,无问新久:童便一升,入白蜜二匙,搅去白沫,顿服,取吐绿出为妙。(《圣惠》)

13、治胸满,上气喘息:大槟郎二七枚,杏仁四七枚。上㕮咀,以童便三升,取一升半,分二服。(《普济《千金要》)

用法用量

服:取新鲜者温饮,30-50ml;或和入汤

禁忌

胃虚阳虚服。

药材性状

本品为淡黄色溶液。有尿臭,味咸。

相关论述

1、《纲》:小便性温不,饮之入,随上归于,下通水道而入膀胱,乃其旧路也,故能治肺病。凡人精气清者为,浊者为,浊之清者为津液,清之浊者为小便,小便与同类也。故其味咸而走,治诸病也。

2、《本草疏》:人尿为除劳热骨蒸咳嗽吐血妇人产后晕闷绝之圣药。其味咸而走,咸能伏虚热,使不上炎而不妄溢,是以能疗诸血症也。苏恭久嗽上气失声,及《日华子》止劳渴、润,悉由此故。《本热、头疼、温者,咸能除邪热。法当热饮,热则于中尚有真气存在,其自速,冷则惟存咸味性矣。

3、《本逢原》:“人溺疗头痛,取其咸降泄也,有客,冲热葱头汤服之,汗出即止。而童子小便性纯,一切热劳吐血阴虚动,骨蒸劳瘵,用以降最速。产后晕,温饮一杯,压下败恶血即甦。盖溲溺滋阴,消瘀血,止吐衄诸,每用盏许,入姜汁一、二匙,徐徐服之,久自有效。然须乘热服之,以接生阳之,冷则生气矣。”

4、《本草求真》:“《褚澄遗书》云:降甚速,降,饮溲溺百不一死,非真不死,其言功力之优也。凡人久嗽失音,劳渴烦躁,吐衄损伤,皮肤皲裂,人咬烧,绞肠痧痛,难产胞衣不下,法当乘热饮之。薛己云:‘凡一切伤损,不问壮弱,及有无瘀血,俱宜服此。若胁胀,或作痛,或发热烦躁渴,惟服此一味,胜似他药,他药虽效,恐有瘀血,反致误人。童便不动脏腑,不伤,万无一失,军中多用此,屡试有效。”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烂疔

下一篇 流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